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 稳中趋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 主要矛盾仍在供给侧结构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突破点
● 外需将适度降温,稳定内需成为基础
2018年,中国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积极化解改革发展难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中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但是,全球经济调整风险加大,国内经济稳中有忧,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长6.3%左右,将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稳中趋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展望2019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逐步转向以内需为主要动力、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政策有空间、改革有动力、开放有红利、市场有潜力,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韧性和抗压性较强。但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由回归正常转向趋紧的拐点出现,全球经济调整风险加大;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中美贸易战影响逐步显现、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产业体系面临重构、金融动荡风险等问题导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将呈稳中趋缓态势,预计2019年GDP增长6.3%左右。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看,2019、2020两年年均GDP增长6.1%左右即可实现经济增长翻番目标,因而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需要追求过快经济增速,适度合理的经济增长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要素效率、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从解决就业需要来看,按照过去五年平均每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拉动186万人就业测算,6.3%的经济增速可以完成1100万人新增就业目标。
主要矛盾仍在供给侧结构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突破点
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但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因而生产延续减速态势。但是,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特别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突破点。
工业生产延续放缓态势。支撑工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及机遇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下调,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降低;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壮大,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强化,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提速,5G标准制定取得关键性进展,高性能服务器CPU等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共享经济、平台经济逐步向企业生产领域渗透。但是,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对相关行业生产的影响逐步显现;实体生产企业面临融资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等固有问题,同时环保、社保等政策调整对企业影响加大;实体企业市场预期不佳等。总体来看,尽管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势头良好,但整体工业生产延续放缓态势,预计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5.8%左右。
服务业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进入落地显效年,外资进入将为国内服务业发展带来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有益补充,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有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发展促进了服务效率提升,充分挖掘了资源配置潜力;养老、医疗、旅游、健康、家政等消费服务市场日趋繁荣。但是,服务业供给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等。因此,尽管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但也呈减速态势,预计2019年中国服务业生产增长7.5%左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突破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突破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做出全面部署:一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当前最重要的是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要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制定退出实施办法,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核心在于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三要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外需将适度降温,稳定内需成为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消费潜力释放发挥基础作用。中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从政策目标看,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从重点领域看,要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从消费环境看,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与此同时,中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市调查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灵活就业渠道拓展,居民消费的就业基础良好;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有利于增加国内消费市场活力;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形成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居民消费便利化程度;数字经济、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比重日趋超过有形商品消费。当然,国内消费市场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比重回落,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情况转差,不利于中高端消费发展;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居民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房地产市场价格仍然偏高,居民购房压力较大,居民杠杆率走高,房租价格高企,住房消费对其他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商品房市场降温,不利于家具、家电、装修等相关产品消费;高油价、限购、市场预期不佳等因素打击汽车消费,抑制汽车市场活力。总体来看,国内消费市场潜力较大,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
投资趋稳发挥关键作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重点投资领域主要有:一是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二是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是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四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等领域投资,因而基建投资有望企稳回升。与此同时,制造业领域供需形势好转,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迭代”投资将有所增强,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消费品行业投资将提速;随着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逐步落实,民间投资环境将极大改善。但是,房地产投资存在不确定性,部分地区限购限贷、居民杠杆率高企、房企杠杆率偏高等因素将对房地产投资形成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部分制造领域投资预期和信心走弱;原材料、投资品价格上涨较快,加大企业投资负担。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遏制住急剧下滑局面,预计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左右。
外贸进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美国主导推动建立新一轮双边、多变贸易规则,主要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松转紧,全球经济增速存在减速势能;中国以主动开放促深化改革,对外开放范围扩展、层次提升,共建“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了海外市场空间和国际产能合作机会;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下调,多元化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进口规模有望提高;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便利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出台,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继续增强。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出来;美欧日对所谓第三国“产业补贴、国有企业、技术转让”等方面发表联合声明,将导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总体来看,中国外部需求将会明显降温,预计2019年美元价出口增长6.5%左右,进口增长12%左右。
文 | 牛犁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姜灵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