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悦琪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
导读
●突尼斯:“阿拉伯之春”后的北非明珠
● 中突传统友谊:“向东看”趋势明显,共建南南合作典范
●突尼斯吸引投资优势: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能巨大
● 中突投资合作新形势:基建合作为本,开发数字新领域
突尼斯:“阿拉伯之春”后的北非明珠
突尼斯共和国,简称突尼斯,位于北非马格里布地区,东部和北部紧邻地中海,西与阿尔及利亚为邻,东南与利比亚接壤,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战略要地。国土总面积约16.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300公里,行政区划分为5个大区,共有24个省份,279个市级行政区,首都为突尼斯市。突尼斯总人口约为1236万人,90%以上为阿拉伯人,其余为柏柏尔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突尼斯的国土面积虽小,但却孕育了璀璨的腓尼基文明,又开启了阿拉伯现代民主转型思潮,在地区与国际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突尼斯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历史上,突尼斯地区曾是迦太基文明的发源地,彼时一度成为地中海最强盛的国家,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相继征服统治。19世纪突尼斯沦为法国殖民地,直到1956年才实现国家独立,一年后成立突尼斯共和国。从柏柏尔人到迦太基人,从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到现代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在争取独立的历史进程中,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为新兴思潮的涌现奠定了基础,王朝更替为现代旅游资源开发贡献了丰富的人文遗产,突尼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之都”,也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和“北非明珠”。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革命的发源地。2010年,突尼斯一名小贩不堪粗暴执法,当街自焚,重伤不治,引发民众大规模抗议示威,最终推翻了彼时的本·阿里政权。此次事件成为了西亚北非政治大动荡的导火索,民众抗议先后席卷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其中6个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此次革命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影响规模大,其后续效应至今仍未结束。突尼斯作为受到“阿拉伯之春”最大波及的国家之一,至今仍然在重构国内民主秩序的道路上,2021年多次爆发反对总统政治改革举措的示威游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民主大氛围的背景下,当地工会游行罢工事件频发,部分外企承包项目受罢工影响较大,这也是突尼斯兼顾经济发展与民主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
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突尼斯国土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多样性丰富,北部多山脉、中西部为平原山林、南部深入撒哈拉沙漠、东北部海岸线绵长,为发展农业多样性奠定了自然基础。突尼斯的经济结构相对平衡,其中农作物出口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以磷酸盐开采与化工产业为主,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业与运输业。突尼斯人力资源丰富,青年劳动力充足,根据突尼斯外国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目前突尼斯国内的人才市场饱和度较高,多数面临失业危机的青年劳动力选择海外务工,而国内的人力资源招聘净成本相对较低,低廉的劳动力是许多外资企业选择投资突尼斯的重要原因。此外突尼斯基于科技发展需求调整学术培训体系,人才输出覆盖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外资企业快速融入本地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突尼斯具有一定的经济战略价值。首先,其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利用地中海沿岸的地缘优势,突尼斯先后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地区多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成为连接不同市场的枢纽,其市场辐射范围广泛,为制造业尤其是出口导向型企业提供了便利。其次,突尼斯始终努力改善商业环境,为吸引投资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便利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经历了“阿拉伯之春”后的突尼斯,坚持“发展优先”原则,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作为首要任务,以更加严谨的态度促进民主转型。
中突传统友谊:“向东看”趋势明显,共建南南合作典范
中国与突尼斯的传统合作关系悠久,两国领导人坚定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同为后发型国家,中国始终关注突尼斯的发展问题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期,中国就在突尼斯援建了长达120公里的麦崩水渠,为突尼斯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受殖民因素的影响,突尼斯在国家自主性构建和经济结构改革上举步维艰,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自主的发展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渴望独立发展的阿拉伯国家提供了经验参考,也促进突尼斯“向东看”的内涵由最初的利益导向转型为从文明的高度接收并认可中国的发展道路。
突尼斯“向东看”意愿不断增加、内涵逐渐丰富、趋势更加明显。突尼斯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引入汉语教学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突尼斯布尔吉巴现代语言学院就开设了汉语本科专业,此后多次举办“汉语桥”比赛,并于2017年在迦太基大学开设孔子学院,突尼斯的汉语教学基础雄厚、体系完整,为中突两国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搭建了重要桥梁。突尼斯是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自1973年中国政府向突尼斯派遣了首批医疗队以来,至今中国共向突尼斯派出28批援外医疗队,获得当地居民的高度赞誉,双方共建的针灸中心培养了一大批本地的中医医生,2023年突尼斯首都蒙吉·斯利姆医院设立中国中医中心,积极回应突尼斯民众对中医的广泛认可。突尼斯国际外交学院见证了两国的政治互信与深厚友谊,该学院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援建的唯一一所外交学院,启用仪式之初便邀请中国驻突尼斯大使授课,也证实了中突双方坚定支持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在重塑国际地区秩序、发展理念等问题上达成广泛共识,并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双方共建南南合作典范,成果丰硕。中国为突尼斯援建了多个惠及民生的项目,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点项目本·阿鲁斯青体中心于2022年竣工落成,极大促进了突尼斯青年体育事业发展。2024年突尼斯比塞大大桥由中企中标援建,建成后将极大缓解该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此外中方还承建了梅莱格大坝、苏斯污水处理厂等民生项目,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两国重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合作,2023年突尼斯宣布恢复对中国游客的免签入境政策,并通过积极培训中文导游等措施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中突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等为两国发展南南合作项目提供了政策保障。
突尼斯吸引投资优势: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能巨大
目前突尼斯正面临多重挑战,希望推进深层次结构改革以重振经济,政府注重整合现有资源,寻求经济结构改革的突破口,并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期待吸引更多外资纾解国家经济困境,巩固经济发展潜力。突尼斯具有相对优越的投资基础,既体现在较为丰富且多元的自然资源,也体现在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和政策保障。
自然资源多元。突尼斯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农产品和磷酸盐,由于地处地中海沿岸,气候适宜、土壤优渥、灌溉水源充足,农作物种植具备天然条件,突尼斯的农作物产品丰富,农业生产相对发达,包括谷物种植、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畜牧业四大体系,其中较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包括橄榄油、椰枣、柑橘等,出口国主要是欧洲国家。此外,突尼斯盛产磷酸盐,是世界第四大磷酸盐生产国,总储量约为25亿吨,但由于社会动荡、开采技术有限等因素,生产效率与收益尚不乐观,目前突尼斯政府加大了对加夫萨磷矿的开采力度,2022年提出计划在2024年将磷酸盐产量提高1倍,希望通过振兴磷酸盐生产促进国内经济复苏。
基础设施发达。一方面,突尼斯具有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机电制造业是该国最重要的工业支柱,目前国内共有1000余家电子制造企业,其中外国独资和合资企业占多半,主要投资来自欧盟,以生产电线、电缆、汽车零配件为主,值得关注的是突尼斯拥有本土汽车组装工业,也是非洲汽车零部件三大出口国之一。另一方面,突尼斯运输业的基础设施发达,公路网覆盖全国,并延伸至邻国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总长达360公里,陆路运输占货运总量的50%。现有铁路线23条、9个国际机场、8个大型商业港口、157个工业区,运输方式齐全且基础设施完备。由于地处地中海南部中心地带,毗邻欧洲和非洲市场,在突尼斯境内及跨境的运输成本低、辐射范围广泛,适宜发展物流运输。
投资保障充分。突尼斯是非洲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意味着突尼斯在非洲国家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受教育水平较高、民众生活质量较高,此外突尼斯的人均收入也位居非洲前列,便于在突投资的中国企业融入当地社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回报。此外,突尼斯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振兴国民经济,为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与体制保障,主要负责投资的官方机构包括:突尼斯投资署(TIA),隶属于发展投资与国际合作部,负责整合各行业的投资促进机构,提供专业的投资参考;突尼斯外国投资促进署(FIPA),负责为外国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突尼斯农业投资促进署(APIA),负责指导农业、渔业、农业食品等相关投资服务,以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率;突尼斯工业和创新促进署(IAPI),负责工业领域的项目投资和协助企业注册;突尼斯出口促进中心(CEPEX),负责国际贸易公司的业务咨询及注册等。
整体上,突尼斯近年来展现出强烈的吸引中国投资的意愿,希望收窄与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多年来积极参与贸促会、中阿博览会等,开辟与中国的合作新路径、寻求投资新领域。2024年突尼斯总统访华期间宣布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证明执政者在权衡发展利益后,有意愿向中国抛出合作橄榄枝,向东看趋势明显。突尼斯虽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开发能力有限,尤其是优势资源磷酸盐的开发对于技术合作的需求较大。同时,突尼斯具有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和物流网络,尤其是汽车零配件的制造业成熟,可以为汽车企业在突投资建厂提供原材料保障。然而,突尼斯目前仍处于民主变革的关键时期,自2021年爆发新一轮示威以来,经济结构脆弱,国家财政失衡,通货膨胀严重,民生问题悬而未决。为解决根源性问题,突尼斯提出2035年愿景,并制定了2023~2025年经济发展计划,将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加强与投资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开发有前景的项目。除农业、磷酸盐与机电制造业外,作为突尼斯支柱性产业的渔业、纺织业、旅游业,以及作为2035愿景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电子产业等,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突投资合作新形势:基建合作为本,开发数字新领域
突尼斯投资署官网最新的投资参考显示,突尼斯的投资机会集中在加工飞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药品制造行业、信息与通信技术、纺织品、旅游业、农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在突尼斯2035愿景的政策保障下,以上领域将获得政府重点扶持,发展前景乐观。中国对突尼斯的投资始于人道主义援助,在基建领域逐渐繁荣,随着中方的技术优势与突尼斯的资源优势不断互惠互补,为双方开辟新领域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有资源整合与优势对接。突尼斯具有成熟的农业基础但存在产量劣势,凭借地理区位获得了优越的渔业资源但开发能力有限,而中国在农业、渔业方面生产经验丰富、产品市场广阔,且科研力量雄厚,例如2019年第二届中阿北斗论坛在突尼斯举行期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获得当地农业专家的高度认可,中突在农业、渔业合作上具有互补优势,合作前景明朗。此外突尼斯重视城市化建设,努力开发惠民基建项目,2016年突尼斯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提出将重点关注开发区建设、道路桥梁、深水港等基础设施,而中国作为基建大国,一大批优质中国企业相继承建了突尼斯比塞大大桥、斯法克斯大学医院、突尼斯新外交学院等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成熟的合作基础。中突双方的需求供给相匹配,未来投资合作将继续以基建合作为本,打造更多惠及民生“小而美”的项目。
高新技术领域合作向好。突尼斯通讯业相对发达,机械电子制造业是最重要的工业支柱,目前已有多家国际通讯公司进入突尼斯市场。突尼斯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高素质人力资源、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基础设施、完善的立法保障等,且突尼斯可以作为向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邻国以及非洲中西部国际辐射市场的平台。据报道称,中国华为产品备受突尼斯当地市场欢迎,占当地智能手机销售额的15%,中国的数字技术的输出与突尼斯的发达的电子元件制造业和通讯业、便利的物流网络等全产业链服务相匹配,双方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具有良好基础。
开拓新能源领域投资机遇。突尼斯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与地质优势是发展绿氢能源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太阳能项目已在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落地,目前已落成5座大型光伏电站,另一方面,突尼斯提出《2030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贡献率提高到30%,可见突尼斯具有明确的新能源开发意愿,并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政策保障。中突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早在2019年中突双方就签署两国加强新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2024年突尼斯总统赛义德访华期间,赴深圳参访了华为公司总部和比亚迪公司,也反映出数字领域和电动汽车将是突尼斯未来与中国合作的重点方向。
规避投资风险。目前在突尼斯投资面临的挑战包括安全局势复杂、法律条款繁琐、行政效率欠佳等多方面。首先,自2015年发生恐怖袭击以来突尼斯的安全局势尚未稳定,中国企业应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准备,同时群体性罢工抗议活动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堪忧,应有效避免其影响中方在建项目的按期完工;其次,突尼斯法律条款复杂且修订频繁,中国投资者应详细了解投资领域的法律规定和需缴纳税种,必要时可诉诸当地法律机构;第三,突尼斯虽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但部分行政机关效率低下,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在开展投资合作前应充分评估风险与可行性。另外,应注意突尼斯政府鼓励本土化经营,即除了派遣必要的技术人员,多数岗位需雇佣当地劳动力。
今年正值中突两国建交60周年,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的双轮驱动下,在突尼斯坚持“发展优先”的逻辑背景下,双方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合作意愿强烈。突尼斯总统凯斯赛义德于202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期间访华,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中突拓展双边合作注入活力。2024年9月突尼斯总理马杜里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高度评价中突友好关系,并表示突方愿同中方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机遇,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执政者倾向性表态折射出突尼斯突尼斯正在逐渐摆脱对传统西方伙伴的依赖状态,向东看趋势明显。
目前,中突两国贸易合作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基于突尼斯现有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两国应继续巩固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健康、旅游业、教育等领域的坚实合作基础,中方还应注重参与突尼斯深水港、铁路交通网等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物流项目建设。此外,根据突尼斯国际战略性产业发展趋势预测,中突在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生物制药、数字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具有相契合的优势和乐观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关注相关投资政策、规避投资风险。以中突建交60周年为新起点,两国将继续努力构建并巩固新型伙伴关系,赓续传统友谊,丰富合作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