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多方参与可持续合作
——专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华代表马文森(Vincent Martin)博士
文|本刊记者 张盼
导 读
连接不同行业(例如卫生保健、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对于成功地解决多维贫困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农业投资效率
●探索农业投资创新模式
●促进多方参与可持续合作
如何提高农业投资效率
《中国投资》:大多数穷人都在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对减轻贫困具有重要意义。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农业投资前景?
马文森:农农业部门需要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投资,还需要开展结构性改革和出台支持性政策。虽然从1991年到2014年,农业领域的投资从100亿美元增长到750亿美元,但时至今日,许多小农户和其他农业经营者仍面临着融资困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中国正从投入/投资经济向以创新为重点的经济过渡,农业投资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在2016年至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任务之一是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应对供求不平衡所带来的挑战,以及保证满足对于安全和营养粮食的需求。由于中国的私营部门充满活力且发展迅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履行其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私营部门在减贫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一个粮农组织与中国私营企业合作创新投资,共同致力于减贫的例子。从2018年开始,广发证券向粮农组织捐款100万美元,资助一个叫“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村”的项目,以“农业+电商+金融”的模式在湖南、湖北、四川和海南省开展活动。该项目为减少中国农村的贫困和助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
在农业创新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为减贫创造了巨大潜力。同时,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国投资》:农业项目受环境、气候的影响很大,投资回报很小。从粮农组织与各个地区和国家多年的合作经验中,粮农组织总结了哪些经验和方法可以提高农业投资的效率?
马文森: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光照、降水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农业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管理,有时必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考虑农作物、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增长周期,所以通常农业投资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
有效、高效和包容性投资需要某些关键的先决条件。例如,为确保实现减贫、粮食安全和扶贫成果,必须采取精心设计的措施,使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民众受益,并投资基础设施,它需要伴随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或地方政府增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等等。它还取决于运转良好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简而言之,成功投资意味着采取系统整体的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采取包容和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的系统方法,我们与所有利益攸关方和成员国共同制定的国际准则充分阐明了这种方法的理由和思想。其中一项是《关于在国家粮食安全范围内对土地、渔业和森林权属负责任治理的自愿准则》,另一个是粮食安全委员会认可的《农业和粮食系统负责任投资原则》,第三个是由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银行联合制定的《尊重权利、生计和资源的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
《中国投资》:如何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投资?您认为农业现代化可以解决某些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吗?
马文森:信息和通信技术在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精准农业、浸灌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来解决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农业也需要做出适度调整,变得更加灵活,这是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需求的关键。而社会资本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农业创新方法、应对农业挑战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
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创新是中国农村减贫的关键。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增长和变革潜力,不仅为应对农业挑战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还可以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到2030年实现零贫困这一目标。
例如,无人驾驶飞机(也称无人机)的使用,以及其产生的相关分析数据,在支持和解决农业领域面临的一些最紧迫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高盛预测,在未来五年中,农业部门将成为全球无人机的第二大用户。无人机在农业中的使用——作物生长、预警系统、灾害风险减少、林业、渔业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增长。基于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农业领域,利用这些系统生成的有意义且可操作的大数据可以很好解决收割问题。
探索农业投资创新模式
《中国投资》:当前,农业发展大量的资金需求满足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金融借贷机构等。农业金融体系的政策和体系存在哪些挑战?哪些方面需要亟待加强和优化?
马文森:据粮农组织估计,到2030年,消除贫困和饥饿每年需要多达2650亿美元的增量资源,这是这一时期世界平均预期收入的0.3%,单靠公共资金是不够的,必须利用私人投资。
在这方面,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仅继续增加其公共部门的投资,而且还向中国公司提供强有力的鼓励措施,包括培训和财政激励措施,以激励他们在国内外开展农业投资。因此,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农业发展组成部分,有潜力影响本国或全球的粮食系统,并为偏远地区带来发展和市场机会,而这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受益于过去四十年全球贸易的增长。
一种令人鼓舞的趋势在农业领域已经很明显——影响力投资(公益创投/社会投资),其中私营投资者正通过投资行为实现正面的社会和环境效应。根据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调查,全球主要的影响力投资者共同管理着超过2280亿美元的影响力资产,超过了2017年通过官方发展援助可获得的公共资金数额。
《中国投资》: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且分散,投资回报有限。投融资机制可以进行哪些创新?您能否分享一些具体案例?
马文森:可盈利的农业投资需要多种要素的完美匹配和相互作用,包括资本、技术、市场等等。负责任、包容性和成功的农业投资也应不仅从经济角度,还应考虑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只要小规模农业和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能够很好地满足利基市场的需求,就会取得成功。
GIAHS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GIAHS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缩写。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02年接受了一项全球倡议,以认证在支持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复原力以及文化价值方面幸存下来并依然运转良好的古代粮食系统。迄今为止,中国拥有1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点,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点,例如哈尼梯田、稻鱼共生模式,已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角度逐渐发展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
当然,从经济方面来讲,中等规模的农业生产有助于提高回报。土地使用权改革和农村人口变化的结果是,中国目前有近60万户家庭农场,217万户农民合作社和37万个社会服务组织,在这些新的运营模式下,农业生产效率已大大提高,因此有望获得更好的回报。
除了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外,农业还具有许多其他功能。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也被证明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因为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已经取得了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加工、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企业获得增值和利润的典型例子。
《中国投资》:许多农业项目是“公益项目和市场化运作”。这意味着农民必须适应市场竞争、制度和其他规则。如何调动农民持续投入的积极性?同时让农民市场化?
马文森:对于农民,特别是小农来说,进入市场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营销链中,农民要像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获得理想的回报和收益仍面临着挑战。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将农民分组或联合起来,开设农民合作社,将增加这一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性。通过合作社,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并可以通过增加价值链上农民的利润来使市场准入变得更加容易。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蓬勃发展的电子平台为小农户提供了另一个与市场互动的有利渠道。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中国有77.7%的县设立了专门部门来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已有64%的县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以增强小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潜力。同时,为小农户提供有利的环境和能力建设支持,对于确保农户获得权益并更好地与市场加紧联系也至关重要。
促进多方参与可持续合作
《中国投资》:明年就是中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阶段性目标年,您认为在中国全面脱贫的冲刺阶段,中国应该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马文森:中国在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方面树立了全球榜样。尽管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贫困仍然是农村地区的一个挑战,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仍有1600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毫无疑问,消除极端贫困的最后阶段是最具挑战性的。我认为,当前的主要挑战是使中国最贫穷的人受益,他们通常生活在偏远和恶劣自然环境中,要让他们最终摆脱贫困。此外,不仅仅是消除贫困,还要防止返贫。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前瞻性、创新思维,以及协调良好的政策和伙伴关系。农业部门正在通过长期愿景来进行转变,投资农业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实践、实施结构改革和落地支持政策,这些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我认为,我们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政府、私营部门和社会组织,以实现到2030年消除贫困和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而言,在我们的项目和计划中,坚定的合作伙伴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还专注于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中国农业农村部,以及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等领先的中国机构,以及一些私营部门公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扶贫实践方面的主要伙伴,验证创新成果并推广良好做法。创新对于减少中国剩余的贫困人口至关重要,有必要寻找和创造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工具,以支持农业现代化,并鼓励对环境影响较小、使用较少的水和能源,同时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做法,这些技术将比以往更加重要。
《中国投资》: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中有些人因疾病而变得贫穷,这也是中国减贫的“硬骨头”,农村地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减贫挑战?
马文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通过支持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营养,更好地衔接农业和社会保障,以及增加穷人获得基本服务的政策来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在支持改善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条件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制定社会保护计划是关键步骤。
我认为,消除贫困(尤其是最脆弱群体)的关键之一是促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和行业共同参与到可持续的合作中。连接不同行业(例如卫生保健、社会保障、教育、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对于成功地解决多维贫困至关重要。通过将包括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团体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者联合在一起,我们将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