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中拉贸易结构面临着挑战,亟须升级
中拉经济关系在过去10余年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从国内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种贸易模式的结构主要是拉美国家出口原材料,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在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这种贸易结构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减少,国内制造业产能难以消化;二是拉美国家希望增加中拉经济关系的可持续性,能从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获取更高附加值,减少依赖原材料出口产生的脆弱性。面对这种新情况,中国提出在贸易之外,加强与拉美投资、金融合作的战略可谓正逢其时。
对拉投资的挑战
在5月6日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优进优出”的要求。虽然很多解读是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展开的,然而具备比较优势的产能走出去不仅包括出口高铁等先进设备,而且也应包括对外国的相关产业进行投资,从而直接在出口市场进行生产。2008年以来,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上升较快,截至2013年底已经达到800亿美元。在今年1月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会议上,双方承诺力争未来10年内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中国对拉投资逐步从能源矿产向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拓展。可以说,拉美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且中国在拉美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呈现出多元化的新特征。
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拉美原材料和资源领域的投资,包括对矿业、石油、粮食等领域的投资;另一类投资集中在有利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拉美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中国企业能够加强后一类投资。中国对委内瑞拉的经济合作也微调了以往的贷款换石油模式,采取了包括石油但涵盖基建、农业和科技等更广阔范围的投资合作形式。对于百度公司、华为、吉利等中资企业入驻巴西市场,巴西不仅期待这些公司带来的资本与就业机会,而且也很期望他们能够促进当地的科技创新。
拉美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这导致拉美部分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困难,降低了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比如,阿根廷与债权人的纠纷使其难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巴西高企的税率、利率和劳动力成本使得该国背负“巴西成本”的名声,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等国的外汇制度也存在市场化不充分的弊病,委内瑞拉石油业的改革也降低了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率和积极性。巴西关于外资购买巴西土地的立法,限制了外资大规模投资该国土地市场的空间。然而,最为令投资者担忧的还是拉美部分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下降与地区经济整体增长率的下降。在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等国进行投资,企业将会在国际金融市场或者当地资本市场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
随着中国企业在拉美的投资涉及更多领域和国家,其他预想不到的情况也随之出现。首先,深刻把握投资对象国的国内政治状况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必须学习的一课。一度有望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重要成果的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招标项目,由于墨西哥国内政治纷争的原因最终被束之高阁。墨西哥不少学者强调竞标失败的主因是中方企业对墨西哥的政治运作、市民社会力量的了解和重视不够。当然,墨行政当局的反复也对该次竞标的流产负有责任。
其次,与当地社区的就业和环保相联系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中企投资拉美的重要内容。2014年8月,墨西哥联邦环境监管保护局对坎昆龙城项目开出罚单,该项目是中墨企业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国商品集散中心。目前,该项目因触犯环保法规及长期欠缴罚款而遭全面停工。中国企业赴拉美投资需要特别注意,拉美市民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很强,企业做好投资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成为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国有企业在对拉美投资中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需要在国家的战略需要与经济获益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国外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与重视市场和短期利润的美国相比,中国是从长远考虑。在国有企业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国企投资拉美,它们对投资对象国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更为敏感。
投资的战略设计
对于有意投资拉美的中国企业来说,关注和参与中国—拉共体论坛对中拉经济合作的规划无疑是首要工作。2015年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为中国企业规划了未来5年对拉美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拉共体的投资存量特别关注高科技和高附加值商品生产领域。这些领域非常广泛,涉及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农业、工业、科技、航空航天和媒体等方面。这些领域并非中方单独设定的,而是反映了中拉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共同的优先关注。关注这些领域比较容易获得来自中拉两方面的政策与融资支持,这对于投资拉美的中资企业来说非常宝贵。企业可以寻求的金融资源,不仅有中拉合作基金、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方提供的优惠贷款,也有来自拉美地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源。
在投资拉美的决策方面,中资企业还需要更多地借助多边机制的管道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做好国别投资环境与战略的分析工作。在关注中拉论坛提供的投资指南和融资帮助之外,对于有志于投资拉美的中国企业来说,还需要积极参与到论坛的相关机制性活动中去,比如积极参加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从中寻找投资机会。中资企业还可以关注拉美的地区性贸易与投资安排的影响,比如与美国签有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的投资机遇、南方共同市场与拉美太平洋联盟等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中蕴含的机遇。拉共体共有33个国家,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中资企业在投资拉美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性投资环境分析部门,或者寻求独立的专业智库和投资咨询机构进行更为科学的投资决策评估与投资策略设计。
由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快速扩展的步伐,中资企业引发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格外关注,企业的投资策略也需要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拉美的市场在与欧美多年交往之下已经比较完备,中资企业在投资拉美时常常面临着已经扎根当地的西方企业的有力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合资企业和伙伴关系是一种更加容易进入当地市场和生产网络的方式。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建立合资企业或者购买股份的方式也便于回避投资对象国政府的限制性规定。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的农业大国关于限制外国人购买土地的立法努力表明,中资企业大规模投资拉美农业的路径已经变得很有限,只能采用购买早先购入这些国家农地的外国公司的股份来间接投资的方式。比如,在竞争激烈的南美农业市场,中粮集团宣布收购荷兰大型粮食公司尼德拉集团51%股份,并将其子公司化就是一个这方面的成功投资案例。
中企投资拉美的优势是资金和产能,然而新一代对拉美的投资需要企业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把握投资对象国政策调整的能力。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巴西领导人和巴西石油公司高管通讯之后,巴西要求谷歌和其他在线服务商将本地用户信息保存在该国数据中心。显然出于安全考虑,巴西政府希望能够打破谷歌在巴西网络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但巴西本国并无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百度公司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遇,百度葡语版成功在巴西上线并上市。百度进入巴西市场受到了以巴西科技部为代表的巴西政府机构的欢迎。当然仅有巴西政府的支持,百度未必能与谷歌展开有力的竞争,前者还提供了社交服务,并与该国的大学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试图构建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当前,墨西哥、古巴和巴西等国都在谋求更大程度的经济开放,中资企业需要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洞悉和把握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走向变动带来的投资机遇。
(作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