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卫生发展援助模式
文 | 李少冬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图片提供 |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
编辑 | 裴安迪
设计 | 李玉丹
制作 | 黄硕存
1964年8月,江苏承担了向东非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派遣援外医疗队任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28批719人次,为当地诊疗患者70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20万多例,抢救各类危重病人约4万人次。半个多世纪来,援桑医疗队员以奉献和大爱,彰显了一个大国的情怀与责任;以合作共赢,推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以医者仁心,践行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在受援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为桑给巴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和信赖,被誉为“白衣使者”和“最受欢迎的人”。医疗队不仅为桑给巴尔救治了数百万计的患者,也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援桑医疗队先后有84名队员获得桑给巴尔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近年来,江苏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动员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卫生发展援助模式,积极与受援国分享现代医学发展成果,贡献解决健康问题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桑给巴尔医疗技术和疾病防治水平,有力推动了中坦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1965年6月,周恩来总理与江苏省第一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创新引领助力受援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受援国需求的不断提高,援外医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通过在受援国建立临床技术中心、开展中非对口医院建设、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江苏积极探索卫生援助的新途径,取得初步成效。
(1)以新技术为先导,塑造援外医疗队新形象。2009年起,江苏选择投入相对较少、疗效显著的医疗技术,引入受援国医院。先后在桑给巴尔建立了中国医疗队“眼科中心”、“微创外科中心”、“微笑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创伤中心”,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其中,“眼科中心”累计开展眼科手术5000多例,手术脱盲率达90%,中国医生被誉为“光明使者”;消化内镜中心的成立,推动纳兹摩加医院配套建立了桑给巴尔第一个病理科;奔巴创伤中心让当地骨伤患者少了截肢的担忧;桑卫生部哈吉部长称,“微创外科中心的建立将桑给巴尔的医学技术水平带入了21世纪。”这些临床技术中心不仅让桑给巴尔患者享有现代化的医疗技术服务,而且日益成为当地的专业培训和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受援国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着眼受援国长远发展。援桑医疗队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受援国医护人员的培养,通过临床“传、帮、带”,手把手教当地医生新技术,为当地培养了大量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2016年,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江苏与桑给巴尔卫生部联合实施了桑给巴尔妇产科住院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培训项目,通过在南京集中培训、远程授课、专家组赴桑指导及援桑医疗队员临床带教等形式,对桑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当地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为进一步降低桑给巴尔孕产妇死亡人数、保障母婴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已派出专家组4批23人次赴桑开展现场培训和考核,有3批28人次的桑医护人员来南京接受为期21天的规范化培训,在桑临床带教总时数超过1400小时。近年来,江苏还邀请桑给巴尔卫生部长、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医院的管理与技术人员9批39人次来江苏短期考察和培训;派遣了10多批近100人的医学和卫生管理专家访问桑给巴尔,开展高新技术、学术交流、技术培训、设备维修等,共为当地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400多人次。
(3)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公共卫生对外援助新路子。2016年,江苏承担了为期3年的“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三方合作控制与消除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项目”,这是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首次在非洲转化运用。通过项目的实施,与桑方一道建立了运行高效的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培训当地技术人员260人次,成功实施以药物灭螺、药物化疗、健康教育为主的、适合桑给巴尔实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建立了奔巴血吸虫病相关的水体环境数据库,初步摸索出中国血防工作模式、关键技术在非洲应用的路径,为今后在境外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援助项目以及中国疾病综合防控策略和技术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国产灭螺药获得在桑给巴尔的合法使用权,为中国药品走出去做了有益的尝试。世界卫生组织在全面调查血防项目实施情况后表示,中国的血防援助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药物灭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效果显著,为非洲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开创了新局面。为推广中国血防经验,世界卫生组织在桑给巴尔奔巴岛举办了螺生态学与控制策略研讨会,来自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加纳、乌干达、肯尼亚、喀麦隆等非洲9个国家和中国的代表共5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推动管理规范,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把卫生援外作为民心相通和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全力支持,倾力打造,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深入受援国,与当地政府高层面对面沟通,实地调查了解援外医疗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医疗队面临的实际困难。2014年,省委书记和省长出席援外医疗队派遣50周年纪念大会,会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新时期加强江苏援外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拔、出国前培训和派出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干部提拔任用、职称晋升、子女入学等方面制定了倾斜政策,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援外医疗队员,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热情。自2007年起,江苏设立了援外医疗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医疗队员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励队员全身心投入援外工作。
江苏通过部门联动,领导参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始终关注、支持医疗队,保障援外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制定了《2016-2030年援外医疗队组派计划》,明确各地各单位援外医疗队组派任务。实施援外医疗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将援外医疗任务纳入省级《年度重点卫生计生工作目标管理指标》,进一步增强派员单位的责任意识。在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拔过程中,坚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严格选拔条件、规范选拔程序,在源头上确保医疗队的质量。出国前培训时,围绕我国对外战略,着眼国外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素质培训,全面提升队员援外工作的胜任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具有严格组织纪律、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英语和多种适应技能,在外能独立开展工作的优秀医疗队。管理上,坚持注重实效、提升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扎实做好援外医疗队的制度建设、生活保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援外医疗工作服务水平。自2007年起,江苏先后出资对三支医疗队的5个驻地进行改扩建,完善驻地生活设施,营造舒适、安全、卫生、配套齐全的生活环境,树立了新时期中国援外医疗队良好的形象。
中坦卫生合作历时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究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相待、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友好协商、积极分享、相互支持和扎实工作,不断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当前,非洲国家普遍面临双重疾病负担,面对新的卫生健康威胁和挑战,中坦双方仍需凝心聚力,统筹各方资源,不断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加强卫生政策、医疗、公共卫生、医药等领域的合作,着眼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调,推动中坦卫生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健康安全和两国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2016年11月,首批受训人员在南京接受为期21天的规范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