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
统一品牌五周年专题报道
 
中欧地区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凸显
   帕尔科维奇·拉兹洛(Prof. Dr. László Palkovics) 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部长
白俄罗斯致力优化中欧班列过境效率
   尤里·先科(Yury SENKO)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
中欧班列:拉紧西中合作纽带
   拉法尔·德斯卡亚(Rafael Dezcallar)  西班牙驻华大使
土中货运列车——土中合作新起点
   阿布杜卡迪尔·埃明·约南(Abdulkadir Emin Onen ) 土耳其驻华大使

期待更多中欧班列入境塞尔维亚
   卡特琳娜·扎科奇(Katarina Zakić)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执着坚守 构筑内畅外联大通道
   李关鹏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俄中铁路运输数字化发展愿景
   科兹洛夫(Козлов  Антон   Сергеевич)   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境外项目和国际合作部主任

新丝路上的欧洲铁路货运枢纽
   马特恩(Axel Mattern)   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依托中欧班列织就全新价值链
   董建国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支撑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何雄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打造“黄金通道”,助力“一带一路”
   周海兵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保通保畅  提升班列建设运营水平
   王岿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自治区对口援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联通世界的重要经济纽带
   邓超   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构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刘迎军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文|刘迎军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导读

优化运输组织、巩固开行优势,全面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品牌化建设。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完善现代港口功能,深化“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将中欧班列开行优势转化为带动贸易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动力

从追赶超越到全国领先,“长安号”实现跨越式发展

努力提升运营能力,打造中欧班列高质量精品班列

拓展国际贸易通道,构筑陕西开放发展新平台

立足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是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内陆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特别是《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印发实施以来,在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和指导支持下,陕西省大力推进中欧班列(西安)发展,建设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经过七年的探索发展,“长安号”不断成长壮大,开行规模、运行质量、影响力和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提升,初步构筑起了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追赶超越到全国领先,“长安号”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丝路起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2013年11月,陕西开行了首列中欧班列。经过七年的探索发展,“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简称)不断成长壮大,完成了从“追赶者”“跟跑者”到“领先者”的角色转换,从七年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班列长安号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探索期(2013年-2015年),由原西安铁路局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直接运营,采用整车+集装箱混编方式,仅开行一条中亚线路(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单程线路3860公里,开行频次从每月2班逐步增加为每周2班,累计开行141班(无回程班列),运送货物21.15万吨。

——培育成长期(2016年-2017年),组建成立了平台公司——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实现了首趟回程、首趟中欧班列,开拓西安至中亚五国、波兰华沙、德国汉堡、匈牙利布达佩斯、俄罗斯莫斯科等5条干线通道,最远单程9547公里,实现了中亚班列每周2-3班、中欧班列每周1班的常态化运行,累计开行中亚班列276班、中欧班列59班,运送货物49万吨。

——突破发展期(2018年–2019年),采用“龙头+平台”模式,确定了中外运物流、西安陆港大陆桥、西安陆港多式联运等三家运营平台公司,同时与中远海运、中集物流等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实现每天3-6班的高频收发列,常态化开行了15条干线,实现了欧亚大陆全覆盖。2018年全年共开行1235列(中亚595列、中欧640列),2019年全年共开行2133列(中亚911列、中欧1222列),同比增长73%,占全国班列总量20.7%,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班列开行总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高质量发展期(2020年至今),全面加强班列运营管理、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西欧”集结体系,集结线路达15条。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的互联互通,形成了国内大循环网络。2020年全年共开行3720列(中亚994列、中欧2726列),同比增长74%,约占全国班列总量22%,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4月底,已开行1175列(中亚231列、中欧944列),是去年同期的1.2倍,运送货物总重85.2万吨,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 西安铁路口岸


努力提升运营能力,打造中欧班列高质量精品班列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陕西也逐步树立起“长安号”的品牌优势,成为中欧班列大品牌下最富有特色的精品专列。

运输时效快。与中铁集装箱公司、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合作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稳定的开行频次进一步提升了班列整体运行时效。与国际快递(DHL)、德铁等境外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推出了德国快线等创新产品,从西安直达德国仅需10-12天。

智能化程度高。全国首个铁路自动化无人码头已经建成,长安号单一窗口订舱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等中欧班列信息平台均已上线运行,一站式在线服务能力居全国前列。依托北斗定位系统及全球无线网络环境,可实时掌握在途集装箱的位置、施封状态、温度、湿度等信息,实现了货物的全流程24小时监管。

线路辐射广。向西、向北常态化开行了西安至亚洲、欧洲主要枢纽城市的15条干线通道,实现了欧亚大陆全覆盖。向东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广泛合作,无缝对接全球航运体系。向南开通西安-加德满都、伊斯兰堡南亚班列,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国际物流通道已基本打通。

服务功能全。拥有设施全、效率高、服务优的西安港铁路枢纽,构建了铁路一类口岸、公路二类口岸、粮食、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功能完备的门户口岸体系,汇集百余家货代物流企业,创建“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组织效率高。以港口运营的模式创新实施了“全面对接市场、一企一线运营”的组织模式,引入招商局等有国际化布局和物流体系的大型央企,打造多平台运营模式。深化区域合作打造“+西欧”集结体系,加大与兄弟城市的合作力度。与中铁集合作开行定制化公共班列,实现去程和回程双向对接,为降低班列运营成本、可持续、市场化开行奠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前3-5天科学编组,货满即发,中欧班列长安号重箱率始终保持100%。

拓展国际贸易通道,构筑陕西开放发展新平台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的“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要求,我省依托中欧班列全面拓展亚欧间国际运输通道,提升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服务能力,建设成效逐步显现。

辐射范围日益扩展,实现了由“线”到“面”的转变。中欧班列长安号已覆盖了欧亚大陆全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等主要货源地。创新拓展的跨越里海、穿越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底隧道国际线路以及直达立陶宛维尔纽斯、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达等线路,进一步提升了运行时效和辐射能力。通过与大型央企深度合作,中欧班列长安号以海铁联运方式驶入全球港航体系,通过与日韩等国无缝对接,加速形成了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缩短了陕西与世界的距离。

开行质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由单一出口到双向互济的转变。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西安至欧洲往返的公共班列每天开行2去2回,回程班列开行列数逐年稳步上升,重箱率始终保持100%。加强海关和铁路互联互通,将货物运抵信息反馈时间压缩90%以上,形成了自身特色与竞争优势。推出“全程统一运单”“开行宽轨直达班列”“开辟跨里海运输走廊通道”“建设数字中欧班列”等系统性、集成性创新举措,有效优化了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2020年12月4日,“中欧班列集成运营组织新模式”被评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首创“舱单归并”“全城通港”服务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产业带动效应增强,实现了由运输通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优势,创新“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积极构建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依托中欧班列引进了中国五矿、中林、马士基等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企业临港聚集,引入投资约200亿元。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了康佳智能科技、澳威激光、科斯奥电子等先进制造类企业30家,总投资约300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京东、阿里考拉、优信、大商道等电商龙头落户园区,注册电商企业数超过2200家,进出口贸易额超过95亿元,是2019年的7.5倍。不断壮大商贸服务业,引入了国药、中国邮政等知名企业。提升物流金融服务能力,聚集了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企业237家。兰精专列(高端纺织品)、陕汽专列(汽车配件)、隆基专列(光伏产品)、冠捷专列(显示器)、跨境电商专列等本地货源专列成功发车,全省首单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落地。

带动区域经济开放发展,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依托中欧班列(西安)开展陆海联运、空铁联运,拓展形成的立体物流大通道,吸引京东全球购、沃尔沃整车进口、奥迪整车进口项目落户西安;发挥指定进口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拓展开发粮食、汽车、板材、电商等大宗稳定货源。新拓展了西安至斯洛伐克多瑙斯特雷达、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维罗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中东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西安)已真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丝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的“丝路使者”。


⬆ 西安港


立足国际贸易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为抓手,以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为支撑,优化运输组织、巩固开行优势,全面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品牌化建设。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完善现代港口功能,深化“物流+贸易+产业”发展模式,将中欧班列开行优势转化为带动贸易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动力,培育陕西开放发展新动能。

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行。重点部署优化运输组织、推进市场化运营两项工作,在巩固班列开行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减少补贴比例,走市场化、可持续的道路,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扩大影响力。

推动集结中心建设。按照国家“引导货源向枢纽集中发运”的部署,进一步扩充我省“+西欧”集结线路,并在用地保障、海铁联运、口岸建设、“数字班列”建设等方面明确工作方向。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国际班列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铁路提单金融化创新实践,拓展融资功能,提升国际贸易综合支撑服务能力。

提高通道建设水平。对接国家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国际贸易通道体系,推动实施港务区扩能优化工程,争取西安港开展“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试点,提升铁路口岸通关服务能力。

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健全国际贸易配套的公共设施和专业服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贸易企业,依托临港金融贸易园、临港产业园等平台打造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推动产业集聚。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辟的国际物流通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围绕电子加工、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产业实施定向招商,积极申报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

此外,我们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统筹做好中欧班列建设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班列运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解决运行“堵点”问题,并将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安全保障、对外宣传、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助力中欧班列品牌化建设,争做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情况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重要支撑和平台,是陕西自贸区核心板块(国际港务区功能区面积22.62平方公里)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园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入区企业15262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GDP、固投、社消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西安市开发区前列。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明确要求“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按照总书记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为突破,坚持港产、港贸、港城一体化融合发展,园区已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西安港建设和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快速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已然成为全国内陆地区重要物流枢纽,有力推动了陕西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西安港建设情况

西安港是全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是全国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铁路枢纽方面,已建成总占地5600亩的铁路物流集散体系,包含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筑铁路物流基地和新筑车站,建设到发线48条,设计集装箱年吞吐量310万标箱、运力3870万吨,与占地7000亩新丰编组站,构成了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基地;公路枢纽方面,总占地约800亩,建设了中国邮政邮件处理中心、传化丝路公路港、壹米滴答西北总部项目等,已实现大件、邮件、快件的城际、区域配送全覆盖;口岸功能方面,占地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综合保税区运营良好,已建成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开放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并在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地设立了8个海外仓。


⬆ 班列运行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情况

中欧班列长安号历年开行情况。按照《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亚班列确定为西安的主要开行方向,同时,为深化陕西西安与中亚五国经贸往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11月28日班列开行之初,西安国际港务区重点聚焦中亚班列,经过几年发展已成为全国中亚班列主要枢纽。2016年8月18日,根据周边产业、贸易发展需求,首次开通欧洲方向,与中亚方向、东向海铁联运线路共同构建起中欧班列长安号辐射全球的运行网络。

2013-2015年共开行141列(全为中亚班列)。

2016年全年共开行151列(中亚139列、中欧12列),同比增长60%。

2017年全年共开行194列(中亚137列、中欧57列),同比增长28%,中欧班列排名全国第17位。

2018年全年共开行1235列(中亚595列、中欧640列),同比增长537%,占全国班列总量15.6%,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班列实载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2019年全年共开行2133列(中亚911列、中欧1222列),同比增长73%,占全国班列总量20.7%,综合排名全国第一,班列开行总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2020年全年共开行3720列(中亚994列、中欧2726列),同比增长74%,约占全国班列总量22%,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全国第一,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排名全国第一。

2021年1-4月,已开行1175列(中亚231列、中欧944列),是去年同期的1.2倍,运送货物总重85.2万吨,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情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项目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西安已获批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2020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3个建设项目中“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平台项目已完成基础功能开发,正在调试;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集拼货运通道拓宽改造及集卡分拨场站项目拟于6月底前完工;中欧班列长安号中转集拼场站项目主体建设完成。城市合作方面,与周边节点城市展开通力合作,借助各地优良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资源,将各类货物聚集到西安上列运输,通过“干支结合”的方式构建了“+西欧”集结体系,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厦西欧、唐西欧、永西欧、渭西欧、贵西欧、芜西欧、安西欧、榆西欧、常西欧、宛西欧、汉西欧等15条集结线路,形成了国内大循环网络,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织线成网。

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情况。央企合作方面,深化与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物流集团、中铁集装箱公司等大型央企合作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实现了每天开行2去2回,进一步降低班列物流成本,提升综合服务效率;加强与青岛、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合作,吸引日韩等过境货物利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全球航运体系。国际合作方面,加强与加列宁格勒港、德国穆克兰港合作,在境外实现了海铁联运,提升了班列运行时效(到德国从过去18天降到12天左右);应土耳其、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国来函申请,加密开行了合作班列,班列目的地遍布欧亚大陆。创新开拓了跨里海经土耳其抵达欧洲的班列线路,中欧班列长安号南线通道全面畅通。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比亚迪专列(防疫物资)、兰精专列(高端纺织品)、陕汽专列(汽车配件)、隆基专列(光伏产品)、拓日专列(光伏产品)、冠捷专列(显示器)、跨境电商专列等本地货源专列成功发车,全省首单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落地,2月9日,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首列开行,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深度融合,为打造中欧班列全国跨境电商集结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港产、港贸联动发展情况

依托长安号通道优势,获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港产、港贸联动发展方面实现了突破。临港产业方面,引进了招商局物流、中远海、中国五矿、中林、马士基、美国安博、普洛斯等国内外知名行业龙头企业,总投资约200亿元;积极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引进了康佳智能科技产业集群、澳威激光、深圳思赢科技、大疆实业、科斯奥电子等先进制造类企业近30家,总投资约300亿元。电商产业方面,京东、阿里考拉、苏宁、国美、优信、蜜芽、大商道等电商龙头落户园区,注册电商企业数超过2200家,2020年互联网产业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超过95亿元,是2019年的7.5倍。商贸服务业方面,引入了国药、陕药、中国邮政、广汇汽车、华南城等知名企业。物流金融方面,园区已经聚集了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企业237家。文体健康产业方面,引入国家级广告产业园、融创冰雪世界等项目落户,正在围绕奥体中心,打造体育全产业链。(陕西发改委提供)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