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一带一路 > 阿塞拜疆:里海西岸的明珠

阿塞拜疆:里海西岸的明珠

文/ 许涛

目前,阿塞拜疆各大油田都通过与英国、美国、挪威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签下若干石油开采的“世纪合同”,获得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使石油工业出现转机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南高加索地区东部,东临里海,西接亚美尼亚,北邻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南面与伊朗和土耳其相邻。大高加索山和小高加索山自西向东穿越阿塞拜疆全境向里海延伸,主要的国土处于南北两大山系之间的盆地中,山地面积占全国领土的50%。属于阿塞拜疆的还有一块完全不接壤的飞地——纳西切万自治共和国,这块飞地完全被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3国包围起来。阿塞拜疆的全部国土面积有8.66万平方公里,人口947.7万人(2014年1月统计),有43个民族,阿塞拜疆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90.6%),另外还有列兹根族(2.2%)、俄罗斯族(1.8%)、亚美尼亚族(1.5%)、塔雷什族(1.0%)等。全国主要以阿塞拜疆语为通用的官方语言,阿塞拜疆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全国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俄罗斯、亚美尼亚等民族信奉东正教。

 

古老的民族国家

在远古时期的阿塞拜疆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在大高加索山的戈布斯坦地区,集中发现了反映石器时代古阿塞拜疆人生活留下的大量岩画。这些岩画的年代由50000年前到4000年前,时间跨度很大,属于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活图案。作画者多选择在高大、开阔的向阳山岩面留下自己的作品,作画痕迹深刻,清晰。岩画多以人物、动物为基本题材,男人、女人、孩子特征明显。画面场景包括狩猎、采集、祈祷等场面,形象地反映了古代阿塞拜疆人氏族部落时期的生活状态。

阿塞拜疆古代文明社会发祥较早,到公元前10世纪时已经出现了权力集中的王国统治。到公元3世纪时,被波斯帝国征服。8〜10世纪时,又被阿拉伯哈里发统治。到公元11〜13世纪时,阿塞拜疆部族联盟基本形成。13世纪蒙古汗国西征,这里成为胡拉古伊德王国的领地。到16世纪时,阿塞拜疆又开始受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今天的阿塞拜疆地区在18世纪中叶分裂为十几个封建小国,19世纪上半叶沙俄帝国开始征服外高加索地区,北阿塞拜疆(即现阿塞拜疆共和国)被沙俄吞并。1917年11月,在阿塞拜疆出现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5月28日,各界精英组织的议会宣告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1920年4月28日即被俄罗斯共产党领导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取代。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该联邦共和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改为直属苏联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2月6日,随着苏联的解体,正式改国名为阿塞拜疆共和国,并于10月18日宣布独立。

 

丰富的石油资源

阿塞拜疆的意思是“火焰之国”,还有人翻译成“火域”。这与阿塞拜疆地下大量蕴藏着石油、天然气、泥炭等能源资源是分不开的,多处浅层的能源构造长期自燃,形成今天一些旅游景点烟雾缭绕、烈火熊熊的神秘氛围,更让人坚信这个国名的由来。阿塞拜疆所处的里海西岸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开采的油田之一,早在13世纪,阿塞拜疆地区就发现了石油。19世纪后半叶,俄罗斯人开始在巴库及其周边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和加工,这是里海石油最早的工业开发。1872年,以阿塞拜疆为主的里海原油年产量已达2.6万吨。到1901年,达到1100万吨,占当时世界原油产量的50%。在世界石油贸易中,里海石油占据了30%。巴库的原油和成品油除少量在本地消费,几乎全部进入了沙俄的国内市场和欧洲市场。里海石油和世界其他大油田一样,一开始其开采和输出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第一艘油轮和最早的一批铁路油罐车,就是在1878年用于里海地区的。当时,油轮主要航行在巴库至阿斯特拉罕及伏尔加河下游航线,而油罐车则由巴库进入俄罗斯以及欧洲的铁路网。巴库油田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输油管的油田之一。早期的输油管仅用于油田至炼油厂以及炼油厂至港口之间,以后随着原油产量的迅速提高,建立了巴库至巴统(格鲁吉亚)间长883公里的输油管,这是沙俄时期最长的输油管,解决了将里海西岸出产的石油运往黑海东周装船外运的问题。

“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对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开发依然重视,经过几次大规模勘探普查,油气工业储量不断增加,随后的开采量也逐年上升。1940年,仅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就达到2220万吨,占当时全苏石油产量的71%,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之一。也恰恰由于里海石油的重要战略意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时确定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有巴库石油产区。同时希特勒还将莫斯科作为另一个战略主攻方向,结果造成了兵力分散。目标指向高加索—里海的攻势在斯大林格勒(今天的伏尔加格勒)战役彻底受挫,从此开始走上了第三帝国的末路。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在里海的石油产量却逐渐减少,虽偶有回升,但始终没有达到1940年的水平。1991年苏联解体前,这一年的产量仅1170万吨。产量下降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油田老化后的储量减少。但巴库曾经作为世界知名油都的历史毕竟是盛及一时的,今天巴库老城中的许多经典建筑大都来自那个辉煌的时代。

 

成功的发展转型

1991年独立后,阿塞拜疆与俄罗斯等原苏联各大经济体紧密联系的格局开始转变。目前,阿塞拜疆各大油田都通过与英国、美国、挪威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签下若干石油开采的“世纪合同”,获得了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使石油工业出现转机。阿塞拜疆不再依赖俄罗斯、格鲁吉亚的石油、天然气运输走廊出口能源,在西方能源战略博弈的棋盘中参与了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建设。这条2002年开工输油管线使里海沿岸原苏联能源输出国另辟蹊径,将油气资源绕过俄罗斯输往欧洲。如今,阿塞拜疆每天通过石油管道输送100万桶原油,欧洲每年消耗的天然气1/4来自阿塞拜疆。近10年来,阿塞拜疆的GDP增加了3.4倍,2002〜2012年居民收入增长了6.9倍。10年前贫困率高达50%,现在仅为6%。依靠稳定的石油收入,阿塞拜疆的外汇储备达到465亿美元,是外债的8倍。赚足石油美金的阿塞拜疆也效仿沙特阿拉伯,试走“迪拜模式”发展道路,甚至提出要超过迪拜的口号。阿塞拜疆正在规划并建设41座里海人工岛项目,其中包括未来在人工岛上建一座1050米的世界最高建筑,命名为“阿塞拜疆塔”,比现在的世界最高建筑——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还要高222米。

目前,阿塞拜疆经济发展要实现的转型还包括另一个方面。苏联时期,阿塞拜疆是全苏联各共和国中不依靠中央财政补贴的两个共和国中的一个(另一个是俄罗斯)。这种底气十足的身份来自于油气资源,而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不景气,油气价格接连下滑,国民经济摆脱对油气资源的依赖势在必行。阿塞拜疆于2014年制定了2020战略,其基本内容就是为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争取不依赖石油工业的计划。在2012年,阿塞拜疆非石油行业仅占GDP的9.4%,而按计划到2020年,其80%的GDP要来自非石油行业。可以想见,这对一个历史最悠久石油输出国而言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为此,阿塞拜疆的政治、经济部门正在积极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南线曾经土耳其进入过这个古老的国家,更重要的是由于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巨变给阿塞拜疆提供了恢复其欧亚之间、西亚与中亚之间交通十字路口地位的机遇。“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地缘优势,打造一个介于里海和黑海之间、东欧与西亚之间的能源、贸易、金融、物流中心,为阿塞拜疆的发展找出一种新模式,闯出一条新路径。

2010年,阿塞拜疆参加上海世博会时,它的国家馆日展示的主题是:“处在连接东西方十字路口上的阿塞拜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谋而合,阿塞拜疆领导人也已在不同场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积极响应。中国与阿塞拜疆经济合作互补性较强,目前已有多家中国大型国企和民企进入阿塞拜疆,在能源、通讯、建材、汽车等行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随着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实现对接,这个古老的“火域之国”将会释放出更多的潜在能量。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