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尔实践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尔实践

文|唐聪聪  王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图片提供|王宛

导读

海尔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推行“人单合一”创客平台,从管理平台、组织结构、协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变革,构建适应物联网时代、激发不同主体参与创新活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赋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尔实践

● 对企业未来变革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组织单元,对海尔集团的调研发现,海尔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主线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形成适应物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生态组织管理方式,在变革生产关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提供了有益借鉴。

 

⬆ 卡奥斯展示图

 

变革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尔实践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布局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三大赛道。海尔的成长背后,除了致力于突破技术壁垒、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关键得益于抓住了劳动者这一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海尔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宗旨,依托数字化技术,推行将员工(“人”)与用户需求(“单”)直接联系起来的“人单合一”模式为核心的创客平台,进行生产力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从管理平台、组织结构、协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变革,构建适应物联网时代、激发不同主体参与创新活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赋能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变革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基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个人技能,实现资源的更佳匹配
海尔搭建多个数字化平台,不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数字技能。如,通过包括200多个维度的数据建模对员工和岗位进行精准的匹配;打造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行研中台,覆盖海尔各业务板块对应的行业和赛道,为包括高管决策层、各企划团队、市场运营团队、研发团队等在内的全体员工提供便捷、海量、专业的信息数据。

(二)变革组织结构,通过打破传统制度性约束增加团队员工的自主决策权和薪酬待遇,激发创新活力动力
一方面,海尔遵循创新规律,为员工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建立创客平台推动员工从被雇佣者、执行者转型为创客和创业者。员工可依托海尔资源孵化新项目,自主决策用人权、分配权和决策权,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员工创造力可直接运用到企业生产各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创新。另一方面,海尔构建“用户付薪”的动态激励机制,将员工收入与市场业绩、为用户创造价值挂钩,员工超额完成市场目标可以获得利润分成,实现个人收入倍增和企业价值共创。

(三)变革协同方式,通过生态共建推动企业与用户共赢,共同探索创造新的价值
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海尔推出的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平台”帮助产业链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已赋能15个行业、链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16万家,共同聚焦用户需求创造生态收入。如,征和工业在卡奥斯平台赋能下实现数字化升级,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另一方面,构建全球创客网络。海尔为企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原创性生态范式,“人单合一”模式已被75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家企业学习复制,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跨域协同创新。

 

⬆ 智家工厂

 

对企业未来变革生产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和建议

海尔的探索实践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从更广泛、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实践中需要重视和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一)随着企业数字化程度提高,数据治理至关重要
当前,数据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因素。企业通常使用数据来改进管理效率、进行科学决策和推动创新升级,但数据泄露、丢失甚至篡改等安全问题也可能导致竞争力削弱、对个人隐私保护的侵犯和面临法律纠纷,需要高度重视数据治理。

启示建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加强企业端的数据治理,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一是推动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质量管理框架,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到应用的全流程,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与安全性。实施数据安全合规管理,明确数据产权与流通规则,防范隐私泄露与合规风险。二是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以场景为牵引,挖掘数据在供应链优化、精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数据交易平台实现跨企业数据共享,形成“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避免出现“有人无岗”“有岗无人”
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会对企业用人需求产生影响,既能创造一些新岗位,同时也会取代一些简单劳动岗位,出现人与机器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做好岗位挖掘和员工的职业转换,避免出现岗位减少和岗位空缺双重叠加现象,实现“人机共生”。

启示建议:在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中,需要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推动“人机共生”激发组织效能。一是推动构建符合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探索构建“AI+技能”的双轮驱动模式,利用AI工具完成简历筛选、绩效分析等重复性工作,释放员工创造力。开展人机协同培训,培养员工对AI工具的适应能力,设立“AI导师”降低技术使用门槛。二是针对企业类型差异化用好人工智能。制造业可部署协作机器人完成高危或高精度任务,提升工作效率。服务业可通过智能排班系统实现动态人岗匹配,降低人工成本。

(三)随着生态协同边际效应递增难度的增加,对生态体系中赋能者的创新要求更高
随着数智平台链接的企业不断增加,资源匹配复杂度将呈指数级增长,生态伙伴“搭便车”情况和核心工艺参数有限共享等问题会进一步降低生态协同的正向效应,这就要求生态体系中类似海尔的赋能者必须要具备形成更多创新、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

启示建议:在与生态伙伴合作过程中,需要强化合力,共同构建创新网络。一是推动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平台。龙头企业可牵头搭建技术共享平台,整合合作伙伴在AI、物联网等领域的能力,共同开发行业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可通过垂直生态圈融入产业链,联合攻关核心技术,依托供应链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创新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采用“收益分成+资源置换”模式,共享数字化渠道收益,推动全链条转型升级。建立跨企业数据安全联盟,制定统一的隐私保护标准,降低生态合作中的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