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鹮共生的佐渡岛
文 | 张永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姜灵枝 李玉丹
制作 | 黄硕存
⬆ 佐渡岛的朱鹮 张永勋 摄
朱鹮这一稀有的美丽鸟类,有着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黑色的长嘴,以及细长的双脚,有“东方宝石”之称。
朱鹮学名为Nipponia nippon,亦即“日本的日本”,由此足见其在日本的特殊地位。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
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不断遭到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地,使其生存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更是加剧了朱鹮栖息环境的恶化。加上种群高度密集、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等自身原因,造成了朱鹮物种的濒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随着朱鹮栖息地的大面积破坏,特别是日本朱鹮种群逐渐减少。为遏制朱鹮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日本在新泻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但2003年10月10日,饲养在佐渡岛保护中心的最后一只日本朱鹮“阿金”死亡,标志着日本本土朱鹮全部灭绝。
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
1998年,中国政府将来自陕西洋县的一对朱鹮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后来以其为种源,通过生境重建和人工繁育,逐步恢复了朱鹮种群。
朱鹮以稻田生物为食,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对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大规模开发金银矿时期,佐渡梯田主要用于满足佐渡岛人口剧增的粮食需求,如今的稻田则为朱鹮生存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从而构成了稻田-朱鹮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系统。
佐渡岛的传统农耕方法十分有利于朱鹮生存,为田中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农田灌溉系统及田边洼地,在稻田放干后,为泥鳅、稚虫、蝌蚪等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秋收后,水田会被重新灌上水,为田间生物创造了一个全年的生活环境,也为朱鹮提供冬季栖息之地;鱼道可使鱼类和其它小型水生物在田块之间自由活动,也为其提供了逃生通道;与稻田紧邻的水塘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常年的避护所,也是生活在水田及周围生物的重要食物补给源。2011年6月,“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日本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佐渡岛全民的行动
为了朱鹮生存的需要,佐渡市政府与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
通过政府补偿,创建“宜居”水田环境。政府制定了一套有利于朱鹮生存的农耕方法和生态恢复方法。对按照要求修筑和管理农田的农户,政府对其进行适当的补贴。例如,对冬季为水稻田灌水的农户,每亩每年补贴1332日元;对修建土质积水沟渠的农户,每亩农田每年补贴1998日元。
通过生物调查,监测稻田生态环境。佐渡市政府规定对稻田每年进行两次生物多样性调查,由当地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稻田生物多样性调查等教育实践活动。为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学习相关知识,当地政府对野生生物调查活动协助组的负责者,每次补贴4000日元。
通过品牌认证,提高传统农业收益。佐渡市建立了“与朱鹮共生的家乡”稻米认证制度。使用“培育生物农法”种植稻米,每年进行2次生物调查,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较常规种植方式减少5成,取得“环保农户”认证,生产者四季都严格按照“培育生物农法”种植且持续一年以上的种植户,可获取“与朱鹮共生的家乡”稻米认证,其稻米包装才可用该标识。该稻米价格高于常规稻米1倍以上。
通过多方参与,共同推动遗产保护。政府号召当地农民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讲解和宣传佐渡的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相关知识。许多农村社区将坡度较陡的梯田区收回统一管理,以田块为单位租赁给市民并赋予其署名权,提高使用传统农法的农民收益和市民保护遗产的参与度。当地食品公司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在包装上印农业文化遗产LOGO和朱鹮图片;旅游企业在火车站、机场等地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对朱鹮-稻田共生系统产品进行推介,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遗产地产品的价值和农民保护遗产的意愿。
⬆ 佐渡岛的稻田 闵庆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