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余霖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综合处二级主任科员 李庭博 四川省以工代赈办公室综合处干部 图片提供|王正杰
导读
●调度机制的建立过程
●调度机制具体操作
●调度机制成果运用
四川以工代赈项目调度机制是四川以工代赈“五大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机制的建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及时掌握以工代赈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全面推动项目实施严格落实以工代赈政策,为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提供了坚实的数据、进度和决策支撑。
⬆ 工作人员在线统筹调度
调度机制的建立过程
2020年10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工代赈项目推进情况月通报机制的通知》,该文件在此前月报表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工代赈项目月通报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工代赈项目调度机制基本框架。月通报机制的调度内容设置以工代赈政策落实、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四川省投资项目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事项23项。这一阶段的调度工作主要涉及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进展、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培训情况和产业结合情况。
随着以工代赈政策内涵的丰富和以工代赈工作的扩展,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又相继印发了《关于调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调度方式的函》(2022年7月22日印发)、《关于抓紧做好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相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9月5日印发)等与调度机制建设相关的文件,基本形成了以工代赈三大块内容的调度机制。2023年1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实施以工代赈调度工作的通知》,在已建立的相关调度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将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项目的调度工作进行统筹,优化调度内容,减轻基层负担。
从2020 年20月至2023 年1月,四川以工代赈项目调度机制统筹考虑国省项目调度需求和市县工作负担等因素,调度工作更加聚焦落实“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和调度实效。
⬆ 工作人员现场核实调度数据
调度机制具体操作
专项资金项目方面,各市(州)每个月分年度填报调度表,原则上本年调度本年度和上年度实施的项目。调度表结合以工代赈工作实际需求设计了14大项50小项,对项目全流程进行调度。设计资金支付率、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等百分比数据项,宏观把控项目进度、政策落实情况;设计“支持易地搬迁安置点情况”板块,关注以工代赈和易地搬迁帮扶后续扶持衔接的情况;在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和组织务工情况板块细分受益人群,在关注重点人群(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人群)、特殊群众(半劳动力、弱劳动力)的基础上,加入受灾受疫情影响滞留群众情况;针对项目长效,设计公益性岗位设置数量、产业技能培训人数、项目建成后折股量化年分红额等项目与公益、产业相结合的数据项。在2023年四川省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全面上线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后,调度表中劳务报酬发放额以“一卡通”平台数据为准,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调度工作数据真实性,进一步维护群众利益。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方面,调度表由“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情况表”(以下简称“情况表”)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已实施项目年度项目清单”(以下简称“项目清单”)两张表组成,情况表和项目清单内容均为填报年度项目内容,情况表按月报送,项目清单按季度报送。情况表和项目清单沿袭专项资金项目调度大方向,重点关注带动群众就业人数、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和就业技能培训情况。情况表分项目所属领域统计总数,项目清单是情况表的细化,将重点关注内容细化落实到各个项目当中。从2023年开始,项目清单采取“季度只进不出、年度统一汇总”的原则,严控个别项目“抓不实”、“耍滑头”,只占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的政策便利,而不落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不得低于财政投入的10%”的政策要求。
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和其他项目方面,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分为国、省重点工程和市、县重点工程,其他项目是其他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对于此两类项目,主要是调度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当地群众务工带动数和技能培训数等以工代赈政策核心内容。
调度机制成果运用
四川以工代赈五大工作机制不是孤立运行,就项目调度机制而言,项目遴选机制为调度机制提供了调度对象,劳务报酬“一卡通”平台为调度机制提供了务工人数、劳务报酬发放金额等内容的数据支撑,调度机制又为项目全覆盖监督检查、项目全面验收和项目遴选提供了数据依据。调度机制是项目管理好的基础性机制,在每月的调度工作完成之后都会形成当月《全省以工代赈工作调度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核心目的是推动地方规范好项目实施、落实以工代赈政策。
锚定时间节点,助推项目建设有序。问题通报板块是《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在相应时间范围内完成相应工程进度的项目纳入问题通报对象。一是项目未及时开工的纳入通报范围。在项目资金下达3个月内(高原地区可放宽至4个月),项目若未开工,纳入通报范围。二是将项目未及时发放劳务报酬的纳入通报范围。在项目开工后2个月内,仍未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劳务报酬的以及后续未能通过“一卡通”平台按月发放的,都纳入通报范围。三是将项目未按时完成施工的纳入通报范围。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赈〔2020〕92号)要求,原则上以工代赈建设期限为一年。因此,对于开工后一年仍未完工的项目,纳入通报范围。四是将项目未及时验收的纳入通报范围。对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高原地区可放宽至4个月)未完成项目县级验收的项目,纳入通报范围。
抓住关键矛盾,强化“指挥棒”作用。问题通报是以具体项目为通报对象,但影响的是项目所在市(州)和县(市、区)的综合成绩,并进一步影响下一年度各项考核和项目遴选。一是影响项目所在市(州)当年以工代赈成效综合评价。市(州)反馈调度数据的及时性、真实度等以及问题通报情况都会作为当年以工代赈综合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综合成效评价结果抄送各级人民政府,并将评价结果较好的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政府办公厅进行表扬。二是影响项目所在县(区、市)次年项目遴选。若县(市、区)有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被通报,则该县(区、市)所有参加次年中省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遴选的项目都会扣除一定分数。
注重数据分析,优化项目宏观管理。四川是一个多个民族、多种地形、多种气候、多层收入人群聚合的省份,通过对调度数据的分析可有效地建立各类项目管理模型。以工代赈项目务工组织采取自愿报名,集中组织的方式,通过对每月务工群众人数的分析,可以判断当地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能间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如高原地区群众在每年夏季务工人数明显减少,主要原因就在于群众更愿意参与挖虫草、采菌子等高产值的工作;通过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项目建设周期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明显体现以工代赈村民自建与其他方式的优势,特别是在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带动群众人数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用以检验政策效果,并运用到后续的项目下达和政策制定当中,充分保障以工代赈政策的赈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