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赵昌会:寨卡危机的苦涩昭示(The Wry Omen the Zika Virus Offers)

赵昌会:寨卡危机的苦涩昭示(The Wry Omen the Zika Virus Offers)

文/ ​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研究员赵昌会 By Zhao Changhui, Fellow, Council on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从地理传播方面来说,相比近期出现的任何其他病毒,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构成了更大的威胁。中国既然享有暂时的安宁,就应密切关注,加强研究,未雨绸缪,而绝不可以真地以为能够置身世外,或因暂时的平静而掉以轻心

 

“全球紧急事件”

2015年年底前,寨卡病毒(Zika virus)几乎不为人所知。这一病毒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传播。

巴西是寨卡病毒疫情的中心地区,有150万人受到感染。美洲大陆的55个国家中,除了加拿大,其他地方都有埃及伊蚊,估计很快将有超过400万人受到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紧急委员会2016年2月1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同意认定“在孕期感染寨卡病毒和小头症(microcephaly;一种新生儿头部和大脑异常偏小的严重病症)之间很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科学证实”,并宣布这一状况为“引起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小头症会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下终身残疾。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Dr. Margaret Chan)说:“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聚集性是一个不寻常的事件,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她特别要求,全世界都必须立即采取紧急协调措施,以防止寨卡病毒在受影响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传播。

陈冯富珍在日内瓦指出,寨卡病毒2015年5月才传至巴西,到达美洲还不到一年,“现在却在爆炸式传播”(the “explosive” spread of the mosquito-borne Zika virus)。

面对寨卡病毒的“爆炸式传播”,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PAHO)2月3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召开区域性紧急会议,拉美13国卫生部门高官出席。该组织负责人卡丽莎·艾蒂安(Carissa Etienne)说,这是“一场真正可怕的疫病,一种真正可怕的病毒”。

与此同时,巴西总统罗塞夫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当周六即2月6日为“全国动员日”,巴西民众将在22万名士兵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帮助下展开“灭虫活动”。方式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以毒攻毒,培育转基因蚊子来抗击蚊类。

巴西无数母亲悲苦不已,准妈妈们忧心忡忡或干脆堕胎,议会拟修改法律以使堕胎合法化——罗马教皇也破例支持堕胎。巴西饱受烦扰的经济因为旅游业滑坡而雪上加霜,第二大城里约热内卢则在筹备拟于8月即南半球冬季举行的2016年夏季奥运会。

处于寨卡危机中心的巴西,已经淹没在眼泪和困惑的漩涡之中。

 

寨卡发源地

寨卡病毒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与登革(dengue)、黄热(yellow fever)和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有关。

登革是由蚊子携带的一种潜在而致命的疾病,每年使世界各地1亿人左右受此影响。

寨卡疫情始于巴西。2015年10月巴西发出警报,称在东北部地区出现了小头症增多的现象。其中,沿海城市累西腓(Recife,巴西第六大城,人口220万)成了寨卡危机的风暴中心。巴西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约有4000例疑似小头症病例。目前,哥伦比亚的寨卡疫情仅次于巴西。

但寨卡病毒最初是在非洲国家乌干达被发现的。

1947年,在距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约25公里的一片茂密森林里——济卡森林(Ziika Forest),位于从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通往首都坎帕拉的主要公路附近,面积12公顷,生活着60多种蚊子——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被首次发现。

“寨卡”一词,在当地的乌干达语里意为“杂草”。英国皇家热带医学与卫生学会在1952年的一份报告中,记录了寨卡病毒的发现过程。报告说,在“一片名为济卡(Ziika)的森林地区”,科学家们在恒河猴身上研究黄热病。

乌干达病毒研究所(UVRI)科学家、56岁的尤里乌斯·卢图瓦马说:“科学家们从这些猴子身上抽取血液样本,试图诊断黄热病,寨卡病毒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于是,这种病毒,就因这片热带森林得名。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曾经发现人感染的病例,爆发埃博拉和神秘的“点头病”疫情。但这一次,寨卡病毒几乎没有对乌干达构成威胁,这里的人一直与这种病毒共存。

乌干达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多年来,乌干达未发现一起病例。我国未发生寨卡病毒爆发的情况。”声明说:“我国拥有强大的疾病与流行病反应系统,我们过去应对病毒性出血热爆发的方式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目前在南美洲爆发的病毒并非源自东非。卢图瓦马说:“南美的情况是,病毒有了小小的变化⋯⋯它对人类的攻击性变强了。这一小小的变化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

尚无疫苗可预防寨卡病毒。这种“全新的”病毒近几年来迅速传播,并且与婴儿脑损伤有关联。

 

“更具威胁”

2月24日,世卫组织警告说,寨卡病毒会带来“可怕”的挑战,它将是难以消灭的。

从地理传播方面来说,相比近期出现的任何其他病毒,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目前有两类伊蚊能传播寨卡病毒。在大多数情况下,寨卡病毒通过埃及伊蚊传播,这种伊蚊还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和黄热。此外,埃及伊蚊的近亲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也能传播寨卡病毒。

白纹伊蚊自1985年首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被发现,已向北传播到距离休斯敦约1600公里的地方。不同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入侵物种,能够在几乎所有存在积水的地方安家。

美国乔治敦大学生物学家彼得·安布鲁斯特说,如果白纹伊蚊携带的寨卡病毒比埃及伊蚊更多,传播效率更高,那么,它们能使寨卡病毒“传播到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

国际游客也可能将寨卡病毒带入有白纹伊蚊的地区,导致非典型地区爆发疫情。尽管目前白纹伊蚊不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者,但如果该病毒像以往其他病毒一样发生变异,就可能成为现实。

第一,寨卡病毒的爆发是可怕的,尤其是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据信主要有伊蚊叮咬、输血感染、性接触,已知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我们对通常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热带传染性疾病缺乏研究,另一方面,这种规模的寨卡疫情前所未有。

第二,应对寨卡病毒的部分挑战在于,它很“神秘”。就连它同小头症之间的联系都尚未得到全面确证。小头症是一种先天缺陷,会带来小头畸形并阻碍婴儿大脑发育。更可怕的是,寨卡病毒或许还使胎儿有无脑畸形(the fetus has anencephaly)的概率陡然提高了。无脑是一种严重生育缺陷,表现为部分大脑或头骨缺失。医学记录表明,几乎所有带有无脑的婴儿都会在出生后不久夭亡。

第三,传播寨卡病毒的主要蚊子埃及伊蚊是一种特别狡猾的敌人(a particularly wily foe)。它喜欢城市,叮咬多人,在传播疾病的速度方面神通广大。它白天咬人,所以,用于防范夜间叮咬的疟疾蚊子的蚊帐(bed nets)形同虚设。它在花盆、易拉罐、轮胎和废弃的苏打水瓶盖等可收集雨水的小水贮存器中滋生,令人防不胜防,且难以清扫和根除。

第四,寨卡病毒与风疹(rubella, also called German measles)是否存在变异性关联,不得而知。几乎所有寨卡病毒感染者的症状都比较温和,同流感类似。然而,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的妇女生育的婴儿可能患小头症,巴西估计至少已有120名婴儿死于小头症。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在死亡的胎儿或新生儿体内被发现。

第五,寨卡病毒可能大规模传播。陈冯富珍说,已经有46个国家报告了存在不同程度的寨卡病毒感染现象,而传播这一病毒的埃及伊蚊存在于130个国家。虽然埃博拉病毒和萨斯(SARS)病毒更致命得多,但埃博拉只影响了9个国家,而塞卡影响了26个国家和地区。

第六,研究者不能确定,为何寨卡病毒在美洲比在亚洲、大洋洲等地更具攻击性。寨卡抗体曾在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发现,并且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Yap Island)、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库克群岛和复活岛等西太平洋岛国有过小规模爆发,但寨卡病毒在美洲显得更强势了。

第七,寨卡或许就是全球变暖威胁的前兆。科学家们说,未来数10年内,携带寨卡、登革等病毒的蚊种,其生命周期的范围和速度有可能随着全球变暖而增加,流行性寨卡(the Zika epidemic)将会更深地传入大部分温带国家,那时将有80亿或90亿人口以及牲畜身处险境,特别是在持续的高额全球排放与快速人口增加相互伴随的情况下。东非高原的疟疾、北美的莱姆关节炎(Lyme arthritis;伴有疼痛、发热与皮肤红斑;Lyme,美国康涅狄格州南部一城镇,1975年发现此炎症——作者注)和欧洲因为寒冷而一度销声匿迹但十分严重的牲口病蓝舌病(bluetongue;羊、马等的病毒性疾病,似口蹄疫,最早出现于南非——作者注)。

正是寨卡病毒的神秘莫测在全球引发了恐慌。巴西作为寨卡病毒爆发的主要疫区,制造了一次世界范围的恐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经警告怀孕女性不要前往超过30个目的地,这些目的地都记录出现了这种病毒,大部分都在拉美。

 

为何引发恐慌

两件事令人坐立不安:病毒为什么传播得如此之快?它是怎么传播的?

有传言说,病毒可能是通过奶水传播的。事实上,我们对寨卡几乎仍然一无所知(We still know next to nothing about Zika)。正像当年的艾滋病,人们起初认为只有同性恋者才会蒙受这种风险,但后来得知,(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接触、血液、母婴、人工授精,都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对于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既无法预防治疗,也没有疫苗。

病毒通过雌性的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也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在美洲,只有加拿大是唯一例外,其他国家都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意味着,寨卡病毒可能到达有埃及伊蚊出没的所有国家和地方。

寨卡病毒通常只会引起轻微流感症状,在大部分情况下不被觉察,很少会致命。

寨卡病毒不易察觉。人感染后,一般会出现低烧、皮疹、结膜炎、肌肉关节酸痛和疲劳,症状持续两到七天。症状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这些疾病都是由同一种蚊子传播的。但有80%的感染者不会出现症状。

现在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能致人死亡,但有一些原本患病的人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寨卡病毒被认为与小头畸形症有关,这是一种新生儿疾病,患者头部和大脑因发育不正常而异常偏小,从而引发临时性瘫痪,甚至造成成年人瘫痪。寨卡病毒还被认为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有关,这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攻击部分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会不能行走或全身肌肉衰弱。科学家正在研究寨卡病毒和这两种疾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据美国《国际纽约时报》3月2日报道,周一(2月29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 a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迄今最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能够引发临时性瘫痪。极端情况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需要生命支持系统。在巴西、圣萨尔瓦多和委内瑞拉这些寨卡爆发的国家,吉兰—巴雷病例都有非同寻常的爆增。在对法属波利尼西亚一批病人的研究中,无人死亡,但38%的进了加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也译“重症监护室”),29%的需要帮助呼吸。

由于担心寨卡病毒的危害,一些国家的女性被建议在数年里不要怀孕。多个国家呼吁本国居民不要前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受到疫情影响的20多个国家。美国航空公司和达美航空公司宣布其乘客可以改变目的地、日期或全额退票。

近期前往上述地区旅游的游客和出差的商务人员,感染寨卡病毒的例子,亦有大幅飙升。

欧洲目前正值隆冬季节,也在1月下旬出现疫情,至少6个国家(英国、荷兰、丹麦、葡萄牙、意大利和瑞士)证实,其国内一些从拉丁美洲返回的旅行者身上带有寨卡病毒。

新年伊始,肆虐美洲的寨卡病毒陆续进入中国境内。自2月9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8日,一共确诊了8例。

寨卡病毒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尚无定论。

寨卡病毒产生于蚊虫肆虐的热带地区。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都出现过该病毒的疫情。

控制寨卡病毒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消灭蚊虫孳生的条件,用驱蚊剂和蚊帐等方式防止蚊子叮咬。但消除寨卡病毒不能仅靠灭蚊。

消灭整个物种可能带来始料未及的后果,并对食物链产生负面影响。蚊子是鸟类和蝙蝠的食物来源,蛙类、鱼类和龟类则以它们的幼虫为食。一些科学家担心,如果把蚊子全部消灭,可能会有一个更糟的物种取代它。此外,蚊子使得热带雨林等一些区域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些技术有助于保护和保留世界上一些脆弱的区域。

因此,相比消灭所有蚊子,用于疫苗、治疗和其他预防手段的研发资金,反而能产生更大的回报。

例如,哥斯达黎加正在使用一种名为刺糖多孢菌的细菌,以抵御传播寨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病毒的埃及伊蚊。这种细菌以片剂形式被洒在滋生蚊虫的大片积水区域,通过摄入和接触杀死蚊子幼虫,但不会杀死成蚊,对人类也不会产生毒性。它还可以用于花园、沟渠、贮水池、游泳池、喷水池、水槽、大型花盆等不流动的水域。

 

寨卡疫苗遥遥无期

安全有效的疫苗,可能还需要等待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会有成果。

寨卡病毒此前未被认为是一种公共卫生威胁,所以没有关于这种病毒的大量研究。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表示,目前已启动两个寨卡病毒疫苗研究项目。不过,尽管这些研究前景乐观,可能在今年内展开最初阶段的试验,但“今年甚至未来几年都不会得到可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寨卡病毒疫苗研制还需要很多年,也许还要等待10年以上。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简称C.D.C.)专家认为,现阶段,应集中力量,通过预防减少感染,同时加强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

2月3日,就在世卫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爆发为全球紧急事件两天之后,正当全世界都在寻找疫苗之际,有报道说,世界上首个寨卡病毒疫苗在印度研发。

印度南部城市海得拉巴一家制药公司(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宣称,他们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事实上,他们说,开发出来两种,并且已经申请了全球专利。

该疫苗生产商说,这两种疫苗已经研发了一年,正准备在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前试验。进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还没有给出时间表。不过,该公司总裁希纳·埃拉说,他已经寻求总理莫迪的直接干预,以确保疫苗的开发生产能够快速展开,帮助印度开展“疫苗外交”。

印度目前还没有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传播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等疾病的埃及伊蚊在印度也大量出现,印度每年有数千例登革热病例。

 

拉美祸不单行

从全球经济态势来看,拉美整体上十分暗淡,远次于非洲,更逊于亚洲,是发展中世界除冲突频仍的西亚北非以外最增长乏力、也最充满暴力的地区。

肆虐美洲的寨卡,对于这个地区来说,来得实在太不是时候了。

在中国引领的商品超级周期(一般界定为2005〜2012年)结束后,拉美各国经济已经萎靡不振,步履蹒跚。在于病毒搏斗方面,反应迟钝,以至于造成“爆炸式传播”,400万人受到感染,被迫求助于禁止生育的闹剧。

拉美总体上是一个天主教大陆,堕胎基本上被禁止,连避孕都不怎么行得通。但在中美洲小国萨尔瓦多,政府要求妇女推迟孕期直到2018年。哥伦比亚的寨卡感染率仅次于巴西,在拉美排名第二,该国卫生部建议戒绝妊娠6个月。牙买加也发布了类似警示。

目前,在寨卡病毒肆虐地区,许多政府建议推迟怀孕。对于拉丁美洲的女性来说,这个建议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原因在于,堕胎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法的,人们也难以获得避孕工具。拉美女性超过一半(58%)的怀孕是计划外怀孕,部分原因就是女性没有充足的渠道获得避孕工具。同时,性暴力在拉美地区非常猖獗。女性根本没有得到必要的医疗、社会和经济支持来实现这个派给她们的任务。

在里约热内卢,当局正在把信心交托给天气之神。在不到150多天以后,预计将有超过100万的游客降临里约,为奥运会而来。巴西奥组委每天都要查看奥运场所,以防蚊子侵扰。他们希望8月天气会凉爽些,干燥些,有老天相助。里约市长艾丢尔多·培斯(Eduardo Paes, Rio’s mayor)说,“我很担忧,为奥运会担忧,也为这座城市和巴西担忧”。

巴西完全有可能是因福得祸。奥运会不仅是里约的担忧,也是其居民为赛事旅行的任何一国的担忧。研究人员怀疑,仅在两年前抵达巴西的寨卡病毒,就是伴随着为世界杯蜂拥而至的旅游者传到巴西的。

巴西是整个拉美的超级大国,面积854.74平方公里,人口2.05亿。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17892亿美元(2016年预计会萎缩到15146亿美元,最高峰时的2011年为26109亿美元),增长率-3.7%。2016年预计仍为负增长,为-3.1%。2014年,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中国(18.0%)、美国(12.1%)、阿根廷(6.3%)、荷兰(5.8%),主要进口来源地也是中国(17.9%)、美国(16.9%)、阿根廷(6.8%)、荷兰(6.6%)。

寨卡和奥运让巴西进退两难。承办好奥运会是国际义务,但此举既加重了财政负担,又可能加重寨卡传播。一方面亟需国际游客观战赛事和贡献外汇,另一方面却难以排解公共卫生威胁。

与此同时,罗塞夫总统正在为免遭弹劾而苦战,权势屡遭掣肘,加之经济持续疲弱,公共财政恶化,里亚尔不断贬值,通胀居高不下,民众怨声载道,政治和经济危机将在2016年恶化。

在一个再糟不过的特定时期,拉美国家的“背运时刻”正巧与不期而遇的寨卡相逢。在这个地区的若干大国,委内瑞拉的经济依然崩溃,阿根廷的国际清偿力顽疾缠身,古巴经济需要转型和再造。可以说,这种“屋漏偏遭连阴雨”的窘况,对于战胜寨卡所需要的团结与合作,是釜底抽薪。

摆脱经济、社会、政治和寨卡编织的连环套,或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危机无国界

中国已经是世界舞台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主角,正在成为规则制定者和机构建立者。中国如何行动,将深刻影响广泛的国际社会以及人类的未来。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寨卡风暴中,中国等亚洲国家暂时处于风暴之外,显得尤其可贵。但这也许是一种暂时的平静。中国是拉美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在迅速成为它们的投资伙伴。随着中国商人、游客和各类公务人员前往拉美的机会日益扩展,双方的各种接触日益频繁,寨卡较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也许是早晚的事。

中国既然享有暂时的安宁,就应密切关注,加强研究,未雨绸缪,而绝不可以真地以为能够置身世外,或因暂时的平静而掉以轻心。

首先,重视卫生安全。卫生安全的漏洞威胁到人类健康、经济和整个国家的稳定,因此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问题。除了人员死亡,重大疫情还可能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害,并给政府造成政治风险,特别是那些无法控制疫情的脆弱国家的政府。

正如2016年2月13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前发布的一份全球安全报告所说:今天,我们的集体卫生安全包括流感等流行病、抗生素治疗感染的效果越来越小、生物恐怖活动和脊髓灰质炎以及在拉美蔓延的寨卡病毒。因此,疫情的爆发像其他重要的安全隐患一样——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最好的防守就是随时做好准备。

其次,坚持预防为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自己有着SARS的悲切经历。2003年初夏,萨斯无情来袭,举国震惊,民众由浑然不知到逐渐恐慌,再到不知所措和奋然反击,直至大功告成。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

“预防为主”是新中国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全民参与、上下协同、行之有效但后来又莫名其妙自废武功的群联群防制度。实际上,它对集体和社区、社会和国家贡献良多,对个人也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为主,需要重新提倡,重新确立。这个方针,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再者,不可隔岸观火。如今拉美被迫应战,中国相对平和。这种局面,可遇不可求,需要备加珍惜。这个“战前”阶段,应当不失时机,认真备战。

第四,患难见真情。通过以实际行动表达支持,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华民族达兼天下、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可以发扬光大,中国还可以用这种特殊的“志相通,心相连”广交朋友,创造崭新的地缘政治景观。

最后,收获商业机会。这一点无须赘言。中国的生意人,知道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怎么样利人利己,弘扬正确的义利观。

 

本文参考资料

1.    新华社(转载美联社里约热内卢2月25日电):“部分专家批评巴西夸大寨卡病毒”,《参考消息》,2016年2月27日,第6版。

2. 新华社(转载法新社里约热内卢2月24日电):“寨卡比其他病毒更具威胁”,《参考消息》,2016年2月26日,第8版。

3. 新华社(转载路透社巴西利亚2月23日电):“WHO称赞巴西抗寨卡表现”,《参考消息》,2016年2月25日,第8版。

4. 新华社(转载美联社里约热内卢2月4日电):“巴西出现输血感染寨卡病例”,《参考消息》,2016年2月6日,第7版。

5. 新华社(转载印度Zee新闻网站2月3日报道):“印药企开发出寨卡病毒疫苗”,《参考消息》,2016年2月5日,第7版。

6. 新华社(转载美国沃克斯网站2月3日报道):“寨卡病毒给拉美女性添重压”,《参考消息》,2016年2月5日,第8版。

7. 新华社(转载美联社美国达拉斯2月2日电):“美洲各国加紧行动抗击寨卡”,《参考消息》,2016年2月4日,第7版。

8. 新华社(转载路透社伦敦2月2日电):“寨卡病毒为何引发恐慌”,《参考消息》,2016年2月4日,第7版。

9. 新华社(转载法新社日内瓦2月1日电):“世卫宣布寨卡疫情为‘紧急事件’”,《参考消息》,2016年2月3日,第7版。

10. 新华社(转载路透社伦敦2月1日电):“消除寨卡病毒不能仅靠灭蚊”,《参考消息》,2016年2月3日,第7版。

11. 新华社(转载法新社乌干达济卡1月31日电):“揭秘寨卡病毒发源地”,《参考消息》,2016年2月2日,第7版。

12. 新华社(转载埃菲社圣何塞1月31日电):“细菌成防范寨卡传播‘新武器’”,《参考消息》,2016年2月2日,第7版。

13. 新华社(转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9日报道):“巴西用转基因蚊子应对寨卡病毒”,《参考消息》,2016年2月1日,第7版。

14. 姬烨(《参考消息》报驻里约热内卢记者):“寨卡病毒肆虐巴西”,《参考消息》,2016年2月1日,第11版。

15. 新华社(转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月30日报道):“寨卡病毒给里约奥运蒙阴影”,《参考消息》,2016年1月31日,第6版。

16. 新华社(转载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站1月29日报道):“美考虑限制疫区归国者献血”,《参考消息》,2016年1月31日,第7版。

17. 新华社(转载美联社日内瓦1月28日电):“寨卡病毒正在美洲‘爆炸式传播’”,《参考消息》,2016年1月30日,第7版。

18. 新华社(转载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月28日报道):“寨卡疫苗短期内难问世”,《参考消息》,2016年1月30日,第7版。

19. 新华社(转载美国《时代》周刊2月8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警惕传染病新常态”,《参考消息》,2016年1月30日,第7版。

20. 新华社(转载法新社巴西利亚1月27日电):“拉美打响寨卡疫情阻击战”,《参考消息》,2016年1月29日,第7版。

21. 新华社(转载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28日报道):“何谓寨卡病毒”,《参考消息》,2016年1月29日,第7版。

22. 新华社(转载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26日报道):“寨卡疫苗研制受关注”,《参考消息》,2016年1月29日,第7版。

23. 新华社(转载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月26日报道):“寨卡病毒或传播至所有大陆”,《参考消息》,2016年1月27日,第7版。

24. Catherine Saint Louis, “Studybolsters link of Zika and paralysis”, International NewYork Times, March 2, 2016, p.4.

25. Austin Ramzy reporting in Hong Kong, “Zika emergedin force on a Pacific island”,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2, 2016, p.1 & p.3.

26. Andrew Jacobs reporting in Salvador,Brazil, “Zika? Carousing Brazilians shrug off fear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2, 2016, p.3.

27. Justin Gillis, “Zika couldherald global warming threat”,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0~21, 2016, p.1 & p.5.

28. Simon Romero and Jim Yardley reportingin Sao Paulo, Brazil, “Pope opens door on contraception”, International NewYork Times, February 20~21, 2016, p.5.

29. Simon Romero reporting in Recife,Brazil, “Zika has Brazil rethinking abortion law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4, 2016, p.1 & p.5.

30. Donald G. McNeil Jr. and SabrinaTavernise, “U.S. sees case of Zika spread by sex”, International NewYork Times, February 4, 2016, p.5.

31. Sabrina Tavernise and Donald G. McNeilJr., “W.H.O. raises Zika virus to a global crisi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3, 2016, p.1 & p.4.

32. Catherine Saint Louis, “Ailment tiedto Zika has long mystified”,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2, 2016, p.1 & p.4.

33. Andrew Pollack, “New weaponin the fight against Zika: Mosquitoes”, International NewYork Times, February 1, 2016, p.1 & p.17.

34. Simon Romero reporting in Recife,Brazil, “Tears and bewilderment in Brazil at center of the Zika crisi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 2016, p.5.

35. Simon Romero reporting in Rio deJaneiro, Brazil, “Losing against mosquito-borne diseases”, International NewYork Times, January 19, 2016, p.1 & p.6.

36. Samantha Pearson reports in Sao Paula, “Businessestake stock as Zika virus outbreak extends beyond Brazil”, FinancialTimes, 6~7 February 2016, p.8.

37. Samantha Pearson reports in Sao Paula, “Zikacompounds Latin America woes”, Financial Times, 30~31 January 2016, p.4.

38. AnjanaAhuja, “Scientistshunt for Zika’s link to the lost children of the Americas”, FinancialTimes, 27 January 2016, 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