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从事对非医药商品出口的企业家数为7468家,与十年前相比企业家数增长了185%。南非、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阿尔及利亚是我对非出口的前五大市场
文I 本刊记者 吕晓峰 图片提供I 刘伟洪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简称医保商会)是商务部下属的六大进出口商会之一,于1989年5月22日组织成立。现有会员企业2400多家,主要职能是对会员企业的外经贸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指导,提供咨询服务。业务协调范围涵盖中药、西药原料和制剂、医疗器械、保健器材、医用敷料、生物药、保健品等行业企业和产品。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许铭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中国投资》:许会长,您好。请谈一下2016年中国医药商品进出口非洲的概况。
许铭:2016年中非医药贸易额达到21.2亿美元,而2009年这个数字只有10.9亿美元。非洲国家的药品市场规模绝对值不大,但因其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从而为中国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我国对非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民营企业是对非出口主力。2016年,我从事对非医药商品出口的企业家数为7468家,与十年前相比企业家数增长了185%,可见,相当多的新增外贸企业投身非洲医药市场。南非、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阿尔及利亚是我对非出口的前五大市场。
《中国投资》:在出口非洲的医药商品中,那些新特点值得关注?
许铭:非洲约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15%,但每年药品消费仅为100多亿美元,只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非洲医药产品生产能力较弱,大部分医药产品依赖进口。产品范围主要涉及抗疟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类药物、药用空心胶囊、大输液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市场覆盖率显著提高。
我对非出口西药产品特点:原料药为主,制剂出口额日益加大;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占主导;生化药增长迅速。医疗器械类出口特点:一次性耗材、医用辅料和医院诊断与治疗占主导;口腔设备与材料近年增加迅猛。中药类对非出口规模较小:提取物占50%以上;中药材及饮片和提取物出口量在不断增加;保健品所占比例很小。
《中国投资》:目前国内哪几家医疗企业在非投资做得比较出色?原因何在?
许铭: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对非投资成为拉动中非医药经贸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欧美国家需求饱和与市场萎缩,非洲一跃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兴市场。已有十多家中国药企以独资或合资形式在非投资建厂或设立营销中心。目前,由华方科泰、上海复星和广州新南方自主研发的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青蒿哌喹已成为非洲治疗疟疾的首推产品,在东非及部分疟疾高发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中稳居第一;由深圳中联医药集团、丹东金丸集团与埃塞俄比亚泽夫制药合资建立的明胶胶囊厂,则成为非洲大陆唯一的药用空心胶囊生产厂,为非洲本土药厂提供质优价廉的胶囊产品;而宜昌人福药业在马里建造的大输液厂已成为西非第一家现代化药厂,其投产的大输液和糖浆剂产品,将通过其物流配送中心,直供整个西非市场。
我对非投资主要还是基础医药产业的投资,涉及产品以成熟的仿制药品、基础的医疗器械设施为主。受非洲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的影响,在非投资建厂面临的困难要远大于其他国家,水、电、劳动力等问题都更为突出,政治、安全风险更为严峻。但是,非洲对于医药、医疗产品的依赖性大,在整体非洲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的情况下,一旦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
《中国投资》:约堡峰会之后,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正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医疗国企和私企也都有意进入非洲。对于他们,您有哪些建议?
许铭:一是充分做好风险评估与管理。非洲市场相较其他医药市场来讲,刚起步的阶段,机会多,但所面临的风险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国际规范市场。企业内部要设立风险管理机制或部门,对涉及较大金额的重大项目实行集体决策。政治风险、经济技术风险、市场准入风险、文化风险、法律风险和安全风险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运用国内外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对国外合作伙伴资信情况的审核力度,谨防上当受骗。签订合同前,要严查有关注册登记资料,密切关注合同履行善始善终。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资金回收和存在的可能风险等提出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纠纷,力争通过协商解决,并做好诉诸法律解决的心理和技术准备。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全方位和深入了解,尽量将可能的负面因素考虑得越充分越好,并寻求当地有关咨询机构的帮助,做好各种预案。
二是要加快国际认证,包括PQ认证和高端GMP认证等。对于公立市场占主导局面的非洲市场而言,必须通过国际认证这道槛。据统计,78%通过全球基金采购进入非洲市场的药品都通过了PQ认证。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共有32个原料药,18个制剂和3个疫苗通过了PQ认证。
三是借鉴前人经验,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我医药企业对非投资的不少,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优势领域,设定自己的投资路线。同时,在当地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非洲市场,没销售渠道,就与已经布局非洲销售的中国企业合作。
四要加强协同合作意识,形成整体化发展思维,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避免扎堆申请同一产品PQ认证的情况,减少同质化过度出口非洲的产品布局,确保良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