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重要意义
●基本思路
●具体任务
●政策保障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正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经略海洋需要重大发展平台。但目前我国重大的区域发展平台都为陆域平台,没有专门针对海域的平台。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设立“国家海洋协同发展区”,作为我国蓝色国土空间的重大发展平台,推动国家从重视陆权转向海陆并重,支撑中国从浅蓝走向湛蓝。
有助于补足蓝色国土缺少重大平台的短板。我国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涉及到的四大板块、三大战略,两大领域,都位于陆域。广大海域面积却没有一个重大平台。
有利于配合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要形成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就需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涉及到原料、货物的大进大出,涉及到能源安全通道,涉及到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涉及到国家整体竞争力。而在大湾区设置涉海类平台,可有效提升区域开放度,配合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并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走稳走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圳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书记近期提出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所有这些要落实到位,就需要有充足的海域空间进行科创、产业的布局。深圳、港澳海洋能力突出但海域空间有限,而周边海域广阔,需要打破行政区域来协同发展。同时,涉海类事务特殊,不能与陆上事务一样普适化对待,需要有专门的涉海类平台来承载。
有助于发挥港澳所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港澳一直是具有海洋基因的城市。香港是国际海事之都、国际航运中心,在海洋科技、海洋生态保护、海事争端解决等方面有优势。澳门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在海洋旅游、游艇会展等方面有优势,又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产业适度多元的主攻方向之一。与内地携手经略海洋,既是港澳所能,也是港澳所愿。
基本思路
(一)功能使命
作为国家向海图强的试验田,聚焦蓝色海域的高水平利用,通过体制机制突破,携手港澳共同培育面向未来的蓝色经济,发展涉海类尖端科技,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海洋权益保障能力、海洋文明建设能力,并推动国际海洋治理规则体系重塑。
(二)总体定位
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撑区。依托大湾区强大的经济和科研实力,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海事规则探索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海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配合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实施。
国家海洋文明启蒙培育区。适应中国由浅蓝走向深蓝的历史进程,积极谋划海洋文化展示、海洋文明交流、海洋科技体验等平台,提升全民爱海、亲海、用海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新时代国家海洋文明的启蒙区,补足缺少海洋思维的短板。
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新载体。有效回应港澳发展新需求,积极拓展港澳发展的物理空间和产业协同空间,建设支撑粤港澳三地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重大民生需求的新集群、新基地、新空间,为港澳经济繁荣提供平台支撑。
“一带一路”海洋合作发展新平台。着眼于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加强与带路国家在海洋科技、蓝色经济、防灾减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搭建蓝色外交主平台,推动多层次海洋国际交流,携手探索海洋治理模式新路径。
(三)空间构成
空间上可以分为三个圈层:以深圳大鹏半岛、惠州稔平半岛、珠海万山群岛及港澳为核心区,以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其它海域面积为拓展区,以南海三沙群岛附近海域为辐射区。形态上既包括海域,也包括海岛、岸线、港口等资源。不同的空间基于条件的不同可承担不同功能,发展不同业态,配套不同的支持政策。
具体任务
一是推动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尽快启动。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港澳是自由港,具有游艇旅游传统。借鉴港澳经验,在核心区探索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可成为国家海洋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先手棋。要抓紧编制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规划,推进公共码头建设,实现游艇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合理布局。探索国家海洋和口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与港澳合作探索建立“游艇登记港+服务港”的“一船两港”模式,在操作关系上实现两港互通和标准互认。尽快开通更多与港澳的直通航线,便利港澳居民在核心内区便利往返。构建粤港澳邮轮母港合作机制,协同港澳成立邮轮游艇联盟,开展邮轮国际航线服务业务。以游艇为切入口,推动三地船舶及服务资质互认、标准对接和规则衔接。
二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蓝色活力区。发挥大鹏区位优势,吸聚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机制组建深圳海洋大学。加快涉海类科创平台集聚,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在核心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涉海重大平台,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国家深海南方基地”和中国科考船南方母港。推动船艇高端制造和离岸再制造业务发展,配套发展融资租赁等服务业,助力香港实施再工业化。
三是高水平谋划使用岸线海岛资源。稔平半岛和万山群岛具有宝贵的岸线海岛资源,是大湾区向海图强的重要区块。要以海洋生态岛、离岸科创岛、休闲旅游岛、能源科技岛等为建设愿景,携手港澳推动建设国家海洋公园,利用港澳国际资源发展离岸科创,创新能源保障方式建设大湾区能源保障基地。要高度重视万山群岛区位、岸线条件,适时推动珠三角超级枢纽港建设,释放深港核心区块压力,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
四是建设国家海洋文明培育基地。建设若干海洋文明展示、教育、交流平台,以收藏展示、科学体验、交流传播、观光休闲等业态,全方位展示中国海洋文化,形成展、学、研、育为一体的海洋文化传播基地。携手港澳开展明清海防遗迹申遗工作,建设海洋博物馆与海洋文明主题公园,以海洋文化、海洋文明为媒介推进三地民心相通。
五是协同港澳共建蓝色交往圈。以核心区为承载,通过“园区飞地”、“科创飞地”、“教育飞地”等模式,打开港澳发展的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围绕产业协同与科技创新,加速形成海洋科技、人文交流、现代旅游等多层面、多维度交往合作网络,吸引港澳居民赴内地创新创业生活居住。三地携手共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盟,推进海洋生态协同治理。
政策保障
一是将“国家海洋协同发展区”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之补列为大湾区的重要平台,支撑“蓝色湾区”建设。将大鹏、惠东、万山等全域(陆域与海域)作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促进粤港澳三地海洋协同发展的重要物理空间。以海洋思维来推进三地涉海类事务合作。
二是出台“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的配套支持政策。支持在船舶登记检验、出入境管理、离岸免税、水域负面清单、水域开放等方面率先突破。将港澳入境游艇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创新“定点停靠,就近联检”口岸管理模式,一次报告、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行国际游艇航行水域负面清单管理,让境外游艇“游得动”。
三是支持设立首个国家海洋公园。坚持生态海洋理念,加大近海岸线综合整治与管理,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海洋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对多样生物资源和区域海洋景观进行综合保护。适应海洋科考、蓝色产业、海岛旅游等发展需求,科学设定开发边界,选择合适区域设立首个国家海洋公园。
四是支持对海域空间的合理使用。启动编制海岛海岸带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合理确定港口产业、海岛产业用地用海空间。建立国家海洋协同发展区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配备必要的用海用土指标。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支持民间资本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支持实施海岛人居工程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五是构建海洋经济支持体系。综合涉海事务的高风险性,试行海洋科创企业认定办法,适度提供税收减免。支持多元筹措成立海洋科创扶持基金。学习香港发展海洋经济的模式,支持在境内外发行海洋经济开发债券,支持开放船舶融资租赁等海洋金融产品,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编辑 | 肖静秋
设计 | 大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