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采东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综合处干部 图片提供|杨采东
导读
●以工代赈,解民所困
●易地搬迁,济民所需
●创新突破,助民所愿
⬆ 古蔺县2020年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航拍图
1984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四川以工代赈扬帆起航,全省以工代赈系统的同志们立下无声的誓言:始终把造福群众摆在第一位,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摆脱贫困决不罢休!他们把全省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以工代赈开发式扶贫主战场,以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为工作重点,坚守“赈”的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描绘了一幅近40年的以工代赈开发式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壮美画卷。
⬆ 旺苍县高阳镇大茅坡以工代赈精神石碑
⬆ 利用施工场地现场进行技能培训
以工代赈,解民所困
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40年来,四川以工代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先后采取粮棉布、中低档工业品和以工代赈资金等方式,实施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及于民。在广元大茅坡,三十载久久为功,变荒山为梯田,建茶园以富民,诞生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以工代赈精神永载史册;在甘孜州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尚巴甲”(百桥)工程的建成,让60多万涉藏地区农牧民“夏天溜绳索、冬天踏冰面”的出行方式成为历史;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以工代赈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重灾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灾区华丽蝶变,再现美好新生活;在大小凉山,以工代赈项目志智双扶,鱼渔双授,惠民生暖民心,助推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彝族同胞生产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在旺苍县、通江县,率先实施全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先后在全省实施以工代赈示范村222个,示范片42个,积极助推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期以来,全省全力探索推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的创新拓展赈济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以工代赈如涓涓细流,润民无声,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 务工群众笑脸
⬆ 马蓉(右一)到阿坝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易地搬迁,济民所需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自2001年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四川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和“头号工程”,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全省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849亿元,搬迁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96.6万人。2008至2012年,在阿坝州大骨节病发病最集中和最严重的壤塘、阿坝等县,投入11.3亿元,易地搬迁7.7万人,易地育人2.64万人,有效控制了病情蔓延。“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37.93万户,136.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使命在肩,冲锋在前。为啃下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为坚决打赢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成立专班深入昭觉、布拖、金阳、美姑等县蹲点督战。2020年6月底,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工程全面完成。
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四川召开。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调研视察,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广元市人民政府以工代赈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激励表扬;由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制作的叙永县江门古寨和昭觉县沐恩邸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沙盘模型、反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成效的宣传片《搬出大山》,先后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奋进新时代”等国家大型主题成就展展播,引起极大反响。站在新的起点,四川以工代赈助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创新突破,助民所愿
40载风雨兼程,40载奋楫笃行。四川省以工代赈“赈济”工作硕果累累,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6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分别作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省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度、2022年度省级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综合评价中获得“好”等次;2次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5次被评为省发展改革委“十佳处室”,4次被评为省发展改革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020年以来,四川坚持人民至上宗旨和信念,创新完善以工代赈制度体系,创新推进村民自建工作,创新打造劳务报酬“一卡通”发放平台,切实让基层组织和当地群众转变为项目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四川各地广泛采取村民自建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新路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斗正未有穷期!四川以工代赈40载辉煌,是由一代又一代以工代赈工作者创造的历史画卷,故事应得铭记,精神值得弘扬。以工代赈四字重千斤,重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四川以工代赈将进一步坚持“赈”的初心,体现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和担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赋能群众增收。四川以工代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制度、推广制度,通过落实制度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更广泛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工作,让更多需要赈济的群众得到有效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