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在城市治理领域机会广阔
——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许诗军
文|杨海霞
导 读
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前瞻性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的运营,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直存在的挑战和市场机会。
●智慧城市、教育、医疗:潜力巨大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带动和牵引作用
“我们相信这次疫情将成为我国数字化发展的转折点,今年或许将被视为中国全面进入数字化社会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开端之年,目前我们还看不到未来数字城市边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许诗军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在危机后整个社会的复苏和增长中,数字化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他看来,疫情对社会经济、民生、就业等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也带来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创新和突破空间,智慧城市将会有一个“补短板”的机会;而社会经济的复苏也需要智慧城市建设在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领域发挥推动作用。
他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需要具备前瞻性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的运营,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直存在的挑战和市场机会。
智慧城市、教育、医疗:潜力巨大
《中国投资》:在这次疫情中,阿里的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信息化、药品的智能研发、复工复产、网络教育等领域都提供了很多的创新服务,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经济很多领域是可以通过数字科技变得更加有效率、透明和公平。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社会的数字化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是否有望提升国内需求?
许诗军:2003年,中国社会经历了SARS疫情的考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社会更大的挑战。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将远大于十几年前的SARS。但是我们也发现,在2020年的这场战“疫”中,不同于SARS期间,无论是政府的防疫应急管理,还是企业的复工复产、学校的停学不停课、百姓的居家生活保障等等,数字化技术成为了无所不在、必不可少的创新武器。
仅从阿里云来看,全国28个省市与阿里云合作建设数字防疫系统,健康码在200多个城市上线,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防疫效率。在阿里云的支撑下,1.8亿学生在家上课、2亿上班族在家办公,保障了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归根溯源,是当前中国所在的宏观经济环境与SARS时期不同。首先,中国整体经济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次,整个社会向DT时代快速前进,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中国政府也在数字化转型路途中向着更智能化服务的数字政府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当数字化穿透式的管理体系,将基层的鲜活数据,无时延、无粉饰的呈现在决策者面前时;当小小的健康码通过多维数据的汇聚和研判,实现千人千面的重点防控和复工复产并重时;当基于数字经济的新零售服务,让千家万户能够安全无接触的享受各种美食时;当亿万学子通过远程课堂坚持寒窗苦读时;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字科技、数字化管理、数字经济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和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不仅仅在社会短期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支撑社会转危为安,同时我们也借此看到了数字化带来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很多迫于无奈使用的全新场景,也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对数字化转型价值的更深刻认识,这也必将激发创造更多数字化需求,推动社会化危为机。我们相信这次疫情也将成为我国数字化发展的转折点,在危机后整个社会的复苏和增长中,数字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所以,放眼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科技驱动创新的趋势不变,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会加快。若多年以后再回顾历史,今年或许将被视为中国全面进入数字化社会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开端之年。
《中国投资》:如您所说,此次疫情成为中国社会的数字化加速器,很多领域都在主动或被动的进行变革,这也恰好是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企业的良机。您认为,哪些领域正在率先获得突破?哪些领域则是未来潜力大?
许诗军:一方面,突然而来的疫情充分暴露了我国在城市治理、应急管理、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不足。另一方面
,疫情也“逼迫”出了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共治模式,例如运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移动端健康打卡等,这些在疫情结束后,将会因为更好的效率和不同价值,而被延续下来,甚至延伸到其他领域,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会。
所以结合这两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教育行业、医疗行业都会是潜力巨大的行业。
首先谈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城市治理领域会有一个“补短板”的机会,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信息上报、科学决策、穿透式管理、全域协调联动、智能资源调度等领域;特别是对标此次疫情管理中向浙江、上海、广东等领先省市,无论是提早采取果断措施防控疫情还是率先复工复产,浙江省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浙江省靠数据实现一人一码精准识别健康状况、并快速建立覆盖全省的复工复产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系统,都离不开多年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和积累。
其次,多元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的新模式会在政府服务、营商环境提升、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获得更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个得力于支付宝、钉钉等大规模普及的公众移动端app,充分发挥出了移动技术的便捷性、触达性和敏捷性的优势,成为此次城市防疫抗疫管控的重要一环,成为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政民互动、政企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打开了公众、社区、企业等多元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最后,疫情对社会经济、民生、就业等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也带来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创新和突破空间。而社会经济的复苏也需要智慧城市建设在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领域发挥推动作用。
《中国投资》:您如何看教育领域、医疗领域的率先数字化?他们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真正获得发展?
许诗军:疫情发生后,教育部提出要利用网络平台,保障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带来了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兴起。我们关注到两个有趣的现象:第一,在这场
“停课不停学“的服务热潮中,阿里钉钉等互联网企业的开放直播平台,替代了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支持建设的区域教育基础设施平台,成为服务的主要提供商,体现出过往政府在教育信息化上的投入有所不足;第二,在线教育的短板得到了集中的暴露,不仅包括大规模直播带来的网络拥堵、掉线、卡顿等技术短板,也有2.4万余在线课程、22个在线课程平台带来的在线教育质量控制和保障问题。
我们相信,经过疫情的洗礼,回归课堂后的教育信息化行业将发生方向性的变化,,各级政府推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基于先进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开放教育平台将成为重点,平台将支撑不同生态伙伴提供的教育场景的应用以及相互间的互动和融合。
医疗行业是此次疫情战役的第一线,阿里巴巴通过参与到此次支持医疗行业的抗疫过程有两个发现:第一,数字化医疗办公获得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互联网诊疗还是智能机器人诊疗服务领域。疫情使得被迫待在家里的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线下诊疗的习惯,转向向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线上诊疗;阿里巴巴达摩院紧急研发出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可帮助防控一线人员,拨打防控电话,同时还可以免费为普通群众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自1月27日上线至今,这一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全国27个省份落地,总共帮助一线人员拨打了1100万个摸排电话,同时完成了100多万人的咨询服务。第二,智能化的辅助医疗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阿里达摩院的AI在此次疫情期间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成千上万个临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不仅能够在20秒内完成单个影像的分析,而且准确率高达96%。时至今日,达摩院医疗AI已经在26家医院上岗,诊断疑似肺炎病例总数多达3万个,协助一线医生解决了大麻烦。
实际上,推动数字技术在疫情中的广泛应用已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正式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但是如何升级为常态化的行业发展方向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如何更好地在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联互通、医疗数据共享的问题。构建一套数据共享、互通的机制,以及区域级、国家级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并进一步打通不同条线的数据壁垒形成的融医疗大数据平台,将成为行业下一步重点。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带动和牵引作用
《中国投资》:数字化转型的尚存哪些基础设施或者制度方面(硬设施和软设施)的挑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加速实现数字化的转型?
许诗军:随着社会进入到DT时代,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政府要抓住DT时代变革的机遇
,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加快和推动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的三重突破。具备前瞻性的规划建设和可持续的运营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直存在的挑战和市场机会。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特别要关注的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带动和牵引作用,以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带动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并撬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全面发展。
阿里巴巴也在与市场其他合作伙伴,探索与政府成立合资公司的创新方式,助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分别与浙江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数字浙江、数字海南、数字郑州等大数据运营公司。这些大数据运营公司在政府引导下,以市场化的手段,加快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
本次的疫情管控中,这些运营公司也充分发挥了其优势,以坚决、高效、专业的态度及时响应了地方政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协同技术对疫情管制的需求,参与城市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包括疫情防控数据平台以及发热门诊登记系统、钉钉疫情摸排统计上报系统和疫情态势分析系统等,从数据获取、应用系统研发到后期数据治理、分析及应用,在数据层面形成了信息闭环,很好地支撑了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投资》:中小微企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了重创,阿里对这些企业有没有一些转型的建议?
许诗军:对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从短期和中长期结合来看:
从短期而言,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可以借助公开的、开放的、低成本的远程协同、员工健康管理等技术和方案,在当地政策指导下,启动复工复产,争取转“危”为“安”;其次,借助疫情期间市场涌现出来的新的数字化工具,例如直播、钉钉+手淘、微信+小程序等快速响应市场机会,实现变危为机。
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阿里巴巴助力企业林清轩“绝地反击十五天”,以“无接触”的方式服务顾客。其借助钉钉在线平台方式,启动线上复工,通过开展视频动员会、线上分享与培训、开设云商店、在线直播等组合方式,有效的将客单价提升到原来的2倍,90%的销售业绩转向线上,达到去年同期145%,成功将每月亏损近3千万扭转到相比同期盈利翻倍的局面;仅2月14日当天,林清轩通过天猫直播2小时,收获6万多人观看点播量,收到了36万个点赞,卖出了40多万元的山茶花油,相当于4家普通C类门店18个人1个月左右的业绩。
从中长期来看,中小企业要看清疫情后对行业格局带来的影响,在数字化转型中,积极拥抱云计算、重视数据作为公司宝贵资产的一部分,采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力支撑对企业竞争力的打造和对市场的灵活响应。
编辑 | 杨海霞
设计 | 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