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主要依托交通因素客观形成的经济带,聚集了众多的产业和人口,是我国经济格局的底色。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的主动规划和政策引导,强化了经济带的发展功能,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骨架。那么,我国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和有怎样的解决思路?本刊专访了中国区域科学学会理事长肖金成,从经济带基本概念,历史演进,到未来构想等等进行详细分析,对区域发展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投资界有积极的参考和启发价值。
⬆ “两横三纵”经济带示意图
《中国投资》:经济带在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肖金成:根据区域经济学者的研究,经济要素集聚会带来经济的高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在哪里投资,企业在哪里发展,可以自主选择。获取较高的收益是投资选择的基本原则,因此,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区域政策应顺应这一规律,为经济要素集聚开辟道路。
经济带顾名思义是沿交通干线集聚经济要素,形成一个个城市,不仅使已有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更好的效益,而且有利于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带的形成,主要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有一条可以通航的河流,有一条铁路或一条高速公路,经济要素就会在交通线上聚集,这种聚集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发挥作用,因为交通比较方便,在这里聚集就可以节约很多成本。经济带有时称为产业带,因为沿交通线产业比较密集。产业发展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促进了人口的聚集,大大小小的城市就出现了,所以,经济带有时称为城市带,因为沿交通线城市也比较密集。在交通线上聚集着一个个城市或城镇,城市的规模也比较大,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和周边地区具有明显差异的经济聚集的形态。经济带是由一个个城市和城镇组成的,相对于没有交通线的地区,产业比较密集、城市比较密集、人口比较密集,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经济带和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划分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是不同的,东部地带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地带包括9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带包括10个行政区。很明显,这是三大区域,和我们所说的沿交通线聚集经济要素形成经济隆起带,不是一个概念。
经济带和“十三五”时期推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也是不同的,长江经济带范围很大,包括九省二市,也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区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带,其中包括了沿长江干流形成的经济带,沿沪昆铁路形成的沪昆经济带,沿淮河和汉江形成的沪蓉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区域发展战略的名称,严格来说称为长江经济区更合适。原来把长江经济带分成长江下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长江上游经济区,三区合起来叫长江经济区更合适。长江干流把上中下游区域联系起来,横贯东中西,也就等于把东部、中部、西部联系起来,使区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要素能够在区域之间顺畅地流动。“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编制了长江经济带规划,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布局设想,一轴即长江干流沿线,两翼即沪蓉、沪昆铁路沿线,形成三条经济带。三极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多点即城市群之外的城市,体现了促进要素高效集聚、集中发展的思想。
空间经济学强调集中,未来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大,经济要素快速向大城市集中。但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十几亿人的大国只发展一个城市或几个城市是远远不够的,从空间布局优化的角度,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经济带,强调相对集中,而不是绝对集中,这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交通做基础,要聚集经济要素很难。在原有的交通基础上聚集经济要素,就不需要更多的投入,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发展经济带还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有很大的优势,崛起了多个大都市,原因是借助海运条件,把商品运销世界各地。全世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很多都在海岸线上,因为水运的成本很低。但我国内地也有很多规模比较大的城市,西部也有规模比较大的城市,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长江沿岸是不在沿海的沿海,长江水运成本也比较低,所以长江沿岸还可以崛起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城市。西部地区没有水运条件,但交通比较发达,可以直通中亚、南亚、欧洲,这样就弥补了它的区位劣势。沿着交通线聚集经济要素,有可能在欠发达地区崛起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城市,也能聚集产业。经济带的意义: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托交通干线,加快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二是发挥聚集效应,促进经济要素相对集中,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强调集中;三是发挥纽带效应,把城市群、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
《中国投资》:经济带与发展轴有什么区别?
肖金成:经济带与发展轴是什么关系?在此之前没有人进行区分,有的人用发展轴这个概念,有的人用经济带这个概念,有的文件里也是混用的,有的文件称为经济带,有的文件称为发展轴。很多学者也是混用的,甚至一篇文章里边,同时出现了发展轴和经济带两个概念,没有进行区分,我想他自己也没意识到有什么区别。在区域经济领域,运用概念比较随意,造成社会上对这些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好像怎么说都行。
关于经济带和发展轴,我在空间格局研究时做了区分。经济带是历史形成的,不管有没有规划,有没有政策,交通线上比非交通线上的城市数量要多,规模要大,是交通线起了引领的作用。发展轴带有主观能动性,比如打造一条发展轴,要进行规划,要有支持政策,要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需要主观上努力。本来交通比较便捷,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再加把力让其发展得更好,继续聚集经济要素,发展成经济隆起带,让城市更大更好,让城市更多,让小城镇变成小城市,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这个过程就是打造发展轴的过程。因为要扩大投入,在一个时期内只能选一两条,你不能在所有的经济带上平均用力,平均用力就等于没有用力。也就是说发展轴带有主观性。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重点发展沿海地区,五大特区均在沿海,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并在开放城市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区,在很短时间就崛起了一大批城市,如大连、青岛、宁波、温州、厦门、汕头、珠海、深圳、北海等,在沿海经济带基础上,打造了一条支撑沿海地区的发展轴。长江沿岸城市比较密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是长江沿岸的大都市。事实上,和这四大都市区位相同的南通、安庆、九江、岳阳、宜昌、泸州等城市,也有发展成为300万人以上都市的条件。将长江沿岸打造成为承东启西的发展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可考虑依托陇海兰新经济带,打造另一条东西向发展轴。“十五五”时期,依托京广京哈经济带,打造另一条南北向发展轴,形成“开”字形空间格局。
⬆ 2021年10月20日,重庆果园港(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中国投资》:沿交通线形成经济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肖金成:经济带的理论依据是“点轴理论”。“点轴理论”是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原所长陆大道院士于1984年提出来的。“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就是轴线。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带集聚。聚集为点,扩散为带,从点到带或者从点到轴,渐进式扩散,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点轴理论可以说是经济带的理论依据。成本理论、空间集中理论也是经济带的理论依据。
《中国投资》:中国经济带的形成和研究经历了什么样的演进过程?
肖金成:实际上我国没有有意识地针对经济带去规划。陆大道院士在提出“点轴理论”的同时,提出了“T字型”发展战略,即由沿海为一个战略轴线,沿江为主轴线形成的空间格局。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个一级重点经济带形成“T型”,并在长三角交汇,长江经济带将成渝地区、武汉地区与海岸经济带联系起来,准确反映了我国空间布局框架。
在此之后有人提出“π字形”空间布局框架,就是依托陇海兰新线再形成一条东西向经济带。2003年,我主持研究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的空间结构调整课题时,提出了“开字型”空间布局框架。“T”是英文字母,“π”是数学符号,“开”是一个汉字,依托京广铁路和京哈铁路,形成一条南北向的经济带,变成“两横两纵”。“两横两纵”写进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西部大开发规划中提出的包昆经济带作为一条新的南北发展轴线,就变成了“两横三纵”共5条重点发展轴线。2011年,我主持了国家发改委的重点课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三条新的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渤蒙新经济带、沿边经济带。加上前面的五条,就是“四横四纵”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从珠江口到云南的瑞丽,是中国最南部一条东西向的经济带。渤蒙新经济带从渤海经内蒙古到新疆,铁路已经修到新疆的哈密,从克拉玛依市到塔城的铁路也修通了,哈密到克拉玛依市的铁路已纳入规划。这是一条中国北部东西向的经济带。从塔城到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2019年更名为努尔苏丹)只有300公里,如果修一条铁路,就和欧洲的铁路网连起来了,这是中国到欧洲距离最短的亚欧大陆桥。沿边经济带就是沿边疆公路,选择适宜人生存发展的地方,聚集产业,发展城市,形成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带。
《中国投资》:中国未来会形成那些经济带?
肖金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十四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黄河流域涉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青海九个省份,黄河岸边的大中城市很多,省会城市有济南、郑州、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六个,还有白银、中卫、固原、石嘴山、乌海、巴彦淖尔、包头、乌兰察布、榆林、延安、绥德、吕梁、临汾、运城、韩城、渭南、三门峡、洛阳、开封、濮阳、东营等城市,也可谓之经济带。当然,黄河不能通航,不像长江有一条黄金水道,但沿黄河“几字湾”,有京包铁路、包兰铁路。西部大开发规划中曾提出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经济带。与黄河几乎平行的陇海兰新铁路,也是一条横贯东中西的交通线,在这条交通线上,城市比较密集,城市规模也比较大,东起连云港,西到霍尔果斯,跨度最长,连接的省份最多,发展潜力也比较大,有希望形成一条重要的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都是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有沿海经济带和京广京哈经济带、包昆经济带。加上长江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通称为“两横三纵”,“十一五”规划就已明确为国家重点开发轴带。
为了巩固边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我们提出把沿边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沿边经济带涉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八个省份,应以沿边地级市为单元,增强边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产业的吸引力和人口的集聚力,根本改变边疆城市小而弱的情况。加强城市之间的通达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在边疆地区发展现代化城市是巩固边疆的重要举措,辽宁的丹东、吉林的延吉、黑龙江的黑河、内蒙古的满洲里、新疆的北屯、霍尔果斯、喀什、和田、西藏的林芝、云南的瑞丽、广西的东兴等生态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均比较好,可重点发展,据此可与相邻国家的相邻地区开展国际次区域合作,在实现富边、安边、固边目标的同时,实现安邻、睦邻、富邻的目标,并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点。
上述经济带都是国家层面的,跨越了很多省份。经济带是分层次的,比如沪昆、沪蓉、京沪、京九是次一级经济带,省级层面、地级市层面也会形成不同层级的经济带。
《中国投资》:经济带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肖金成:因为国家层面的经济带都是跨省的。经济带依托铁路、高速公路、航运、管道等运输方式发展起来,但这些运输方式能不能发挥综合效应?交通是条条管理,有很多的条条,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更密切一些,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相互衔接,使物流的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我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济带的要素聚集,还属于自然状态。国家层面的经济带都是跨省的,很多城市在交通线上,但对一个省来说就是一条通道,意义并不十分明显。因此,国家应重视,依托交通线聚集产业,发展城市,将其作为发展轴来打造。我国的城市都是省会城市比地级城市的规模大,地级市比县城的规模大,县城比小城镇的规模大,而非沿交通线崛起一个个节点城市,城市之间形成比较密切的联系,继而形成一个个产业链条。
直辖市比省会城市规模大,省会城市比地级城市规模大,除了沿海几个城市有例外之外,其他的基本上没什么例外。即使是沿海城市,除了青岛比济南的经济规模大之外,其他沿海城市的经济规模都没有超过省会城市,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城市,传统城市就是靠政府养的城市,政府高一级,城市规模就大一些。靠产业发展建设的城市叫现代城市。未来要发展靠产业支撑的现代城市,而非靠政府养的传统城市。
编辑 | 青 禾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