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杨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项目推进服务中心主任 图片提供|孟杨
导读
●高点定位打造特色项目
●村民自建重点工作开展
●严格落实以工代赈赈济政策
●多管齐下提升赈济实效
在2018年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后,北川县致力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探索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新路径。2021年,北川县将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的“以工代赈蓝莓产业发展配套基础项目”与“‘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有机结合,以以工代赈为引领,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拓宽筑牢了增收之路,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石。
⬆ 以工代赈项目成果:蓝莓产业园成果展示
高点定位打造特色项目
北川县福田村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可用非耕地3376余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该村把蓝莓种植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现已发展蓝莓2300余亩,但种植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2021年7月,成功争取了国家试点以工代赈项目给该产业进行配套。为将蓝莓产业种植区基础配套设施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实施好,发挥赈济效应,福田村按照自建方式实施。项目高速、高质、高效的实施,实实在在带来了社会效益,成为一项多方共赢的民心工程,为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北川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蓝莓种植,在前期于漩坪乡敏溪村和永昌镇新华村试种获得全面成功的基础上,在更具地理优势和规模效应的永昌镇福田村开发建设“福田里”蓝莓产业示范园,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通过三产联动打造集蓝莓种植、观光采摘、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特色民宿、乡村地产、康养度假为一体的城乡融合综合体项目,着力推动当地农旅、文旅、现代精品农业高质量发展。
⬆ 北川县福田村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过程
村民自建重点工作开展
(一)扎实开展前期工作
以工代赈试点项目申报后,福田村村支两委通过调查摸底,针对村内群众基础良好、施工机械资源丰富、工程技术人员众多的情况,决定采取村民自建的方式实施试点项目,随即组织群众协商议事,统一思想认识。一方面召集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议事,就实施自建项目的条件、过程控制、股权量化、投工投劳、村民受益、道路维护等细节展开充分讨论,得到了全体党员干部的一致同意。另一方面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召开一事一议会议,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论证可行性,得到群众认同,并达成自建共识。“上下同欲者胜”,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确保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赈”的政策精神落实,确保群众长期受益,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村以工代赈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村理财小组对项目财务进行监督,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负责项目的材料选购、询价、运输、保管、纠纷排解及监督工作。组织机构的健全,为项目高效实施奠定基础,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稳步实施村民自建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北川县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以工代赈试点项目领导小组。
县政府安排了15.45万元培训专项资金进行技能培训。聘请绵阳市天龙晟筑职业培训学校对福田村189人进行了为期8天的砌筑工、混泥土工、病虫害防护等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培训人员统一颁发了毕业证,让群众持证上岗。项目开展过程中,除了上岗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为了提高学员学习成效,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务工群众对施工安全、墙体砌筑、混凝土浇筑、模具搭设等技能逐步掌握,既提高师资利用率,又让学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考虑到务工群体存在部分弱劳动力,因此也设置了弱劳动力特殊岗位,提高务工群众参与率。项目工程完工后,设置了蓝莓产业园区管理维护岗位,让部分务工群众可以就近就业,提高了部分务工群众的收入。
村民自建,一是节省了项目费用。采用一事一议制度自建项目,由村内群众实施,村民自己监督,村内组织协调,实实在在地节约了项目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节省了建设时间,采用村民自建,不经过挂网招标、审查多家资质、技术交底、入场踏勘等程序,省去了调解涉路涉林纠纷时间;村干部积极作为及时帮助解决技术上、协调上的难题;经简易对接论证后可作一定范围技术微调。多项举措将工程时间压缩到最低,实现了提质增效。二是扩大了基层民主。通过自建,群众在项目建设如何办、如何办好这一重大事项中,充分行使了发言权、建议权,说话管用、当家做主,体现了主人翁地位,激发了当家做主意识、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三是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自建过程中,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充分尊重民意,得到了群众乐于支持、大力支持,集中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营造了干群一家和谐氛围。
严格落实以工代赈赈济政策
该项目按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开展综合试点。牢牢抓住以工代赈工作“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群众是根本,项目是载体;组织群众工作千万不能放手”的原则,北川发展改革局和人社局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北川2021年以工代赈蓝莓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试点项目技能培训”,聘请绵阳市天龙晟筑职业培训学校老师对189名村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该项目共吸纳当地556名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包括1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脱贫户10名,监测户2名,半劳动力、弱劳动力40名)。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务工人员331人(含项目管理人员5名,大工66名,小工251名,杂工9名),企业组织苗木种植和土地培肥务工人员235人。现已发放劳动报酬180余万元,占中央预算内资金的22.5%。劳务报酬按时发放,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务工积极性,促使村民自建积极健康发展。黄正贵既是低保户又是残疾人,该项目的实施让他有了务工的机会,村上安排他到工地上指挥车辆,每天160元,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取了7000元的务工报酬,让他知道了以工代赈项目就是为群众谋福利的项目。邓明太是以前的贫困户,现在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是因为年纪大,没有技术,收入来源有限,组织他到项目上进行务工,干点小工事情,每天160元,现在已经挣到了5000元,让他感受到了党的关怀,感受到了以工代赈带来的政策。
多管齐下提升赈济实效
目前示范园已种植蓝莓1900余亩,完成项目投资4350余万元,其中以工代赈项目资金8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450万元。项目推进过程中,以工代赈负责土地整理600亩、生产便道12.82公里、排灌渠道7.7公里、山坪塘整治10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蓝莓种苗栽种18万株、土地培肥800亩等。各参与方各司其职又积极联动,确保了建设进度和效益的最大化。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一定程度畅通了当地群众与外界互通的渠道,特别是沟通了少数民族的向外发展渠道,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
在“福田里”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五金带农益农”机制:一是农户与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收“收租金”,收取租金100万元;二是农户根据生产需要在基地务工“挣薪金”,挣得薪金30万元;三是农户通过从公司手中回包蓝莓生产管理“得酬金”,得到酬金50万元;四是村企合作将项目补助投入量化为股权,帮助农户“分红金”,分得红金27万元;五是当地群众通过种植盆栽蓝莓、发展庭院经济、经营农家乐等“赚现金”,赚取现金70万元。推行这一机制,确保了“一举三得”:一是企业自身有了快速的发展;二是脱贫户有了增收的渠道,三是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益,按照3%、3%、5%的分红,三年时间将增加集体收入13.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