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海外投资 > 中餐让民心相通有了“烟火气”

中餐让民心相通有了“烟火气”

文|吴晓华  唐聪聪  尹佳音  王君婷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导读

以“食”为“媒”更有助于我国与共建国家之间沟通协调,逐步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合力

中餐“走出去”对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作用

中餐走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路径

以“食”为“媒”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

推动中餐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借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餐走出去,不仅为中华美食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以“食”为“媒”更有助于我国与共建国家之间沟通协调,逐步形成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合力。为进一步了解中餐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的情况,我们走访调研了西部马华集团,听取了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西部马华集团关于“一带一路”中餐国际化发展的介绍,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中餐“走出去”对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作用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易唤醒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认同感
大力推动中餐文化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一方面可唤醒当地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共鸣。通过对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的宣介,可以让更多当地民众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根源。另一方面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提供抓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餐已成为海外民众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超半数受访的海外民众表示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来自中餐厅,72%受访的海外民众表示在了解中餐文化后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中餐文化已成为我对外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窗口。

(二)丰富的呈现方式有助夯实共建“一带一路”“心联通”基础
一是助力提升政策沟通水平。通过举办“行走的年夜饭”活动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理念起到了积极的宣介作用。二是有效支撑设施联通建设。在机场、高速公路周边配套建设中餐厅可有效带动当地消费和就业,最大限度发挥境外项目的经济社会价值。三是带动我优质产品走出国门。依托“国际中餐日”“舌尖上的一带一路”等活动带动我特色食材、原辅料、餐炊具等走进共建国家。四是为企业投资海外市场提供广阔空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西部马华、沙县小吃等企业与泰国、尼泊尔等国企业签署多项投资协议,为我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树立良好典范。

(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助于提升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合作层级
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主要工作是培育一批善于民间外交、精通国际交流的专家队伍,不断扩大知华友华接续力量。中餐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为我打造更多工作前哨,便于我方人员深入到共建国家民众中开展调查研究,补齐合作短板。

 

中餐走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主要路径

(一)“民间自发”是基础
中餐业作为很多华人初到异乡和创业生存的首选行业,自秦汉以来随着民众迁徙交流而传播到海外。新中国成立后,民众走出去带动中餐传播仍是最基础的路径。据《2022年餐饮产业蓝皮书》显示,海外中餐馆目前仍是以家庭式小规模经营为主。

(二)“企业主导”是主体
中餐品牌企业在标准化程度、经营管理、核心原材料输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将专精特的中餐带给世界消费者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调研了解,以“全聚德”和“西部马华阿里疆”为代表的中式正餐走入缅甸和新加坡,以“海底捞”“刘一手”“沙县小吃”为代表的中餐火锅小吃遍及东南亚国家。

 


⬆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沙县小吃以“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口号迅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三)“官方活动”是支撑
官方通过打造品牌活动、精品赛事等,有力支撑了中餐及中餐文化的传播。调研了解,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共同组织下,“行走的年夜饭”品牌活动自2016年春节开始已连续在俄罗斯、西班牙、泰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40场重要活动,扩大了中餐的国际影响力、美誉度。

(四)“内外联动”是补充
随着中餐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国家产生对中餐烹饪技艺学习和中餐厨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中餐技艺教育培训项目深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欢迎,推动了餐饮职业培训的发展,对中餐国际化形成了有力补充。此外,海外华人华侨、各国餐饮协会等积极申办“中国烹饪世界大赛”,有力推动了中餐烹饪技艺传播。

 

以“食”为“媒”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困难

(一)疫情对中餐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造成的阻碍短期难以完全解决
一是企业发展支撑力下降。3年疫情造成部分共建国家经济持续下行、政治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我餐饮企业在当地获取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支撑难度有所上升,不利于中餐企业因地制宜开展餐饮品牌建设工作。二是项目推进难度加大。在疫情期间,多数境外中餐馆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亏损,部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店铺被迫注销。三是人员派出受阻严重。大多数中餐企业基层人员派出无法顺利拿到工作签证,部分中餐企业出现无人可用问题。

(二)已有经营模式制约中餐企业难以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一是“水土不服”问题愈发严重。调研了解,多数共建国家民众更愿意选择熟知的食材和烹饪方式,造成中餐企业在拓展市场过程中面临保持传统和“本土化”两难困境。二是对传统文化负面解读问题频发。以药膳为例,部分共建国家对中药引进应用尚属起步阶段,当地个别民间组织更以制作流程不透明、破坏生态环境等质疑我传统饮食文化,为中餐文化海外传播带来一定影响。三是中餐企业发展参差不齐情况较为严重。一些海外中餐馆对于国外法律规定、标准等不熟悉,使得当地民众对中餐文化形成不规范、店面小等脸谱化印象。

(三)与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结合度有待提升
近年来,中餐企业及行业协会等通过举办文化年、文化节以及各类论坛、培训的方式,取得了“中餐文化走向世界,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良好效果。目前,多数活动止步于“增进了解”的层次,难以真正做到“深入人心”的程度。比如,中餐企业对外开展技能培训合作很大程度上赢得了受援国的民心,但合作仅停留在民心相通建设层面,对发挥“心联通”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作用仍有待提升,多数民众参与获得感不高。

 

推动中餐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一)搭平台:建立“一带一路”美食共建共享、传承保护平台
一是成立美食交流合作区域性组织,推动烹饪技艺融合、创新与发展,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实现美食共建共享。二是搭建中餐文化海外传播交流平台,在条件成熟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交流中心,分析研究当地饮食文化和习惯,协助中餐更好融入当地。三是联合共建国家构建饮食文化保护平台,加强对共建国家饮食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

(二)引进来: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参加餐饮培训和体验美食旅游
一是开设餐饮服务和烹饪技能培训课程,让国外餐饮人才来华学习中餐技艺,做好中国味道。二是开设餐饮文化课程,传播经典菜系菜品背后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三是打造“一带一路”美食旅游产品,吸引共建国家民众实地体验中华美食。

(三)走出去:推动名企名厨、职业培训走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一是推动名企名厨深入沿线国家,让当地民众近距离感受中餐烹饪技艺,体会中餐文化魅力。二是依托扬州大学等“中餐繁荣基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地开展餐饮技能交流与培训,支持海外华人华侨发展中餐事业。三是利用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化手段,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餐产业发展和传播联通平台,拍摄中华美食视频,主动对外传播中餐及中餐文化。

(四)做品牌:做好中餐品牌建设、人才培养和标准建设
一是以成功走出去的龙头餐饮企业为样板,推进中餐品牌建设,创建餐饮品牌海外传播示范工程,引领更多中餐企业走出去、融进去。二是构建餐饮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既懂现代企业管理又懂餐饮行业特性的复合型人才,弥补传统餐饮行业人才不足的缺陷。三是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品牌餐饮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机制,围绕餐饮“走出去”开展研究,推动中餐标准化、规范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