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他为什么能十年援非

他为什么能十年援非

他为什么能十年援非 | 中国投资

 文 | 钱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编辑 | 裴安迪  

设计 | 李玉丹  

制作 | 黄硕存

导读:

十年援非,遭遇四次车祸,十多次疟疾发作,五次给艾滋病人手术时手被扎破,经历过如此多生与死的考验,2018年9月,仵民宪医生再赴非洲工作,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

● 我有一个援非梦

非洲曾是伤心地

英雄有了用武地

非洲也是诗意地

家庭是后盾 行善是追求 国家召唤是动力

仵民宪医生又要去非洲了。他是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曾多次到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三个非洲国家参加援非医疗,累积起来,长达十年。今年,他又加入了援非医疗队,再赴厄立特里亚。

仵医生的文字功夫很好,他先后出版了两本书:《在十三个月的国度里——一个援外医疗队员在埃塞俄比亚》和《我的非洲十年——援非医疗队医生手记》,如实纪录了他在非洲的经历。我因书识人,和他成了好朋友。他是1963年3月出生的,早我两天。

我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到非洲工作这么长时间?五十多岁了,已经过了打拼的年龄,为什么还要主动援非呢?毕竟,在非洲生活和工作,存在不少挑战、困难。

仵医生出发前半个月,应邀来到北京,得以和他深聊。读他的书,听他讲述,一个援非十年的医生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我有一个援非梦

仵民宪出生在陕西省关中的一个小村子里,兄弟姊妹四个,他是老大,父亲常年生病,家庭条件不好。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朴实、能吃苦、做事认真的性格。小时候,村里常放电影,一部讲述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坦桑尼亚的纪录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医生们携带药箱、听诊器和银针为非洲人民看病的一幕,打动了仵民宪。那时,广播里经常播放一首歌曲《医疗队员到坦桑》,仵民宪至今还会唱:“医疗队员到坦桑,远航万里送医忙,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救死扶伤走四方……。”援非医生的高大形象是他儿时形成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20世纪80年代初,仵民宪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大学里,有位讲英语的老师曾参加过中国援苏丹医疗队,上课时常讲述在苏丹的见闻,“When I was in Sudan”成了他的口头禅。英语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让仵民宪对非洲有了更多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援外医生充满了羡慕和敬佩之情,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走出国门为非洲百姓解除疾苦。

大学毕业后,仵民宪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工作。2000年,河南省卫生厅援外医疗队首次在三门峡选拔队员,仵民宪听说后,马上报了名。三门峡中心医院的毛天敏副院长回忆说,当时的选拔和考试非常严格,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结果,仵医生因专业技术较高、外语好被选中,与另一名医生一起,成为三门峡地区首批援外医生。

非洲曾是伤心地

第一次援非,仵民宪去的是厄立特里亚,时间是2001年1月。刚去的时候,环境是陌生的,时差不适应,有高原反应,还要面对非洲强烈的紫外线。有的队员吃不消了,有闹肚子的,有皮肤过敏的,有感冒头痛的。转眼间,春节到了,三十晚上到参赞家看春晚,看着看着,女队员落泪了,男队员眼圈红了。大年初一,大家在一起做饭,包饺子,压面条。可是,因为是第一次在这里做饭,饺子没包好,在锅里煮破了,面条也成了一锅粥。有人吃着饭偷偷流泪。援非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厄立特里亚生活比较单调,当时该国不具备手机通讯的条件,手机对当地人来说还很神奇。队里从国内带去一台电脑,但上网速度极慢,只能收发个邮件。每个队员每个月只有8分钟免费长途通话时间,通话还有语音延迟,和国内人交流不便。当地也没什么风景名胜,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钓鱼。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队友的牺牲。2001年12月4日,医疗队翻译唐秀荣乘车外出办事,当地司机癫痫病发作导致车祸,唐秀荣命丧他乡。唐翻译的遗体被安放在柴火堆上,队员点燃柴火堆,熊熊烈火就在他们面前吞噬了唐翻译的遗体,队员们伤心不已,号啕大哭。

2003年1月,完成了两年援非任务的仵民宪回国了。他发誓,此生再不踏上这片伤心地了。

可是,仵民宪食言了。两年后,他又主动报名援非,于2005年1月到了赞比亚,在那里,他驻扎了四年多,2009年6月回国。在国内呆了不到两年,2011年2月,他去了埃塞俄比亚,工作到2013年6月,2014年4月,他再赴埃塞俄比亚,工作到2015年7月。前后加起来,已达十年。

十年里,他克服了不少困难,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他遭遇过四次车祸,十多次疟疾发作。

2005年,他去赞比亚,发现医院内科住院病人大多数是艾滋病人。因为隐私原因,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大多不做艾滋病检查。仵医生在手术中,手被扎破过八次,其中五次术后化验病人都是阳性。第一次遭遇这一不幸时,他的心理压力极大,他问自己:还能活多久,会不会背上生活不检点的恶名。他决定,如果真感染了,就和妻子离婚,不连累她,永远留在非洲。好在最坏的事没发生。不过,为减少艾滋病感染几率服用的药副作用大,用了后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让人挺难受。

他是凭什么克服这么多困难的呢?

英雄有了用武地

读他的书,听他讲述,我感受到,支撑仵大夫在非洲长期工作的首先是责任心、成就感和荣誉感。悬壶济世是好医生的追求,仵医生也不例外,但他肯为此做出常人未必做得出的牺牲。

非洲国家缺医少药。以厄立特里亚为例,当时全国350万人口,只有30多名医生,医院医疗条件差,首都最大的医院也不如中国的县级医院。病人做个普通手术都要等很长时间,有的重病患者就在等待中病故了。在赞比亚,当地医生工资比中国医生在国内的工资都高,但他们还是跑到南非等国挣更高的工资。所以,他们更需要中国医生。这一需求就是一种呼唤。

非洲给了仵民宪施展医疗才华的大好机会。他是普外科医生,食道癌手术不是他的业务范围,以前从没做过。在赞比亚,他给病人做了,做得很成功。有位患者腹部长了20公斤巨大肿瘤,手术风险很大,乌克兰医生知难而退,想法推掉。病人家属信任仵医生,要求他给手术。手术也成功了。这件事,在当地引起轰动,赞比亚最大的报纸《赞比亚时报》周末版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赞比亚前总统夫人遭遇车祸送来医院,仵大夫等人给她精心治疗,夫人和赞比亚政府十分满意,他们用自己的医术促进了中赞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埃塞俄比亚,仵民宪在乡级医院成功开展乳腺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十年间,仵民宪先后救治病人3万多人次,以其精湛的技术治好了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不断开创着惠及非洲人民的医疗实践,填补着当地的医学空白。英雄有了理想的用武之地。

他的杰出工作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病人家属给他下跪,表示感谢;赞比亚前总统夫人请他到家中做客;医疗队队长称他是医疗队的骄傲。他曾两次获得河南省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一次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他还获得过赞比亚五一劳动奖一等奖。非盟委员会主席祖马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博士也都充分肯定、热情赞扬他的工作。后者曾任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在写给仵民宪的信中,特沃德罗斯·阿达诺姆博士赞赏仵医生的工作,并称,埃塞俄比亚的健康服务受益于他的医疗工作、他的丰富的医疗经验。作为一个在非洲工作的医务人员,仵医生为此感到幸福、知足。

非洲也是诗意地

非洲生活固然艰苦,但也有它的好。即使面对困难,只要有好的心态,也能更好地消化掉。

交谈中,仵医生告诉我,非洲人简单、热情、开朗,援非医疗工作性质也比较简单,只需一门心思考虑治病救人,这也是他愿意到非洲工作的重要原因。他能欣赏非洲社会的好,在“乐以忘苦,图卢布卢”一文中,他是这样描述非洲生活的:“天湛蓝而云逸,地苍茫于屋脊”,“无嘈杂之乱耳,无繁物之累身。有淳朴之风,铿锵之舞;无市井之气,靡靡之音”。

非洲生活毕竟有许多不便,这些不便有的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克服掉的。非洲蔬菜品种单调,没有白菜、萝卜、韭菜等中国人喜欢吃的菜。民,可是以食为天啊。于是,仵医生在当地种起了菜。开荒、浇水、锄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改善了伙食,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找到了农家子弟躬身亲耕的快乐。

孤独是在非洲生活的一大挑战。仵民宪设法让业余生活充实起来,他以乐观的心态发现和创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闲暇之余可以阅医书,觅诗文,习书法,学土语,吹箫笛,拙朴园。尝恰特草,饮苔拉酒,品普洱茶,啜浓咖啡,食英吉拉,逍遥如此,不亦乐乎?”。他把生活中的困难当成审美对象,在“乐以忘苦,图卢布卢”文章中,他写道,“室虽陋尚可纳人,院佑大以当闲步。虽荒水而弥其珍贵,常断电而篝烛归朴。茹血肉而似蛮野,啖以手而如土著。食寡淡而益健康,无电视以清耳目”。困苦在审美中淡化了、消失了。

业余时间里,仵医生随手记下工作、生活的点滴。大学毕业之后,仵医生一度翻译过英语短篇小说,发表在当地的刊物上,由此练就的好文笔,为他后来写作非洲生活的书奠定了基础。

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的非洲十年》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世界知识书店(咖啡书屋)举行。外交部非洲司、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等单位的嘉宾参加了发布会。会上,世界知识出版社马凤春社长赞扬说,“《我的非洲十年》是一本个人的异域心灵成长史,更是中非友好的见证”。此书的责任编辑侯奕萌评价说道,“仵医生著书立说,喜欢以书会友,是想以一己之力为中国援非医疗队员赢得更多关注与尊重,他做到了”。这本书出了英文版,2017年,外交部领导推荐十本书,其中就有这本书。

仵民宪在非洲写了不少诗。海德格尔提倡,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仟民宪在非洲做到了。虽然非洲的经济不算十分发达,在非洲的生活有些单调,并存在不少困难,但有了诗,就不一样了。诗好比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周围,温暖了他人。于是,艰苦的生活不再不可忍受。在诗中,他调侃同伴:“十大金刚赴埃塞,八仙过海显神态”,“五朵金花埃塞开,十大金刚乐开怀”;他吟咏景物:“雨后初晓,花鲜枝绿鸣翠鸟,早上好,早上好”,“暮日远山垂,庄户起烟炊。村内鸡犬宁,篱外牛羊归”;他感叹非洲人生活之难:“走过雨季是旱季,春夏秋冬无轮替。哪些病魔是厉鬼?艾滋结核和疟疾。战乱饥荒疾病起,更有瘟疫催命急。若非根本除痼疾,华佗无奈亦叹息”;他纪录开垦菜园的不易:“开垦菜园地,拓荒来自给。闲野满荆棘,茅根顽劣痞。未掘三五锄,高原气吁吁”;他描绘得病时的感受:“不幸罹腰疾,剧痛凭卧床。长河与喜勇,平时照理忙。首都队友念,驱车来诊详。针灸疗疾痛,慰语暖衷肠”;重阳节,他思念家乡:“惭愧少年不更事,今日遗忘,他日繁忙,离家淡了亲爹娘。华发始知恩孝重,父已逝亡,母亦沧桑,重阳他乡思高堂”;除夕夜,他吟诗解愁:“蛇年除夕夜,异乡漂泊时。佳节思亲朋,孤寂观落日。醉眼看春晚,低头吟苦诗。愁绪萦满头,说与谁人知”。

有了如此旷达的心境,生活便有了色彩、多了味道。陋“室”也就不再陋了。

家庭是后盾 行善是追求 国家召唤是动力

仵医生能十年援非也与家人的支持与牺牲分不开。夫人闫晓芳和女儿仵静宜全力支持仵医生。仵医生第一次援非时,女儿才十岁,上小学五年级,岳父和岳母也和他们同住。仵医生出国后,夫人毫无怨言地把家务全承担过来了。对家人,他心存愧疚。他告诉我,因为自己出国,女儿学习受影响,没考上好学校,至今没有理想的工作。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正是仵民宪从赞比亚回国休假前两周,因心脏病住院的他的岳父病情加重,于当天去世。正所谓,自古忠孝难两全。

积德行善的信念是支撑仵民宪援非的重要原因。他曾就玛雅文化的世界末日说写了一首诗:“莫道末日是谣言,终有一日到眼前。千载神龟犹有竟,八百彭祖再无年。时不我待惜时日,乐善好施积阴钱。平生莫为皱眉事,大难来临亦坦然。”如此看破生死,追求多做善事不做亏心事,能援非十年也就不奇怪了。

国家的呼唤是仵民宪援非的强劲动力。2018年9月8日,仵民宪医生离开中国,前往厄立特里亚,工作一年。7号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对他的采访。他对记者说:习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的讲话把健康卫生行动作为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之一,强调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他表示,将运用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帮助非洲人民。仵民宪有意识地把个人的援非行动与贯彻落实国家的大政方针结合起来。作为公民,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这是仵民宪援非的强劲动力。

出发前,仵民宪特意在郑州拜谒了在厄立特里亚牺牲的唐秀荣老师的坟墓。他说,要替战友看看他们曾经工作的地方……

仵医生,山高水长路不平,愿君多保重。

⬆当地技师向仵民宪赠送自己作的画以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