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中美在非关键矿产与通道投资竞合分析:坦赞铁路复兴与洛比托走廊的博弈

中美在非关键矿产与通道投资竞合分析:坦赞铁路复兴与洛比托走廊的博弈

文|周章贵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周经宝  杭州安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助理

 

导读

中美在非洲的关键矿产与通道投资竞合,既是地缘政治的博弈,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体现
中美在非洲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态势

● 坦赞铁路复兴计划与洛比托走廊的对比分析

● 中美竞合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经济的推进,关键矿产(如锂、钴、镍等)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非洲作为全球关键矿产的重要产地,成为中美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的核心区域。关键矿产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的基础资源。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全球对锂、钴、镍等矿产的需求将增长20至40倍。非洲拥有全球80%的钴储量和25%的铜储量,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坦赞铁路复兴计划,而美国则主导洛比托走廊项目,试图重构非洲关键矿产供应链。美西方国家更加严苛的供应链政策和法律正给中国对非矿业投资合作带来新的压力,关键矿产的阵营化、“友岸生产”以及资源治理工具化,正对中非矿业合作模式以及中非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更大挑战,也冲击着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在非洲的关键矿产与通道投资竞合,探讨坦赞铁路与洛比托走廊的对比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启示。

 

中美在非洲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竞争态势

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投资了大量基础设施和矿业项目,形成了先发优势。美国则通过“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和“全球门户”计划,试图对冲中国影响力,特别是在关键矿产领域。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非洲大部分矿产资源以原料形式出口到中国,并主导全球加工市场,凭借关键矿产的贸易、产业和市场优势,建立了在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要地位。从合作模式上看,中国在非洲的矿产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国利用自身绿色转型的科技、市场和产业优势加大与非洲国家的合作,积极在非洲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美国近年来先后发布多项与关键矿产供应密切相关的法案,如《关键矿产供应链战略》《锂电池国家蓝图》《降低通胀法案》等。2022年,美国发布新的非洲战略,强调协助非洲国家利用关键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多样化、开放和可预测的供应链。同时,其推动建立针对中国的关键矿产盟伴体系,如“矿业安全伙伴关系”(也被称为“金属北约”),并邀请非洲国家参与。通过这一类似同心圆的关键矿产合作体系,非洲正被纳入所谓“西方化”的供应链体系。在拜登第二任期内,美国与赞比亚和刚果(金)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合作建设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此外,美国支持的电池级镍精炼厂已在坦桑尼亚开工建设。

大国在非洲关键矿产上的竞争呈现出阵营化的特点,一方是美国领导的主要由西方国家组成的关键矿产联盟,另一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长期以来形成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体系。大国竞争为非洲国家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政策选择空间,但非洲国家能否自主设置关键矿产与国家发展的议程,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当前有益的外部环境,仍面临着较大的现实挑战。

 

坦赞铁路复兴计划与洛比托走廊的对比分析

(一)坦赞铁路复兴计划
坦赞铁路自1976年建成以来,一直是中非友谊的象征及标志性项目之一,连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和赞比亚铜带省,是非洲重要的矿产运输通道。然而,由于长期投资不足和管理不善,铁路的运营效率逐渐下降。2024年,中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署《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提出10亿美元改造计划,旨在提升铁路运力和效率,巩固其在非洲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地位,促进东非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复兴计划具体实施路径上拟采取公私合营(PPP)模式投入10亿美元,用于铁路的现代化改造。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财政负担,还引入了市场化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包括轨道、信号系统和车站设施的升级,以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通过整合铁路、公路和港口资源,构建高效的物流网络,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世界银行已批准2.7亿美元用于改善坦桑尼亚-赞比亚走廊的基础设施和气候适应能力。

(二)洛比托走廊项目
洛比托走廊由美国、欧盟和非洲多国联合推动,计划从安哥拉的洛比托港出发,向内陆延伸,连接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赞比亚的铜矿区,铁路里程至少在2000公里以上。该项目旨在加强非洲西南部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同时与美国在非洲的其他经济和地缘政治目标相结合,通过铁路运输将矿产出口至欧美市场,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目前,洛比托走廊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尚未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由于项目规模庞大且涉及复杂的地形和基础设施建设,欧洲现有的铁路工程能力难以满足需求。项目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技术挑战。非洲西南部缺乏像沙特那样财力雄厚的工程甲方,且地形落差较大,增加了建设难度。

(三)对比分析
坦赞铁路旨在巩固中国在非洲的供应链主导权,而洛比托走廊则试图削弱中国影响力,重构全球矿产供应链。坦赞铁路改造后将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洛比托走廊则通过大西洋出口,为欧美市场提供便利。坦赞铁路强化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关系,而洛比托走廊则试图拉近美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美国主导的洛比托走廊项目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然而,由于美国自身缺乏铁路建设能力,且欧洲企业难以胜任沙漠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洛比托走廊项目虽然对美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但能否顺利推进仍需观察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合作意愿与能力。

 

中美竞合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一)中美竞合对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冶炼中心和新能源产业的领先者,但大量关键矿产原材料依赖进口。在新能源、低碳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关键矿产供应来保障产业链的正常运转。非洲的矿产资源有助于中国满足国内产业对关键矿产的需求,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相关企业在非洲的矿产投资和合作,不仅有助于保障资源供应,还能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矿产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随着坦赞铁路复兴计划的启动,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矿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上下游产业链都将得到助益。中国企业在铁路建设和矿产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中美竞合对中国企业产生的挑战
通过加强与非洲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合作,美国能够扩大其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同时,这也为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盟友关系提供了契机,共同应对全球资源竞争。美国通过洛比托走廊项目试图削弱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可能对中国企业形成竞争压力,尤其是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压力。未来,美西方国家将继续通过ESG标准对中国企业施压,要求其提高环保和社会责任标准,从而为中国企业在非发展设置障碍,甚至强化对关键矿产相关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合规审查和实施长臂制裁。

(三)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是加强供应链整合。中国企业应加强在非洲关键矿产项目的全产业链布局,从开采、选矿到冶炼加工等环节进行整合。例如,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在赞比亚的谦比希铜矿,通过建设生产数字管控中心,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控化及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建立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符合国际标准。通过数字化手段,如区块链技术,记录矿产的流向和加工过程,增强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与非洲国家共同规划矿业产能合作基地,形成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ESG表现。中国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企业的运营符合国际标准和最佳实践,定期发布ESG报告,披露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是深化当地合作。积极与非洲国家的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向非洲国家输出先进的矿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当地提升矿业开发能力。促进社区参与,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听取当地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通过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可持续性。

中美在非洲的关键矿产与通道投资竞合,既是地缘政治的博弈,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体现。中国通过坦赞铁路复兴计划巩固了在非洲的优势,但需应对美国主导的洛比托走廊带来的挑战。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竞争力,同时积极应对地缘政治和ESG压力,确保在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传统安全风险与全球治理研究”(24&ZD296)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