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类型分析
●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的调整实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EPC、PPP项目进入商业运营期。因项目边界变更、政策调整等各方面原因,政府方和运营方均提出对于运营期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的诉求,如何调整相关内容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通过总结工作中经历的相关项目经验,笔者将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初步思路进行了整理。
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类型分析
影响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的原因较多,比如项目重大边界条件的变更,其影响的是绩效考核的内容;项目运营期相关政策变动,其多半影响的是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项目实施机构的变化,其影响的是绩效考核主体;社会资本方的变化,其影响的是绩效考核对象。本文重点阐述项目变更和政策变动两种情形下,如何对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
(一)项目变更引起的绩效考核方案调整
目前,大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均存在各种情形的项目变更,从而引起绩效考核方案调整。这些情形包括建设期延长、项目产出发生重大变化、总投资严重超支等。
部分片区开发项目,项目决策流程复杂,决策时间周期长,前期项目土地手续不完整,为了加快项目推动速度,早早的签约落地。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手续未能及时满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要求,造成项目建设期延长,项目建设成本增大。相应的,对项目各方均造成较大的影响,绩效考核时各指标无法按时考核或者难以提供考核对应的数据。对于此种情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方案或指标进行调整。例如,如因政府方前期工作不到位而造成项目土地手续不完整,则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应予以免除或者完善;如果土地手续不完整的原因是项目公司造成的,则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继续执行。
再如,部分“强运营属性”项目,项目建设时的相关规划、设计、运营思路与项目前期立项时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项目投资和运营成本增加、项目运营内容和边界发生重大变化。对于此种情形,应该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如果此类变化项目公司未能按时履行项目决策程序,则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绩效考核调整的内容应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变化的相关内容,而非简单的降低或提高考核标准。
还有部分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投资严重超支。虽然项目实施前明确要求禁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这类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此类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责任均在社会资本方,其主观上没有动力去降低项目总投资,相反会尽可能的提高造价以追求更高的施工利润;另一方面,在政府方需要调整部分项目实施内容时,社会资本方不会考虑在原项目总投资范围内去调整,而会新增项目实施内容从而提高项目总投资。如果项目总投资的变化经政府方认可并履行了相应的程序,则应该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调整的对象主要是绩效考核对应的基数,和新增实施内容对应的考核内容。
(二)政策变动引起的绩效考核方案调整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合作期一般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会经历多次政策变动。对于因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绩效考核方案调整,需要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因为绩效考核是基于政企双方共同践行契约精神;是基于招投标阶段确定的合作边界;亦是基于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的权利义务。
政策文件颁布之后实施的项目,必须无条件合法依规执行。在政策文件颁布之前已经落地的项目,需要对其进行整改,必要时需要调整绩效考核和部分合作边界。比如,前期部分项目未设置项目绩效考核指标或者未明确项目绩效考核与建设成本的挂钩比例。此时,需要结合原有的实施方案、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新增或调整绩效考核指标,由第三方机构独立编制绩效考核方案,协助实施机构与社会资本方进行多次会商后确定。编制的绩效考核方案需要遵守法律、尊重事实。需要强调的是,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激励,而非惩罚;是为了提高运营效果,而非降低运营标准。
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的调整实例
以某运营类项目(含文化街、博物馆)为例,运营期的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了人员数量、人员薪酬、物业管理通用要求、保洁服务要求、安保服务要求、绿化养护要求、剧院活动组织、博物馆运营、线上营销、实体媒介、T端传播、线下活动、年客流量等。指标内容主要是以投入的成本进行考核,包括以人员的数量与薪酬确定人力成本;以物业、保洁、安保、绿化要求确定日常维护成本;以剧院活动组织、博物馆运营确定日常运营成本;以线上营销、实体媒介、T端传播、线下活动确定营销成本;年客流量仅仅占很小的权重,作为产出对应的考核指标。因为项目边界变更,原合作范围内的六个子项调整为两个子项,需要重新调整绩效考核方案。另一方面,原绩效考核指标侧重考核投入成本,并不侧重考核项目运营成效及社会影响,与本项目规划建设初衷不符。
对于上述运营类项目,通过对项目规划建设的背景进行研究,结合调整后的项目内容和业主意愿,对项目的产出进行了实质性分析,从产出、效果和管理三个层面出发,调整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使得考核指标与运营目标达成匹配。
(1)产出层面,项目运营重点考核项目运营的时间是否符合双方约定;运营范围是否符合原有范围;运营标准是否满足原合同制定的标准。在此原则下,调整了相应考核指标,项目维护重点考核物业、保洁、安保、绿化要求;成本效益重点考核运营成本构成合理性,强调计划运营成本与实际运营成本对比情况,即运营成本节约率;安全保障重点考核项目运营公司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安全保障情况,包括重大事故发生率、应急处理情况等。
(2)效果层面,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满意度上构建新的考核指标。经济影响重点考核该项目的实施为区域是否带来更多的客流量,为产业发展是否带来更多的机会;社会影响重点考核该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带来的正负外部性影响,比如每年新增的客流量,吸引全国各地戏曲爱好者前访此地的情况等;满意度重点考核社会公众尤其是地方百姓对该项目运营过程中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3)管理层面,主要从组织管理和档案管理上进行考量。组织管理重点考核项目运营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岗位、决策流程是否合理高效;档案管理重点考核项目运营过程中,相关资料归档是否及时,尤其是博物馆的档案管理等。
作为第三方机构,在实施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相关项目中,尤其应当关注项目类型、历史沿革及项目运营的实质性目标,重点深入分析影响项目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各类因素,为项目制定科学、合理、公正的运营期绩效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