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伟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图片提供|刘伟才
导读
●内战与国家间战争
●外部的介入
●战争的影响
●结语
独立后,由于殖民历史影响、内部不同族群或利益集团争夺、外部介入、发展和治理不力导致混乱等原因,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出现了性质、规模和持续时间不同的战争。战争给相关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受世界关注的人道主义问题,一些影响和问题长期难以消除,成为冲突和不安全持续或周期性发生的基础,甚至成为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 被遗弃的战争机器
内战与国家间战争
对非洲国家来说,大部分战争的根源都可以从历史尤其是殖民历史中去寻找。
在一些非洲国家内部,有不同族群、社群或政治力量集团之间的歧异,还有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这些歧异和不平衡有的在殖民统治建立之前就已存在,有的是在殖民统治时期被刻意明确并强化。殖民统治结束时,围绕国体、政体、关键性政治岗位的分配、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协调,不同力量之间的角逐就此展开。
于是,一些国家在独立后不久就陷入了内战。不同族群、社群或政治力量集团围绕国家权力分配和关键性经济利益的争夺是独立之初内战的一个直接原因。在苏丹,涉及的主要是北方穆斯林-阿拉伯群体与南方有一定基督教背景的黑人群体之间的斗争;在刚果,涉及的主要是统一民族民主国家倡导者与地方民族主义者和有跨国公司背景的地方矿业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在尼日利亚,涉及的主要是北方豪萨-弗拉尼人集团、西南约鲁巴人、东南伊博人之间的斗争;在安哥拉,涉及的主要是各有地域和社群/族群基础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之间的斗争;在莫桑比克,涉及的主要是在地域、社群和政见等方面有歧异的莫桑比克民族解放阵线和莫桑比克民族抵抗运动之间的斗争。
歧异和不平衡在大部分国家都存在。但在发展情况较好、领导者能比较好地处理各方利益冲突、社会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些歧异和不平衡可以得到抑制,不同力量之间的角逐也能以和平形式展开,但当经济社会危机出现、国家治理不力、国际形势剧烈变化时,不同力量就会在混乱和政治争夺中兵戎相见。大湖地区的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西非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科特迪瓦,都在独立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体和平,但在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后,发展不力和有限政治经济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反政府武装的出现或力量增长,从而引发战争。
除内战之外,还有一些国家间的战争。就撒哈拉以南非洲来说,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之间的欧加登战争、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的战争、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之间的卡格拉战争比较有代表性,此外还有刚果和安哥拉之间的战争以及一度出现的安哥拉政府军事力量与南非武装、莫桑比克政府军事力量与罗得西亚武装之间的对立等。
⬆ 仍未消除的战争威胁
外部的介入
无论是内战还是国家间战争,都少不了外部的介入。甚至可以说,一些战争持续的基础就是外部的介入。
外部的介入包括周边国家的介入、原殖民宗主国的介入、冷战相关方面的介入、国际组织的介入。周边国家的介入往往有跨界族群为基础,它们或寻求建立涉及他国领土的大民族国家,或寻求建立一致阵线,但也有的是为了应对相关内战的溢出冲击。原殖民宗主国的介入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政治经济利益存在,这涉及保护在相关国家的移民和企业、阻止与自身政见和意识形态不同者上台、阻止与自身政见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外国力量介入等。冷战相关方面的介入既涉及“意识形态”,也涉及“阵营”力量,既包含冷战相关方面的考虑,也包含非洲相关方面自身的权衡。国际组织的介入有的关注战争本身的解决,有的关注战争所造成的人道主义问题的解决,它们往往是结束战争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也是战争结束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之一。
外部介入非洲战争的形式主要包括直接武装介入、武器输入、为战争相关方提供军事知识、情报、基地等方面的支持等,也有调解和人道主义支持。这其中,武器输入等军事支持等是一些战争得以持续的基础。实际上,非洲的一些内战或国家间战争,如果没有外部的武器输入等军事支持,就很难持续。20世纪90年代初,莫桑比克的反政府武装选择向合法政党转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南非的转变和冷战的结束使它们失去了武器等基本军事支持,只能“走出丛林”。
然而,很不幸的是,非洲的一些地区因为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当外部力量认为和平不利于从中攫取利益时,它们就会持续地进行支持,让战争或混乱持续。
战争的影响
战争会造成直接的、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尼日利亚独立后的内战造成了约10万左右的军事人员伤亡和最高可能达300万的平民死亡,其中平民伤亡中有一大部分是死于战争和封锁所导致的饥饿和疾病。利比里亚的内战摧毁了国内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并导致约20万人因饥饿和疾病而死、80万难民逃往他国、125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卢旺达和布隆迪的大规模族群冲突和混乱战争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以至于“卢旺达大屠杀”仍被作为关于非洲冲突叙事的重要主题和意象。安哥拉的内战从1975年持续到1992年,在经过短暂停顿后战火再起,直到2002年反对派武装领导人身死,其所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损失、钻石矿业和石油业的生产损失可谓巨大,乃至2002年之后安哥拉经济被国际社会看好的一个重要因由就是“战后重建”。然而,安哥拉内战留下的不仅仅是“战后重建”的“机会”,还有仍未清理完成的地雷。
战争会留下诸多难以愈合的遗留伤害。战争进行过程中,一些武装团体会为了维持战争而从事钻石、电子产品所需关键金属矿物、木材乃至野生动物产品等的滥采和走私,从而给相关地区造成难以复原的环境破坏;一些武装团体会通过各种形式非法输入军火,其中一部分流散后成为难以明确和预知的安全隐患,长期战争持续在一些地方留下的未爆炸弹和地雷也是如此;一些武装团体会开展强征物资、强迫从军、绑架勒索等活动,由此导致的居民流散和居民对特定地区安全信心不足,如果没有相关国家政府和外部投资援助者的大力投入,将很难复原;此外,还有战争所造成的残疾者群体、战争所遗留的心理伤害、战争导致的一些群体间的仇恨,也需要相关国家的持续关注和投入。
结语
在物质损失巨大、精神伤害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战争对非洲相关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阻碍、延宕甚至逆转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视。诚然,一些国家在战争结束后比较顺利地走上了和平的道路,部分国家在保证和平的同时还取得了比较令人瞩目的发展:如尼日利亚,已是西非区域乃至非洲的重要大国之一;如安哥拉,比较好地利用了“战后重建”的机会;如卢旺达,比较好地开展了族群和解和国家建设的工作。一些国家在彼此之间的战争结束后,也通过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基本路径实现了和平共处。就此来说,战争可能恰恰是相关非洲国家独立后发展探索历程中的一个难以跨越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非洲一度出现所谓的“大战终结”的局面。战争所需的成本和战争技术的改变也导致如“丛林游击”之类的战争形式难以长期有效持续,以非战争方式争取权益也在被越来越多的群体接受。但是,萨赫勒、非洲之角、大湖地区的战争或战争风险仍难彻底消除;此外,也不能忽视一些冲突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在特定条件下演变成战争的可能。对此,相关非洲国家自身和以非洲联盟为代表的一体化组织当有一定的意识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