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深化抗疫合作 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深化抗疫合作 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4月封面文章 

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福非洲药业实践注脚

肖齐家
“用事实说话”是灵丹妙药
   ——对话人福马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文胜
肖齐家
以坦诚达致融合
   ——对话人福马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乌玛(Oumar BA)

肖齐家
非洲市场值得重视和期待
   ——专访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总经理王仕军

肖齐家

深化抗疫合作 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朱立英   中国驻马里大使

由点及面  构建地区共同市场
唐晓阳



文|朱立英   中国驻马里大使 


导读

随着全球逐渐步入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作用愈发凸显,中国将从医药标准融合、传统医学交流借鉴等角度帮助包括马里在内的非洲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形式多样成果丰硕,传统合作历久弥新

新冠疫情肆虐非洲,中马携手共克时艰

危机过后迎来契机 公卫合作大有可为


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自1960年10月建交以来,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鼎力配合,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互动。医疗卫生方面合作,更可谓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六十多年来,中方为马里民众提供了优质药品与诊疗服务,带动国内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扎根马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精神指引下,中国政府提供的医疗防护物资成为马里抗疫斗争源源不断的“补给线”,马里侨界与中资企业也纷纷慷慨解囊,为当地抗疫提供重要支持。随着全球逐渐步入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作用愈发凸显,中国将从医药标准融合、传统医学交流借鉴等角度帮助包括马里在内的非洲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形式多样成果丰硕,传统合作历久弥新

如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马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公共卫生体系脆弱。长期以来,该国面临疾病肆虐和缺医少药的双重困境,单是疟疾、霍乱等高发疾病就已使其不堪重负,而近些年西非反复出现的埃博拉疫情更是让人谈之色变。正因如此,在中马两国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中,医疗卫生合作一直是持续深入、经久不衰的话题。

早在1968年2月,由浙江省派遣的援马里医疗队就在马里锡加索、马尔卡拉和卡蒂等三座城市开诊。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精神,队员们将中国医院成熟的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技术标准以及优质的医疗器械带到马里,除了积极防治传染病和常见病,还为当地引进了白内障复明、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高精尖医学临床技术。医疗队积极建设中医标准化诊室,向马里推介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为马里培训大批医务人员。截至目前,共计有27批872人次的中国医疗队员接续奋斗,在当地传递着爱之火种、心之友谊,成为两国合作的闪亮名片。

面对马里卫生领域严重滞后的局面,当地对医药与医疗基础设施及物资的需求十分迫切。借助中国政府援助的巨大优势,中马医药卫生合作在基础建设方面率先取得突破。1983年,中国在首都巴马科援建了马里本土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营制药厂,虽然其建设经营历尽坎坷,但该药厂依然为马里卫生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进入二十一世纪,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引领中非伙伴关系迈入新纪元,在论坛举措框架下援建的马里医院于2011年9月正式落成并对外接诊。该院是中国援非首家综合性医院,也是援马里医疗队定点门诊医院。由于交通便利、收费低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特别是底层民众前来寻医问药。在马里卫生部门对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综合测评中,马里医院总成绩排名第二位,在首都地区各医院中拔得头筹。此外,在医疗物资方面,中国政府先后向马里援赠用于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器械以及治疗疟疾的药品,帮助马里解决了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燃眉之急。

在政府经援项目带动下,中国民营企业和教学机构也纷纷将目光投向马里这片广袤的热土。来自武汉的人福药业于2009年在马里注册成立药品贸易公司,专注于开拓马里及周边国家医药市场,逐步建立了遍及西非的销售网络。为主动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人福药业又联合中非发展基金于2015年在巴马科投资兴建现代化药厂。该厂完全按照中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设,是目前西非地区技术标准最高的药厂,配备了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固体制剂三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口服糖浆剂、口服混悬液和大容量注射剂。由于产能可观,其产品有效缓解了马里及周边国家药品短缺问题,带动当地药品价格下降30%。药厂注重本土化经营,其招募的上百名当地员工经过数年培训,已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生产任务,从而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马里国情的内部运营体系和人员管理机制。

无独有偶,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在非洲建立10个“鲁班工坊”的倡议,准确识别中华传统医学在非洲所享有的良好民间基础,两校于2019年同巴马科科技大学、巴马科人文大学共同建设了全球首个中医技术领域的“鲁班工坊”。该项目将从师资培训、学历教育、教材编制、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工作,为当地培养医药技术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助推中医传统技术和先进设备在马里普及推广。


⬆ 2021年2月25日,中方援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交接仪式在巴马科行政城举行。驻马里大使朱立英(左一)、马里卫生和社会发展部长西比(右一)出席,并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交接证书。

新冠疫情肆虐非洲,中马携手共克时艰

2020年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非洲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大陆,堪称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最薄弱的环节,历史上本就频遭传染病侵袭,面对新冠疫情更是难以独善其身。2020年3月25日,马里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过一年时间,马里确诊数字已经破万,治愈率仅为69.8%,远低于非洲国家平均值89.7%,而死亡率却高达3.9%,明显高于非洲国家平均值2.7%。除了医疗水平限制外,中北部地区持续升级的安全局势阴云不散,2020年8月又突发军事政变,过渡当局侧重于组织选举、修订宪法等工作,在疫情应对上无暇他顾。因此,马里抗疫所面临的形势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其对外界支援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各类企业、华人侨团和医疗专家纷纷施以援手,以各种方式支持马里抗击疫情。

一年中,中国政府向马里提供了多批抗疫物资援助。马里疫情早期,考虑到一线医护人员的需要,援助物资多以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额温枪为主;随着疫情发展,当地检测能力出现明显不足,中方又专门提供了核酸检测试剂援助。中国政府的义举得到了马方和多个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的高度赞许。

一年中,中资企业、在马侨界迅速行动起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马里抗疫作出各自贡献。马云公益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使用包机先后向马里无偿捐赠了两批物资,其数量之大、速度之快给当地政府和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海外工程公司等八家在马中资企业联合出资订购400套医用床,帮助建立马里首座方舱医院,树立了我企业以创新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向非洲国家推广中国抗疫先进经验的成功典型。河南建筑工程总公司未雨绸缪、提早行动,抽调精干人员、昼夜连续奋战,抢在马里疫情暴发前完成隔离医院改造,为当地接诊首批病患做出充足准备。中轻集团下属的马里新老糖联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大量捐赠自产高度酒精,作为消毒杀菌用品。此外,中地海外、人福药业以及马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华人协会、中资企业协会也向有关方面捐赠了口罩、洗手液等当地紧缺的抗疫物资。

一年中,中方医疗专家与马里同行频繁互动,共同研讨抗疫最新成果。马里疫情暴发前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波海关等机构负责人就病毒传播特点、中国抗疫举措和海关边检防控等问题同马里卫生部官员和专家深入交流,确保马里的抗疫行动有章可循、少走弯路。随着当地疫情迅速发展,医疗队全体队员毅然站在马里战疫第一线,协助救治中方确诊人员,研究提炼并组织翻译中国发布的多版诊疗防控方案供马里医护人员参考,无私地传授着“中国智慧”。为贯彻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精神,浙江省人民医院与马里医院形成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在此框架下推动经验分享、远程会诊、专家派遣、药械援助等具体合作。

危机过后迎来契机 公卫合作大有可为

新冠肺炎疫情将当前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不足暴露无遗,凸显了加强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非洲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处于边缘、脆弱的地位,更需要我们对这片大陆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中国素来重视同马里等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合作,从中非合作论坛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到2018年北京峰会提出的“健康卫生行动”,都充分表明中国愿在迈向“健康非洲”的道路上与非洲人民相伴而行。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将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届时包括医药产业在内的医疗卫生领域必将再次成为中非合作的焦点。在此,我愿为中马乃至中非未来的医疗卫生合作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医药标准融合。药品认证是当前中国医药企业进入非洲的主要难点之一,非洲医药市场的割裂性是中国企业难以对非洲市场进行大量投入的主要阻碍之一。未来中国可考虑协助建设非洲国家区域性药品监管和检验机构,支持泛非或非洲区域性药品标准的制定,并力促中国医药标准与非洲相关区域性医药标准互认互通。

二是着力促进中医药“走出去”。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中医药产业是中国最具潜在主导能力且掌握主体资源的朝阳产业。中医药与非洲国家传统医学在医疗技法、制药工艺甚至药材品种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种“近亲”关系为中医药赢得非洲民众青睐和产业界信任提供了天然助力,可谓中医药走入非洲市场的“捷径”。

三是改进和加强援非医疗队工作。遍布全非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大多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他们为非洲人民作出的无私奉献功不可没,但物换星移,世情变迁,无论是我国快速上升的国力,还是非洲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都呼唤着新时代的高质量中非卫生合作。近年来,中国国家卫健委就改进援外医疗队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应该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结合当地实践不断探索,使这张中非健康合作的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总而言之,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是一场波及全球、影响深远的卫生危机,但也可以成为中非加强公共卫生合作的契机。中非可以通过更加务实的举措,使双方合作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双方人民携手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事业必定大有可为!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