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硬科技产业投资:现状与风险

硬科技产业投资:现状与风险

硬科技产业投资:现状与风险

文|本刊记者  陈琴

  导 读 

硬科技是国家硬实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创投行业的中长期机会之所在,但要警惕资本追热点式投资带来的泡沫风险

● 投资发展迅速

● 潜在风险与问题

进入2018年以来,硬科技得到创投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多创投类会议或者相关报告中,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硬科技行业与企业。主要原因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波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所言,“硬科技是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也是创投行业的中长期机会之所在”。

创投之类的股权投资被看作是金融体系中最具创新能力、最具活力的力量之一,甚至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的基本引擎”,那么,其在当前硬科技产业投资是什么状况,又有哪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投资发展迅速

硬科技投资并非一时之间才兴起。2009年后,为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家都加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投资的国际竞争日渐加剧。

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全球风险资本开始大规模扩张,从520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1710亿美元,增幅超200%。其中,中国、印度和英国扩张明显,目前已占据全球创业交易数量和投资的1/3。而在面向未来的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行业,2017年中国的投资在全球占比接近半数,超过美国10个百分点。

具体到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代表性的硬科技领域,年度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2018年11月分布的《2018中国硬科技产业投资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披露投资案例数从2013年的345起,增长至2017年的1628起,5年增长近4倍;披露投资金额从2013年的227.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的1727.9亿元人民币,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3%,2017年增幅更是接近70%。

另据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之前的统计,对比美国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市值前100名公司,信息技术类公司的数量从2015年的17家,增加到2018年的25家;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25%,增长到了2018年的40%。这也显示出科技公司在过去几年显著增长。

从硬科技的不同领域看,《白皮书》显示,信息技术领域投资案例数最多,达到2391起,占期间中国硬科技领域总投资案例数的38.7%;其次是人工智能领域,总投资案例数1121起,约占总投资案例数的18%。也就是说,TMT(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仍是创投行业重点关注领域。

而且,创投资本开始更多进入硬科技早期投资。《白皮书》显示,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从投资案例数上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阶段主要分布在初创期、种子期,占比分别是42.6%、26.0%,反映出掌握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更受资本青睐。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早期市场投资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平均投资额延续上升。

硬科技投资走热的背后,是近两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以及相关投资的鼓励。最新消息是,在2018年12月6日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对基础研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此前,在打造“双创”升级版,以及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税收、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与获得科技大奖的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除了受政策鼓励,创投行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接近天花板的环境下,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按照牛奎光的说法,此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引起的2C领域的资源重新分配,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如今这部分改革接近尾声,需要生产力进行变革,而这方面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硬科技。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在2018年12月份的公开演讲中亦提到,科技行业发展处于一个加速的长周期当中,投资于此可以不受经济周期性影响。北极光创投长期专注于投资早期、科技创新型企业,业内知名度颇高。

“也就是说,无论是站在创投行业长期发展角度,还是站在更加有利于国家硬实力提升的角度,股权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应该更多地投向硬科技。”胡波强调道。

潜在风险与问题

此前模式创新方面一些大泡沫的破灭,给行业本身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也给社会文化造成很大冲击。虽然胡波认为解决方案和产品等模式类创新有其价值,但他也认为这些企业过高的估值极不理性。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估值泡沫很有可能在硬科技企业投资上重演。

这与中国风险投资市场快速发展以及不成熟的投资风格有很大关系。虽然只有20来年的发展历程,但据相关机构统计,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到2017年,中国主导的资金已占到全球风险资本的近1/4,比2013年增长了15倍。巨量资金和不成熟的投资人短期内涌入这一行业,快速地制造出一个个所谓的“风口”,也堆砌出巨大的泡沫。

推高估值在硬科技领域已有迹象,如有投资者提醒,因为追热点式的一拥而上,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出现泡沫。不过胡波也指出,2017年以来,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方面都开始大力调整,力图使风险投资回归股权投资本源,规范化运作,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2018年在资金端收紧的情况下,不少投资机构也趋于理性。

胡波还指出,虽然中国有专注于早期投资的机构,但与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比较,仍远远不够。不久前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一次峰会中也提及,目前仅20%的资金在种子期。

早期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部分投资少,一大原因是中小科创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极高,投资周期更长,需要投资者具备很强的专业性,真正深入研究行业和项目,而且要有耐心,这自然就带有很高的进入门槛。

另一个实际困难在于,真正拥有市场化前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企业目前仍不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在2018年6月撰文指出,从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原创、基础核心前沿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的创新设计、主导行业的国际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等衡量,中国还不是创新强国。而从一些科技企业公开反映的情况看,核心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的支撑不够,企业仍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另外,邓锋在演讲中也提醒道,中国很多硬科技虽然全球领先,但却是一个一个的点,没有在一个产业中形成上下游结合。典型如半导体产业,不仅要有半导体设计,还要有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设计工具等,这样的产业链在中国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的进入。

如果这部分投资少,不利于早期科技转化和企业生存发展,也不利于形成良性的投资生态。而要支持早期企业发展,胡波认为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出资设立科创母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引导资金主要投向硬科技创新、前端原始创新等基础创新领域,也就是“投早、投小”。

另一方面,则需要打造规范的投资市场经营环境,并在财税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消除监管壁垒、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下游生态建设等方面对科创企业采取切实的支持措施。2018年以来,如上文所提,政府在多个方面加大了对科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也多次强调创投行业在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如在9月份出台的打造“双创”升级版意见中,再次要求“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1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近年来中国创投基金快速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不仅对支持创业创新、支撑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文  | 陈琴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姜灵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