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要强化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把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作为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引、育、用、留等关键环节,打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链条,以建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要强化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把服务水利高质量发展作为水利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引、育、用、留等关键环节,打通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链条,以建设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衡量投资转化效率除了看经济发展指标外,社会效益也是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民生等公共领域投资规模较大的欠发达地区,投资产生的社会效益往往比经济效益更为明显
“受地区攀比、基金招商、效仿典型、经济转型压力等因素驱动,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出现竞相大额化、设置下沉化、直投趋多化、退出延期化等趋势。建议强化分类监管、地方统筹和专业运作,推动地方引导基金特色化、体系化、专业化发展。”
基础设施领域主要存在风险预警能力不足、应对风险系统韧性不足、民用基础设施军用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应急能力、恢复能力与抗毁能力,综合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建议从产业发展准入、存量电源替代分阶段实施、区域电源协同优化互补、乡村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等维度,统筹探索城市发展与电源布局的新路径
城市基础设施采取政企合作模式运作时,利益相关方和交易结构比较复杂。政府方对项目开展投资成本控制,需要在决策阶段、招标采购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针对具体问题安排适宜的机制,实现多赢目标
建议各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兼顾供需两端因素,提高系统性、针对性,从规划管理创新、供地创新、政企合作机制创新等环节多管齐下,创设使TOD理念有效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配套制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EPC、PPP项目进入商业运营期。因项目边界变更、政策调整等各方面原因,政府方和运营方均提出对于运营期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的诉求,如何调整相关内容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