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

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




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导 读 

区域发展目标是分阶段性的,第一阶段,先让深度贫困的人口从深山里搬出来实现温饱,再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致富问题,接着再考虑能不能靠产业使整个区域发展起来的问题。产业发展是需要条件的,不具备条件的,就要通过人口跨地区转移。

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区域发展与扶贫:两种路径和手段

对贫困户应保尽保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
截至目前,“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安置住房完工率达96%以上,已入住建档立卡搬迁群众800多万人,各地已为约90%的搬迁群众落实后续扶持措施,已有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实现脱贫摘帽。

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中国投资》:从2015年开始我们进入脱贫攻坚战,通过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方式,让几千万人口实现脱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投入巨额资金,那么,在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成之后,搬迁工作是否就已经完成?

肖金成:在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地方政府动用了很多手段来实现脱贫的目标。其中,扶贫搬迁是很有成效的。

长期以来扶贫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成效不明显,就是因为有些贫困人口所生活的地方发展条件恶劣,生存都很困难,耕地很少,只能靠山吃山,毁林开荒,他们本身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采取移民搬迁的措施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根本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二是保护生态环境,三是节约投资,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举个例子,有一个村庄为了解决山上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修了很多级台阶,花了很多的钱,其实只要让他们搬出来就行了。

把扶贫搬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体来说农村都是人多地少,无论搬到哪里,都会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让山上这些贫困人口搬到城镇里去,从事二三产业,则可以实现一石四鸟的作用。如贵州册亨县,将深山区的农民直接搬到城镇里,从事服务业,生活得很好。有些地方政府考虑搬到城镇里成本太高,地价房价都高了不少,一般让他们搬到山下的村庄里,,但就业问题怎么解决?与山下的人的矛盾怎么解决?

2020年之后,脱贫攻坚的任务完成了,但是“生态移民”还应该继续。就算不贫困,那些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的人,也应该搬出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看,不能因为几户人家而修路,增加提供教育、医疗服务的成本。所以,我认为,2020年以后,生态移民的任务还应继续进行,这对拉动内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有意义。

区域发展与扶贫:两种路径和手段

《中国投资》:我们说脱贫,到底是人的脱贫还是区域脱贫?长远来看其实是区域发展的问题吗?

肖金成:脱贫,致富,发展,是不同的话题。区域发展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先让深度贫困的人口从深山里搬出来实现温饱,再考虑他们的致富问题,接着再考虑整个区域能不能靠产业发展起来的问题。产业发展是需要条件的,不具备条件的区域,就要通过人口自发的跨区域转移摆脱贫困。

从区域来看,经济发展归结到产业发展,因为产业带来财富,不管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将生产出的产品卖出去,得到的收入就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生活就会改善。但发展产业要有条件,如农业需要足够的耕地;发展工业,也得有技术、资本、市场;服务业得有服务对象,旅游业得吸引人。能不能由贫变富、区域能不能发展,要考虑有没有这些条件、能不能发展产业,全靠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肯定是不行的。

若没有发展产业的条件,怎么办?不能硬去发展产业。实际上人是可以走的。比如,一个地方原本1000万人,人均一亩地,若留下100万人,人均就10亩地了。900万人可以到有产业的地方去,而当地靠农业就可以使100万人富裕起来。实际上区域发展不是修多少路、建多少楼房,而是根据产业能够承载多少人来决定的。要解决人的问题、解决分母的问题;那就是让人动起来,因为产业发展条件是很难改变的。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贵州,2000年的时候常住人口是4300万,2018年贵州常住人口3600万,减少了700万人(实际上减少的还要多)。这些人哪去了?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去了。珠三角过去常住人口3000多万,现在8000多万。深圳以前只有几十万人,现在1000多万。这些人从哪里来的?很多就是从贵州去的。人减少了,人均GDP就提高了,这就是区域发展。

对贫困户应保尽保

《中国投资》:这些年的产业扶贫模式还可以持续吗?

肖金成:产业扶贫是一个正确的路径和政策。实际上企业到一个地方发展产业,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产品还是民俗旅游,都是会增加就业的。这是要继续干下去的。当然能不能干下去是另外一回事。在这个问题上,产业扶贫一定要有效益。但这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问题。产业扶贫不是单纯的扶贫,企业是要有回报的。如果说靠政府补贴建立起来,是很难持续下去的。比如有企业去租贫困地区的民房改造后发展旅游,投入了很多,后来发现游客不多回收不了成本,就不干了。这种情况属于经营问题。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路子是正确的。

《中国投资》:2020年之后,扶贫政策是否延续、怎么延续?

肖金成:我们现在是精准扶贫,所谓精准,就是扶贫到户。贫困户的贫困,很多时候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不只是因为交通、生态,很可能是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孩子上学、耕地很少等原因。扶贫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农户达到温饱标准。政府的职能就是让他们实现温饱,少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完善低保制度,根据每一户的实际情况,确定低保户,做到应保尽保,只要是贫困户均按照标准提供保障。对因病致贫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导致的贫困,不是过了2020年就不用扶了,以后还要继续下去。这是一个政策,也是一个制度。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