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合作区只有更好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图片提供|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通过建立各类特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以点带面推动高速经济增长。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共享的发展经验,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风险。
近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多个国家与中国共建了经贸合作区,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这些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国际经贸投资与产能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44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合作区已经达到了99个,累计实现投资约307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约4364家。
此前,有20个园区通过了商务部、财政部的确认考核,获得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其中12个加工制造型园区、4个资源利用型园区、3个农业产业型园区、和1个商贸物流型园区。这些境外经贸合作区分布于13个国家,包括非洲、中东欧、俄罗斯、东南亚等区域,大多是与中国产能高度契合、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国家,与国内优势产能有实现对接的基础。
在条件各异的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园区合作要想可持续发展并不容易。招商是境外合作园区生存的根本,目前随着境外合作园区越来越多,各类园区产业规划雷同,非专业园区运营商不断加入,在国内盲目招商,竞争日趋激烈,令园区的生存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境外合作园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的模式,以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园区经营不易
2017年12月11日,招商局集团下属的中白商贸物流公司迁入了中白工业园,成为工业园23家入园企业中最早搬入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
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2014年由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投资集团、明斯克州政府等中白股东共同投资建设,是中国目前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政策条件最为优惠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然而,起初园区的招商引资并不太顺利。
直到2017年,随着新一轮的规划定位、优惠政策、资产重组等,中白工业园的招商才现生机。
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期间,与卢卡申科总统一致同意把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此后,在中白国际合作的框架下推进,签署了一系列的政府间文件。白俄罗斯对工业园非常重视,以总统令的形式发布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和特惠条件。
这些优惠政策并没有带来中国企业的踊跃投资。中白工业园招商所面临的困难引起了两国政府的重视。之后,商务部组织中白两国专家分赴各国园区调研,并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工业园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规划。
在这新一轮的定位规划之后, 2017年5月26日,白俄罗斯第166号总统令正式生效,该总统令再次完善了工业园专门法律制度,提高项目的投资吸引力,包括最大限度创造舒适的行政环境、优化税收政策及其他优惠政策。
之后,中方提供了优惠贷款、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支持入园企业项目融资。中工国际投资的母公司进行了注资,同时引入了在港口运营与园区经营方面具有经验的招商局集团,规划建设了商贸物流园区等。
随着新举措的实施,2017年年底,中白工业园宣布入园企业达19家,其中中国企业12家,还有来自美国、奥地利、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国家的企业入园,园区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对中国来说,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国,通过白俄罗斯可以辐射欧亚地区国家,中白工业园也成为两国领导人高度关注的战略性项目。”曾参与中白工业园规划咨询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邹昊飞说。对于这样一个在集各方资源于一身的战略项目在现实中遭遇的前期困难,反映出一个工业园区要想成功,其所需要的条件是综合性的,除了各方面的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与两国的国情与发展阶段相适应。
例如,中白工业园区堪称海外开发面积最大的园区,高达91.5平方公里,也意味着园区的原材料运输距离远;白俄罗斯以前是发达国家,其人力成本并不低,所以最迫切在海外投资的中低端产业并不适合在这里落户;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在欧美进行投资又大多以并购形式为主,绿地投资很少。此外,园区所面向的白俄罗斯市场只有几百万人口,消费水平并不高,总体市场容量相对于9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显得太小。
针对这些特点,新的规划方案中,重点解决了原材料运入和产品运出的问题,将中白工业园放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进行战略思考,由招商局为中白工业园建立起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打通包括公路、航空、铁路和海运在内的运输体系,将园区与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相连接。同时,引入龙头企业,推动华为、中兴等企业在内的中国优质企业入园投资,吸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前来投资。
产业集聚是核心问题
产业园区想要获得成功核心就是要形成规模效应,否则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后续的盈利都会成为问题。事实上,即便是目前已经开始良性循环的境外产业园,在早期也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扰。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规划定位不明确、投资软环境较差、办事效率低、缺乏宣传和招商经验等多重原因,非洲国家的工业园区大多招商进展缓慢。“(2017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专题报告)
有些园区缺电问题非常严重,每月有超过40个小时没有电力供应,不能保证正常工业生产进行。有些园区入驻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大多是规模偏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没有显现。
以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为例,在最初的几年里,该园区就经历了诸多对自身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是由江苏永元集团建设的境外合作工业园,埃塞俄比亚政府从一开始便对园区发展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政治支持,中国同样对东方工业园的发展作出了高级别政策承诺,并通过海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区计划提供相关支持,为工业园开发方提供长期贷款。
但与惯例做法不同的是,需要永元集团承担起发展园区基础设施的责任,如输电线建设、供水服务、废水处理等,由埃塞俄比亚政府支付其中30% 的成本。
2011年东方工业园因财务困难,不得不将面积从最初计划的500公顷,缩减至200 公顷(2011年,世界银行)。在2015 年由于未获得园区基础设施发展的预期支持,工业园开发还遭遇了重大延迟(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
多年参与境外合作区确认考核评估工作的中咨公司专家邹昊飞谈到这些境外园区当初起步阶段的艰难时也表示,很多园区起步时只有投资园区的股东自己的企业在园内运营,甚至把面包房都作为一个入园企业统计在内。
在东南亚,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目前较为成功的一个境外合作园区。这是由红豆集团于2007年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2017年12月,该园区已经吸引来自中国、欧美等国家及地区的118家企业入驻园区。
“西港特区最早面临的也主要是基础配套问题,例如电力问题。随着柬埔寨国家的电力条件整体改善,以及园区逐步自我配套,修建电厂,渐渐电力已不再是问题了。随着区内企业的入驻,缺乏产业工人成为园区发展新的瓶颈,西港特区就通过开设培训班来补足短板。”访谈中,西港园区相关人士介绍。
为了形成产业集聚,西港特区“边建设边招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将产业规划与当地国情相融合,前期主要引入能耗需求较小的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木业制品等,后期随着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发挥临港优势,重点引入机械、装备、建材等产业。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在招商形式上,我们一方面是依托相关政府部门、商协会等举办专题推介会;另一方面,积极参展各类大型展(博)会,使意向走出去企业了解柬埔寨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投资优势及政策。”
现在,西港特区的产业已实现升级,从最早只有几台缝纫机,到现在已经囊括了电子、机械、装备、建材等产业,办公住宿条件也大为改善。
邹昊飞认为,西港特区实现良性循环的很大的原因在于柬埔寨与中方建立了一个政府间合作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协调会晤,解决园区建设运营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较非洲要好,与中国地理接近,人力成本低,产业配套相较更有基础。
多模式探索
从盈利模式来看,产业园区一般都是通过购买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工业厂房,通过租赁厂房、办公楼宇、出售工业用地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例如,西港特区就是这种模式。再如,泰国罗勇工业园区。该园区是由中国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国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工业区,该园区以工业地产开发为主。
但实际情况是,园区以这种模式盈利比较困难。较好的方式是要把可持续的模式建立起来,进行综合开发,从其它地方来补偿园区的投入。即通过工业地产保本,再以商业地产和其他设施出租出售满足园区内的各种消费需求,但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规模实力要求高,做好长期规划,选择好区位,还要有地产市场环境的支撑,同时还要一步一个脚印滚动开发,不能贪大。
通常情况下,如有一个大的龙头企业先期进入,带动把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好,再吸引上下游的企业和一些服务型的中小企业进入就比较容易,这样就形成了产业的集聚。
例如,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2010年烟台万华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匈牙利宝思德公司,在将其扭亏为盈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园开发,为其上下游进行产业配套的各国企业纷纷来落户,2017年该园区剩余的工业地块基本销售一空。
在这个园区的经营中,就是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了良性循环:企业的落户带来了就业与税收,令地方政府从中获益,从而企业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政策,如该行业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耗较大,较低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令入园的所有企业获利,从而又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的就业与税收,从而基础设施的成本可以继续降低,这样就实现了园区的规模效应。
还有些资源性园区则通过“招股引资”的模式,与入园企业共同投资,分担风险,共享利益。例如,印尼青山工业园。该工业园是一个以镍铁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园区,除了通过租金收入提供的现金流维持园区的基本运营外,园区还与入园企业共同参与投资项目,共享利益。
邹昊飞认为,园区与入园企业也可以探索在销售端进行合作。例如俄罗斯有广袤的农林业资源,中国和俄罗斯围绕农业和林业资源开发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正在探讨由入区企业聚焦生产、园区统一负责产品销售的模式。
通过这些园区的实践证明,园区的投资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园区要想经营得好,一方面是解决好成本的问题,一方面是解决好收入来源的问题,不断摸索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经营道路。(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