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河南以中欧班列(郑州)为重要抓手,构建了中原连通欧洲、中亚、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河南中欧班列建设主要成果
●聚集能级,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抓住关键,打造口岸新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河南以中欧班列(郑州)为重要抓手,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了中原连通欧洲、中亚、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有力地支撑服务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 郑欧班列进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郑州国际陆港平行进口汽车口岸
河南中欧班列建设主要成果
国际通道不断拓宽。河南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主枢纽、省内多节点为支撑的国际陆港体系,中欧班列、铁海联运助推形成内陆开放强省态势,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展,枢纽经济、口岸经济不断壮大,国际贸易呈现出勃勃生机。
中欧班列(郑州)自2013年7月18日成功开行首班班列,截至2021年3月底累计开行4235班次,货值161.18亿美元,货重211.15万吨,其中2021年一季度开行349班次,货运量22.47万吨,货值12.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9%、108.83%、103%。形成了六个出入境口岸、九条直达站点、辐射欧亚大陆的网络格局,开放通道和平台优势凸显,综合营运能力居全国前列。
运贸一体创新发展。河南省依托郑州铁路口岸,申建了进口汽车整车、粮食、邮政等功能性口岸,获得国家中欧班列国际双向运邮试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集聚。中欧班列(郑州)平行进口汽车整车专列、进口粮食专列、跨境电商专列“菜鸟号”和运邮专列等先后开通,“中欧班列+功能性口岸”创新发展,吸引多家贸易企业落地郑州。发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依托中欧班列(郑州)遍布欧洲、中亚、东盟和日韩等地区的业务网络,创新发展运贸一体化,通过直采、直购、全程溯源的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00多家制造商、贸易商直接合作,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业务,打造中欧班列“郑欧进口商品”品牌,注册自有国际商标近百种,开展郑欧班列进口商品进县区、进社区巡展宣传活动214场,通过班列购电商平台、微信商城、手机APP、体验中心、商超、便利店等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同时,以建设中外合作物流产业园区等形式开展多领域国际贸易合作,吸引波兰、韩国、德国、白俄等境内外电商企业入驻,形成“以运带贸、以贸促运”的良性发展格局。不仅使国内消费者在家门口可以共享“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建设成果,而且为中欧班列(郑州)回程货源提供了有力保障。打造出“数字班列”、“恒温班列”、“运贸一体化”等亮丽名片。
推动外贸加速发展。中欧班列(郑州)进口商品品类已达450种,国内销售网络覆盖31个省及直辖市,年销售额10亿余元,带动贸易类、包装类、广告类、运输类等产业链中小企业上万家。随着中欧班列(郑州)业务量快速攀升,河南进出口总值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9%,2020年达6654.8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国整体增速14.5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三位、总值居中部第一位。其中河南与“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进出口额1562.7亿元,增长14.6%。
⬆ 2018年5月18日,郑欧班列中亚线路开行
聚集能级,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等指示精神,把中欧班列(郑州)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重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勇于创新机制政策,形成了中欧班列河南高质量发展经验。
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市场化运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行,由省国企和郑州市经开区出资组建了国有独资企业——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国际陆港公司”)负责中欧班列运营,建立了以郑州铁路一类口岸和郑州国际陆港为载体,发展改革、口岸、铁路、海关、国检、商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和省市区联动、共同推进的高效协调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河南中欧班列体系建设。把中欧班列建设纳入省级规划和开放体系重要内容统筹推进,省口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将中欧班列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常议,坚持每年制定实施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出台省级中欧班列体系建设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建立省级中欧班列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中欧(含中亚、东盟等)国际班列、海铁联运、内陆国际港建设和功能性口岸业务拓展等体系建设发展,形成政府资源聚合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活力。
构建境内外双枢纽,密植集疏网络。构建以郑州为核心、国际国内枢纽和节点共同支撑的通道网络。一是建设境内外双枢纽。中欧班列(郑州)境内以郑州为枢纽,集疏货物辐射半径达1500公里,覆盖周边22个省份、近四分之三国土面积,并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实现海铁、空铁联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运输、仓储、集拼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境外以汉堡为枢纽,在阿拉木图、扎门乌德、巴黎、米兰、布拉格、华沙、马拉舍维奇、布列斯特等地形成了二级集疏中心,网络遍布欧盟、中亚和东盟地区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达6000家,打造出辐射欧亚大陆的物流网络。二是加强省内合作。按照“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省内节点建设以郑州为核心,在商丘、南阳、安阳、洛阳等物流枢纽城市布局区域性节点,洛阳、安阳等地生产型、农资型国际陆港应运而生,先后开行南阳香菇、信阳绿茶、安阳钾肥、洛阳拖拉机等特色产品专列,推动形成全省班列“一核多极”联动发展局面。构建形成了中欧、中亚和东盟“一体两翼”国际线路网络。
推进“四路”协同,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一是以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为枢纽,采用铁公海多式联运模式,打通经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上海港等沿海港口,连接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的物流通道,实现西向中欧班列(郑州)“陆上丝绸之路”与东向“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五年来,河南铁海联运班列运量年均增长39.6%。二是推进陆运、空运资源优势互补,探索空铁联运标准化、信息化,推行全链条服务模式,五年来服务空铁联运客户280多家,业务量年均增长58%。三是创新“门到门”服务,建立“一单制”服务模式。针对中欧班列跨境多国、运输多样等特点,积极探索以“一票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模式,建成投用了首批内陆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利用国内20多个货运集疏网点和境外集散分拨中心,率先在中欧班列中为客户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拓展散货集拼、过境中转等业务,目前散货集拼业务量已占中欧班列(郑州)业务总量10-15%,成为中欧班列(郑州)具有活力的特色产品。
注重长效发展,提升服务能级。发挥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创新发展效能,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发挥国企优势,支持中欧班列(郑州)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研发了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多式联运场站管理系统、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通关一体化云平台、订舱管理系统等40多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全面覆盖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率先实现了铁路口岸业务全程智能化监管,中、德、俄、英四种语言版本同时在线并自动转换,实现了信息高效运转,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准。二是推动科技创新,率先开展冷藏箱、双层箱、挂衣箱、开顶箱等特种集装箱运输业务。通过自主研发的冷藏集装箱和冷链监控平台,实现中欧之间13000公里长距离的不间断冷链运输和全程全链条温度湿度监控调节,目前国内客户已覆盖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累计发运往返冷藏箱万余箱次。三是优化中欧班列承运环境。抓住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契机,加快补短板项目,提升承载和保障能力。持续对铁路口岸货运业务进出口环节进行专项治理,清查清理进出口环节不合理不合规收费,优化口岸操作流程,降低通关时限,为中欧班列业务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四是积极引导货源对接,助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应对疫情影响,建立了货源发掘和集运专项工作机制,指导郑州国际陆港公司设立“一对一”国际物流对接小组,与省内外500多家进出口企业建立定制化承运服务,会同海关、铁路、交通等部门搭建绿色通道,有力促进了中欧班列(郑州)长效发展。
抓住关键,打造口岸新经济增长极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河南积极推动中欧班列(郑州)提质增量、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临港适配型产业落户郑州,带动河南及周边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量。一是拓展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网络覆盖范围。在巩固现有线路基础上,拓展北欧、南欧新线路,积极开发西亚、南亚国际通道。加快构建中欧班列(郑州)“一对多”枢纽体系,推动建设境外枢纽、分拨集散中心和海外仓等。二是推动四路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郑州铁路口岸东向、南向铁海联运集疏体系,做强市场化运作平台,扩大现有班次和运能,开拓至沿海港口新线路,探索开行小编组、公交化铁海联运班列,加快形成郑州至沿海“轮辐式”铁海联运通道网络。大力推进省际合作国际班列开行,建立区域协商合作机制,联合东中部省区,推进跨区域的国际运输通道运营组织,巩固和加强中欧班列郑州集散中心核心枢纽地位。三是推动中欧班列(郑州)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依托各类功能性口岸平台,做强临港特色优势产业,鼓励高能级贸易企业在豫开展跨国集中采购和分销,推动建设邮政国际陆路枢纽口岸,广泛开发国际铁路新邮路,推进双向常态化运邮。探索开拓“丝路电商”精品线路和跨境电商定制班列。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与省内海关监管场所、产业聚集区和国际物流园区联动发展。四是努力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旗舰项目。实施“郑欧”商品国际品牌战略,加快郑欧商品营销网点在全国布局,推进省内农副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库录,积极推动丝路沿线国家中国(河南)农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完善铁路口岸基础设施。加快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郑州)战略通道地位,统筹谋划郑州市国际陆港布局,推动我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科学规划郑州铁路口岸场站整体布局,加快铁路口岸大监管区建设,推进涵盖国际邮件集散分拨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铁路集装箱监管场所、冷链综合查验场等功能板块的一体化监管配套设施建设,满足不断提升的中欧班列业务作业和集散需求。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模式,推进通关机制创新,打造全国一流通关环境。建立“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的通关监管服务体系。深化“三互”通关协作,强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与沿线国家“关铁通”、过境许可与监管等合作,打造中欧班列绿色通道。优化通关申报流程,深化监管设施资源共享,推行“7×24小时”预约等通关机制,形成的全天候便捷通关模式。提高口岸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口岸场站设施条件,规范口岸管理,优化操作流程,加大涉企收费清理,推行查验无问题集装箱相关费用免除办法,提升口岸场站智能化管理水准,增强口岸服务保障能力。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