中国农业种植技术与品种走进坦桑尼亚,为其正在快速发展的农业提供助力,也为中国农业落地坦桑尼亚创造机会
文 | 陈华林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图片提供 | 陈华林
非洲粮食安全与对非农业投资,一直是国内学者与投资者近年来关注的话题。有的文章在讨论此话题时,多把非洲描述得除了战争就是饥荒。其实,除了部分国家外因战乱和落后而有严重的饥荒问题外,相当数量的非洲国家还是政局稳定,人民有饭吃,有衣穿,并正在进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现代化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农业快速发展。在农业领域里,有相当的投资机会。
笔者作为援非农业专家,在坦桑尼亚从事农业示范培训与技术推广工作已9年时间,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坦桑尼亚作为东非农业大国,近年来发展很快,在非洲国家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度
坦桑尼亚位于东非,可耕地面积4,400万公顷,实际耕种面积1,056万公顷,仅占24%。适宜灌溉的面积2,940万公顷,实际灌溉耕种面积45万公顷(2013年)。有5,000万公顷适宜放牧,实际放牧面积为2,600万公顷。
西南由世界第二大湖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三面环抱。主要河流有鲁菲季)、潘加尼、鲁伏、瓦米等。地下水资源丰富,在许多地区20米深可抽水,50米深水量充足。内陆水面达5.9万平方公里适合渔业养殖 。
坦桑尼亚以热带气候为主,并在一些孤立地带有特色的温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1—25℃。地处低纬度地带,周年日照充足。80%的地区年降水不足1000毫米。劳力资较为丰富,全国人口5,909万,70%人口在农村,67%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妇女劳力占一半以上。
坦桑尼亚是一个农业大国,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为主体。农业产值占全国GDP的近30%。平均年增长率为4.2%。农产品出口占出口额的24%。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剑麻、腰果、棉花、茶叶、烟草、丁香、除虫菊、拷胶等。经济作物出口盈利10亿美元。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130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289公斤,其中玉米、水稻等谷物人均占有量144公斤。
坦农业部分析坦桑尼亚农业部对2012/2013年度全国主要农作物供求平衡的分析,全国粮食总产1,438万吨,总需求1,214万吨,供求平衡为+223万吨。然而,从主粮谷类作物看,总产761.3万吨,需求为771.8万,供求平衡为-4.3万吨。多出来的主要在非谷类作物上,总产677万吨,需求447万吨,供求平衡228万吨。从地域上,粮食供应有盈余的主要集中在南部走廊地区的省份。从历年的情况看,其粮食自给率变动在88%-118%之间,为非洲粮食自给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坦桑尼亚不是一个饱受饥荒困扰的国家。
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坦桑尼亚的农业生产特点是气候决定丰欠。因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粮食生产丰歉完全取决于气候变化。遇上干旱、降雨分布出现异常、洪涝或其他灾害,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大滑坡。丰年自给有余灾年短缺。在雨水充足和分布合理年份,坦桑尼亚粮食生产能实现自给,并有少量出口。在干旱、洪涝或其他灾害年份却难以自给。
小农户为主的经营体制,平均规模2.5公顷,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同商品性生产并存。小农经营尤以粮食作物为甚。在经济作物中,咖啡、烟草、腰果和除虫菊基本是小农生产,剑麻、茶叶、丁香、甘蔗生产和加工则是大农场生产。
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表现为:(1)基础设施较差,靠天吃饭,在已耕种的1056万公顷中,实际灌溉面积只有45万公顷。不到5%。(2)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尽管地势平坦宜机械化,但耕作10%由拖拉机,20%由耕牛,70%由人工进行。 (3) 新品种、化肥和农药应用程度低,大部分农民自留种,长期反复使用,玉米良种应用仅占15%。农民很少用化肥、农药,全国平均每公顷用化肥9公斤左右(2013年),远远低于中国每公顷279公斤的水平。(4)农民农业技术落后,生产经营观念陈旧,也限制了在农业上的投入。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约占75%。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高粱、小米、木薯、大蕉等。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茶叶、丁香、剑麻、烟草、腰果、除虫菊等。畜牧业占12.8%,以牛为主,其次是羊、猪和家禽。林业占6%。渔业占6.2%。
市场与机会之一:粮食种植
坦桑尼亚的粮食种植的主要种类有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小米、土豆、红薯和木薯等。
水稻: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谷类作物,在水稻主产区是主粮,全国大米消费量占坦桑谷类消费量的17%。水稻主要在欣延加、姆旺扎、姆贝亚、莫罗戈罗、塔波拉、鲁夸和基戈马等地区种植,并主要由小农户与小业主在雨季靠天下雨的条件下种植,全国有18%的农户从事水稻种植。姆贝亚和莫罗戈罗种植的米质较好。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23万顷,占种植总面积的10%,年产量为29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4%,现有单产为2.42吨。
从市场需求看,坦桑尼亚大米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周边及非洲国家粮食缺乏,市场潜力很大。水稻是商业种植经济价值较高 产量与售价较高的谷类作物,售价为玉米的两倍。从种植潜力看,还有80%的宜农地没有开垦利用,扩大面积潜力巨大;90%以上耕地每年只种植一季,只要改善灌溉条件,一年能种两季以上,提高复种潜力大;全国平均单产水平仅每公顷2吨多点,如果采先用先进种植技术,可使水稻单产水稻提高到每公顷6-8吨,提高单产潜力十分巨大。
玉米:玉米是当地人的主食,5,000万人(占人口的90%)消费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31%。种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占85%,而中型农场与大型农场分别占总10%和5%。玉米生产主采用靠雨水种植模式,在3月至8月大量上市。产区分部为南部高地区(26%)、湖岸地区(25%)、东部地区(13%)、北部地区(12%)、西部地区(10%)、南部地区(8%)和中部地区(6%)。2016年种植面积404万公顷(世界排名第9位),总产588万吨(世界排名第23位),平均单产仅1.46吨/公顷。种植玉米的单产潜力为5吨/公顷。
玉米出口变数很大,通常是非法的,并取决于内外因素。接受的玉米出口的国家为:津巴布韦、马拉维、卢旺达、布隆迪、民主刚果和肯尼亚。该国希望在马里亚拉、基戈马、卡盖拉、鲁夸、姆贝亚、伊林加和莫罗戈罗等省发展大规模的玉米种植业。
小麦:是坦桑尼亚第4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城市化、收入提高和食品多样化选择,小麦产品的消费在快速增长。在北部高地主要作为大规模商业种植,在南部高地则由中、小型农户种植,全国从事小麦种植的农户不足1%。在2016年,面积10.3万公顷,产量为9.6万吨 ,平均单产0.93吨/公顷 ,单产潜力为4吨/公顷。虽然小麦产量中有32%为出口,但小麦消费量中有91%要进口,2017年进口量为100万吨。在阿鲁莎、马里亚拉、伊林加、姆贝亚、卡盖拉、基戈马、鲁夸和乞力马扎罗等省,可投资发展大规模小麦种植业。
木薯:一种坦桑尼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半干旱地区,因其耐旱特性,作为谷类粮食的短缺贮备。木薯种植主要分布在姆旺扎、姆特瓦拉、欣延加、坦嘎、林迪、鲁伍马、马拉、基戈马、滨海省和桑给巴尔省。2016年种植面积106万公顷,产量558万吨(占世界总产2%),现有单产5.25吨/公顷,单产潜力为20吨/公顷。
其他粮食作物:高粱:2014年面积85.1万公顷(世界排名11位),2016年产量75.6万吨(世界排名17位),单产0.89吨/公顷;小米:2016年面积34.1万公顷(世界排名13位),产量31.2万吨(世界排名13位),单产0.92吨/公顷;土豆: 2016年面积18.7万公顷(世界排名14位),产量:150万吨(世界排名35位),单产8吨/公顷;红薯:2016年面积76万公顷(世界排名3位),产量382万吨(世界排名3位),单产5吨。
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莫罗戈罗省达卡瓦村水稻示范户的机械收割现场
市场与机会之二:粮食加工业
大米加工与仓储:在坦桑尼亚,谷粒经过米厂加工后,出米率一般为65%,但有上下5%的幅度。该国的米厂大部分为小加工房,其使用的打米机多为老旧机器,加工的米多达不到优质的级别。大米加工设备主要来源于中国,也有少部分从越南进口,主要为电动,部分为柴油机。在莫罗戈罗达卡瓦镇和Ifakara地区小型米厂的打米机每小时的加工能力为0.8-1.3吨,每天能加工10-12吨。当然,达卡镇的一些大米加房目前也在从中国引进比较先进的精米加工设备。大米收购与加工有相当的商机。另外,坦桑尼亚也缺乏稻谷采收后的仓储设备。
玉米加工与仓储:坦桑尼亚的白玉米主要加工成玉米粉,供当地人作屋嘎利主食原料。坦桑尼亚玉米粉加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农村与小镇上的当地小加工房,数量众多,生产的产品占全国玉米面粉的90%以上,也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来源;另一类是大型现代加工公司(包括MEL、ETC和AZAM等),数量有限,生产出优质玉米面粉提供给中、高等收入的城市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面粉的加工量在不断地增加。目前,也有人对利用黄玉米加工饲料感兴趣。另外,在坦桑尼亚,因缺乏仓储设施和气候变化对收获后的玉米造成的损失是明显的,这种收获后损失在一些地区可达收获总量的40%。因此,对仓储设施的需求很大。
其他粮食加工:小麦面粉加工由位于达累斯萨拉姆的两家大型粮食加工公司所主导,并向全国各省区供应。另外,坦桑尼亚的木薯加工主要涉及生产木薯粉、木薯淀粉、动物饲料、有机化肥和纸浆等。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乡的农户在田里采用中国水稻移栽技术
在坦投资的外商尚不多
根据世界投资报告,在外资投入中,对农业的投入占的比重较小。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平均每年在农业领域的外资投入是2310万美元,而对矿业的外资投入6.52亿美元,对制造业的外资投入是2.86亿。在对农业领域的外资投入中,最大的份额是对农产品精加工领域(包括食品零售业)的投入,而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外资投入保持在15%以下。2016年3月,世行对坦桑尼亚南部农业种植走廊投资了一个金额7000万美元的大型农业项目,通过关联小型农户与农业企业来增加经济收入与工作岗位的方式,促进农业大发展。
中资企业坦桑尼亚粮食生产领域的投入,可考虑优质水稻商品种植与大米精加工,收购与仓储。黄玉米种植、收购与饲料加工。小麦的商品化种植与加工与可考考虑。投资优质水稻商品种植时,应注意;选择有水源的地方和平坦肥沃的田土,搞好农田水利,配置农机设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良种等。
现有华人个体私企在坦桑尼亚进行水稻种植与大米收购加工,也有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在考虑涉及水稻商品种植与加工的投资。 2017年,坦桑尼亚农业出口加工区有限公司与一家中国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木薯种植与加工合作协议,将在姆特瓦拉省、林迪省和滨海省建立工业园,生产木薯粉、木薯淀粉、动物饲料、有机化肥和纸浆,并将在下一阶段生产工业糖和乙醇。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木薯原料产量跟不上(品种老化、种苗培育与种植技术落后等限制因素,造成种植面积较小,单产低)。
中国技术走进坦桑
坦桑尼亚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离不开技术进展,也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中国技术对坦桑尼亚农业发展的贡献,可以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为例。自2010年建成以来,该示范中心将中国农业种植技术与品种引到坦桑尼亚,持续不断地在水稻、玉米、蔬菜、香蕉组培和蛋鸡养殖领域进行试验示范,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与技术推广,提高其种植水平,增产增收。水稻示范平均单产达每公顷8-12吨,最高达每公顷13吨;而坦桑尼亚全国水稻平均单产水平仅每公顷2吨多点。示范中心专家与当地农科所专家和农业推广官员合作,在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开展了村级水稻栽培示范项目。通过技术示范与传递,2个非灌溉(依靠天然降水)示范点单产均值达8.06吨/公顷,最高单产达8.6吨/公顷;而4个灌溉示范点单产均值约9吨/公顷,最高单产达10.08吨/公顷。通过对滨海省鲁菲吉地区的当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增产效果明显:采用中国技术后,米图罗农场8公顷水稻田单产达8.4-9.3吨/公顷。另外,在示范中心开展的玉米示范推广中,中国技术可使单产从平均该国平均水平的1.46吨/公顷,提高到6-7吨/公顷。
在莫罗戈罗省达卡镇的一次田间现场会上,对示范中心推广的中国技术,农民们评价颇高。
一位农民说:“中国技术很好,该技术要求在田间操作中平整田地。以前我们不愿平整,现在我们知道平整田地可以增加产量,因为其可以使水稻苗在田中均匀分布。我从中国技术中,学习采用秧田育苗技术,有效地控制杂草,并从中国示范田中学会正确使用化肥,我们对中国技术的示范成果感到满意,并愿意按照中国技术来种田,从而提高产量。”
另一位农民接着说:“中国技术是很好的农业技术,在有限的田地面积上可以种出很高的产量。而我们当地农民种大量的田地,却收获很少的产量。我喜欢中国技术,因其可以使我们这个地区大幅度增加产量。”
一位农妇说:“我们学习中国农业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农民减轻贫困。因为我们小型农户使用中国技术,在小块田地上耕种,可以获很高的产量,从而帮助我们农民保障家庭生活质量与粮食安全。”(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