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松绑生产性服务业——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

松绑生产性服务业——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

文/ 杨海霞

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抓好《意见》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配套政策,落实政策的实施。

       夏农表示,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发达国家依靠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获取了超额经济利益。

       为进一步加快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企业调整升级;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鼓励企业由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转变,促进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深度融合。总之,要“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发展导向始终”,夏农表示。

 

       与工业农业深度融合

       《中国投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夏农:国务院于7月28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产业融合度高、创新活跃、涉及面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从全球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在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发达国家依靠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先优势,主导着全球生产网络和产品价值链,显著提高了产业发展素质和资源配置效率,获取了超额经济利益。全球生产制造服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一些产业已经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由于我国产业偏重于生产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中低端。

       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当前经济运行看,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品附加值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顺应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深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尤其是为农业、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强创新,加强生产性服务供给,推动我国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吸纳大学生就业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切实增强紧迫感。

       《中国投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何定位政府的作用?

       夏农: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依靠企业来实现。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指明发展方向,引导企业顺应发展潮流,主动调整,将推动生产制造为主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变为自觉行动,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事半功倍。根据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动态,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意见》专门设置了一章,从政府宏观指导角度提出了发展导向。发展导向概括起来是“一条主线”“三个要点”。

       “一条主线”,既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作为主线,贯穿发展导向始终。“三个要点”指出了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3个重要途径,一是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企业调整升级。这部分企业数量多,发展实力相对强,这些企业不仅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方,往往也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提供者,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提速的主力军,要鼓励这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应对,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发展。二是引导企业提高现代化水平,鼓励企业运用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一体化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发展生产制造与专业化服务融合互动的现代生产体系,全面改善供给效率,提高企业发展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信息技术服务的广泛运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有些甚至带来革命性变化,鼓励企业由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转变,促进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深度融合。

       《中国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涵盖面广,《指导意见》如何确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夏农::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推动其加快发展,需要确定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通过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充满活力、百舸争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指导意见》明确了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11个领域作为重点领域,并提出了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些重点领域是我国产业升级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产业升级不可回避、必须完成和高分通过的必修课。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功能、层次和水平。

       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要加强生产制造前端的研发设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市场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营造能够有效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切实解决研发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二是促进生产与服务融合。生产与服务融合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当前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融资租赁、商务咨询和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尽快将我国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售后服务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积极发展售后服务新业态,开展设备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标准,健全售后服务认证制度和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四是增强产业发展素质。产业发展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要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积累,着力加强品牌建设;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要促进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加强节能环保服务。

 

       改革不合理政策规定

       《中国投资》:政府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什么?

       夏农:政策制度安排对于产业规模、增速、投资等会产生重大影响,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离不开适宜的政策环境。政策措施总的出发点是,改革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形成科学的制度安排,吸引资源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理集聚,促进其加快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政策取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有:

       第一,完善财税政策方面。要根据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度高的特点,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政策;研究适时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范围,制定产品退税目录和具体管理办法;要探索完善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开发区、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服务业集聚区和发展示范区重大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方面。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业和服务;尽快研究制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的可行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担保业务规模。

       第三,完善土地和价格政策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性服务业用地;经批准,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鼓励对城镇低效用地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建立完善主要以市场决定价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落实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违规收费项目的清理和监督检查。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和健全统计制度方面。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对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创新的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及时发布各类人才需求导向等信息;研究促进设计、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办法;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培养。抓紧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及重点领域统计分类,完善相关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有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年度、季度发布信息制度。

       《中国投资》:生产性服务业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如何确保《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夏农:在贯彻落实方面,国务院明确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为确保配套政策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指导意见》将15项重点政策措施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牵头部门,要求牵头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和进度时间表,抓紧工作;三是要求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对《指导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为推动《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拟组织召开发展改革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步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此同时,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职责分工,认真完成好承担的任务,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中国投资》:如何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夏农: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明确要求,试点工作要着眼于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试点,要不断提高对服务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全国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在全国选择37个区域组织开展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试点区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创造了一批成功经验,正在大力宣传和推广。2013年37个试点区域中,有29个试点区域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试点区域服务业层次和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对于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用,《指导意见》提出了两条明确要求,一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二是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鼓励对城镇低效用地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此外,围绕《指导意见》的发展导向、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也都可以积极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积极工作,进一步发挥好试点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