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数据城市群研究》课题组 王旭阳 李凯希 卓贤
导读
加快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化,减少地理距离对城市群发展的约束。推动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降低行政分割对城市群的影响。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城市群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
●距离会减少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跨省行政区划会造成市场分割
●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效应
●政策建议
城市群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人”这一生产要素在城市群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口的流动反映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口的聚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篇文章探讨地理和行政制度对城市群间人口流动的影响。本篇文章的数据基于中国联通手机信令大数据,对全国地级市之间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距离会减少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我们用2019年1-12月全国334个地级市之间的跨城人口流动数据构建了334×334×12的出行矩阵,研究距离对人口跨城出行量的影响。图1的横轴表示存在人口流动的城市对之间距离的对数,纵轴表示城市对之间人口流动总量的对数。如图所示,随着距离的增加,城市之间的人流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距离会减少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了定量研究距离对跨城出行人流量的衰减程度,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城市群之间人口流动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跨省行政区划会造成市场分割
为了研究行政区划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大小,我们将人口出行矩阵分成了跨省和不跨省两组,蓝色拟合线表示位于同一省份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红色拟合线表示跨省的人口流动。图2表明,在人流量相同的情况下,跨省的两个城市对之间的距离要比位于同一个省份内的城市对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即位于同一省份的城市之间的人流量比跨省的两个城市之间的人流量随着距离衰减得要慢。以y=9.5为例,即两个城市之间的人流量为13360人次时,位于同一省份内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096公里,跨省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为584公里,行政分割相当于把城市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一倍,即由人流反映出的“经济”距离比地理距离增加了一倍多。
城市群的市场一体化效应
我国幅员辽阔,目前规划的19个城市群,除了天山北坡、滇中、山东半岛、黔中4个城市群外,其他15个城市群都是跨省的。城市群的存在和城市群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距离和行政分割对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促进要素在城市群范围内自由流动。为了研究以上效应,下文分别对城市群在削弱距离带来的人流量衰减,以及削减分割(跨省)对人流量的衰减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城市群减弱距离对人流量的衰减
为了研究城市群在削弱距离对人流量衰减方面的作用,我们将出行矩阵分成了位于同一城市群和位于不同城市群两组。蓝色拟合线表示位于同一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红色拟合线表示位于不同城市群的人口流动。图3表明,在保持人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城市群的两个城市对之间的距离要比不同城市群的城市对距离大,换而言之,位于相同城市群距离衰减曲线更为平缓,城市群能够削弱距离带来的人流量衰减。以y=11为例,即两个城市之间的人流量为59874人次时,位于同一城市群内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为614公里,位于不同城市群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69公里,城市群的存在相当于将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拉近了245公里。
(二)城市群减弱行政分割(跨省)对人流量的衰减
为了研究城市群如何影响行政分割带来的人流量衰减,我们将跨省的城市对进一步分成跨省位于同一城市群和跨省位于不同城市群两组。蓝色拟合线表示跨省位于同一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红色拟合线表示跨省位于不同城市群的人口流动。图4表明,在两个城市人流量相同的情况下,位于同一城市群的距离明显高于跨城市群的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思路性政策建议。
一是加快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化,减少地理距离对城市群发展的约束。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一致,要提升城市群的交通承载能力,形成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化、全覆盖布局。要构筑多层次客运服务体系,发展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区际快速客运服务,提升城市群公共客运服务水平,打造一体化旅客出行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发展旅客联程运输。要建设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铁路,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核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外围交通网络,在城市群交通网络基础上,打造1小时的都市圈通勤圈。
二是推动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建设,降低行政分割对城市群的影响。为促进人员流动,应健全城市群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实行城市群内高铁月票制、户口通迁制、居住证互认制度,进一步激发人员流动活力。为降低行政分割对市场准入的影响,应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自行发布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清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完善跨地区公平竞争制度,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
三是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城市群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十四五”期间,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对城市群普通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扩散、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以点带面地促进城市群内部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市群产业空间格局。要提高数字技术的渗透率,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借助工业互联网提高城市群的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促进城市群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城市群产业网络。
(课题组成员: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李凯希 岑燕 石淼;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旭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卓贤;上海交通大学 陆铭 李杰伟 郑怡林)
编辑 | 肖静秋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