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晗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 管淑君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读
●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基础及有利条件
●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快渤蒙新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
●促进渤蒙新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渤蒙新经济带”,“渤”就是渤海,“蒙”是内蒙古,“新”是新疆,是横贯中国北部的东西向经济带,连接了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哈密、克拉玛依、塔城等十余座城市。随着临哈铁路、克塔铁路的相继通车,渤蒙新经济带在集聚经济要素、形成东西运输大通道上的作用愈发重要。
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基础及有利条件
(一)地缘优势和生态屏障作用突出
对内来说,渤蒙新经济带横亘东西部,跨越河北、内蒙古、新疆三省,连接京津冀、呼包鄂榆、天山北坡三大城市群,沟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经济带和沿边经济带,是西北等地区能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东部地区转移和交流的中转站,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中,在统筹东中西,构建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外来说,渤蒙新经济带靠近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同时拥有渤海湾各大港口,在南北海上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推进西部地区逐渐变身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蒙新地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渤蒙新经济带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生物和矿产资源丰富
渤蒙新经济带跨越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有“天然基因库” “动植物天堂” 等美誉。同时,渤蒙新经济带也是中国矿产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稀土、煤炭、石油、天然气、锡、石墨、云母等自然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优质的资源基础。如巴彦淖尔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是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可利用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石墨矿资源已探明储量7528万吨,硫铁矿储量居全国首位,铅、锌、铜储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包头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已形成从基础科研、开采、冶炼到研发、加工、应用和贸易等完整的稀土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包头钍资源保有量居世界第二,核资源保有量列国内前茅,周边铀浓缩物、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
渤蒙新经济带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饮食文化受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丰富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瑰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新疆的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伊犁河谷等景色独具,内蒙古则以草原、沙漠、胡杨林等景观著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民族文化和边塞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人文历史与自然风情交相辉映,构建了渤蒙新经济带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
首先是农业较为发达。蒙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原面积广阔,优质牧草种类多,可供畜牧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极其丰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畜禽优良地方品种,这些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大都具有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强的显著特点,在奶、肉、毛、绒等方面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良好性状,从而构成了经济带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畜禽品种基因库。同时,经济带有广阔的耕种面积,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为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是制造业特色明显。内蒙古和新疆是全国主要的能源大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2023年上半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6%和5.4%。同期,内蒙古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6%、21.0%和18.7%,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而环渤海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以及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制造业集聚区。
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水平较低
第一,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铁路运输的速度慢、容量小,导致物流成本高昂。此外,公路运输也受到限制,经济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对物流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尚存在不少“断头路”“瓶颈路”“低速路”问题亟待解决;第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低。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有待提升,部分乡镇未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部分旗县及部分口岸仍未有铁路通达,通用机场建设还不充分,通航运营距全域化、体系化还有差距;第三,枢纽建设相对滞后。还没有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辐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第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区域性中心城市一般指城市群和都市圈之外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可将城市群、都市圈之外的地区应把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地区政府、自治州和盟政府所在地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1),渤蒙新经济带上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只有秦皇岛、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4座城市,50-100万之间的只有承德市,其他都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小城市,经济带上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同时,GDP总值全都低于300亿元,没有支柱型产业,总体来说经济实力并不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加强,区域服务职能相对较弱。第二,城镇布局不合理。由于地广人稀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城镇布局分散、相距较远,城市数量少、规模偏小,经济联系较弱,导致人口和城镇发展空间分布不匹配。第三,县域和小城镇发育程度不高。沿线城镇建设规模小,公共服务配给水平较低。
(三)跨区域合作机制未形成
渤蒙新经济带跨天津、河北、内蒙古、新疆4省(直辖市、自治区),各城市也是相互独立的行政区,由于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和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追求,地区分割和缺乏合作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经济带横跨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各城市地形、交通、生态条件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难度相对更大。如何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对话合作,构建高效顺畅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发挥发挥经济带内各城市的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成为经济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困境
渤蒙新经济带城市大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作为主导产业。随着资源枯竭、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生态遭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渤蒙新经济带上的城市发展受到桎梏,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已提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探索资源型城市的再生式健康转型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诅咒”,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对于解决城市自身发展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加快渤蒙新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渤蒙新经济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渤蒙新经济带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科学构建流域空间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仅能够为全国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提供新模式,同时对于提升我国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加快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基于渤蒙新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加快这一地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陇海-兰新、包昆国家级发展轴以及与沿边经济带的联系,有利于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高效自由流动以及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进行配置,从而有利于自由、开放、平等、有序的跨越行政区、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有利于统筹东西的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
(三)有利于深化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合作
构建渤蒙新经济带,以深化区域合作为主线,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不仅可以使经济带减少发展中的相互掣肘,实现合作共赢,而且可以为省际交界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省际交界地区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
(四)有利于加强次区域合作交流
渤蒙新经济带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与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推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创建开放经济新体制”“打造内陆沿边开放新高地”三大战略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载体之一,是我国向北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区,加快渤蒙新经济带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对于深化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发挥内外引领的枢纽作用,构建面向西北亚、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壮大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经济区内,中心城市的“发动机”作用都不可或缺。渤蒙新经济带国土面积广阔,天山北坡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发育还不是很成熟,难以带动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之外的地级市的中心城区、自治州和盟政府所在地都有条件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渤蒙新经济带拥有10个地级行政区,其中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内,呼和浩特和包头城市人口超过100万,具备一定的辐射能力,其他城市均为小城市。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使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成为辐射带动渤蒙新经济带发展的动力源。经济要素聚集能够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当其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时,城乡分工就不断深化,就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从而达到反哺的效果。要增强中心城市对经济要素的吸引力,首先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提升服务功能,涵盖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商贸、居住等多项人文、生活需求方面,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最后是要完善生产性服务功能,改善营商环境,构建高水平产业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培育经济增长极是指通过特殊政策和资金支持根本改善某一个面积较小地区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要素向这个地区快速集聚,经济快速增长,很快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培育经济增长极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如深圳、浦东等特区、新区等,多数都比较成功。渤蒙新经济带范围大,总体上属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经济增长极的可能性不大,应当通过重点投资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各市州盟应把地级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各县旗应把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极来培育,面积不一定很大,关键是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改善服务,吸引产业,增加就业,支撑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发展。
(三)打造欧亚大陆桥国际枢纽
克拉玛依市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中段,东与我国内地城市,西与中亚、欧洲城市连接,北部可通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向南经过喀什与巴基斯坦瓜达尔联通,处于“一带一路”辐射区域,是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的交汇点。巴彦淖尔是华北通往大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北与蒙古国有369公里的边境线,并且有一个常年开关的国家一类口岸,甘其毛都口岸是国家和内蒙古向北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口岸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巴彦淖尔发挥沿边及口岸优势,共建开放合作高地,全方位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塔城是我国与中亚乃至欧洲对外贸易的重要陆路通道,通商条件优越,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同时,塔城拥有面向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口岸巴克图口岸,也有国家1992年首批设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具有明显的区位、政策等优势。因此,渤蒙新经济带本身具备打造欧亚大陆桥国际枢纽的区位优势,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四)积极培育城市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城市群是一个具有合理结构的有机体,具有单个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优势,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所当然的“核心区”,因而在经济带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渤蒙新经济带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内,能够接收到来自北京、天津的辐射带动。而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的人口不足300万,城市规模较小,辐射带动作用较弱,虽然在政策上已有天山北坡、呼包鄂榆城市群,但实际发展过程中还不够成熟,要促进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群构筑经济一体化的新平台。要把城市群的发展与渤蒙新经济带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促进这一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并通过城市群的结构优化,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渤蒙新经济带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城市群的空间聚合、核心城市的引领、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合作与对外的辐射带动。
(五)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时期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首先要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承载力,重建绿水青山,并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以绿色为新动能,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专项资金,提高补贴比例。同时,要强化产业转型,着力调整结构,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一方面,促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和工艺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打造若干个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
促进渤蒙新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渤蒙新经济带的发展,可从优化核心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着手,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
加快经济带统一市场的形成。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的流动性增强。经济带要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阻碍和干预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破坏市场公平竞争、造成资源浪费、阻碍科技进步,要破立并举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区应充分考虑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破除自我封闭市场。二要打破垄断,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做好区域发展规划协调与对接。加强区域合作规划的编制和对接,统一各地区在区域合作方面的认识,明确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确定区域合作的主要任务。加强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对接,明确各城市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研究和制订经济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交通规划的编制和对接,依照快速客运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与集装箱运输系统建设要求,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的建设项目加强对接,做到规划统一、同步建设。
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经济带内各地市县应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对话合作,构建高效顺畅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建立省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对区域重大合作事项的决策、推动和协调,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凡是跨省的区域合作,就需要在省级层面建立省级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设立区域合作办公室。支持组建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引导社会组织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借鉴长三角设立“合作与发展共同基金”的经验,在渤蒙新经济带内部设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跨行政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协作等合作共建项目,使其成为促进合作的重要支撑。
(二)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呼伦贝尔、包头、唐山等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合作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也就是要发挥都市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应加强都市圈内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突破交通方面的限制,以“同城化”为目标,提高城市之间交通的联动性、交通运输的效率以及舒适度,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等,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促进核心城市产业链条向周边城市和城镇延申,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圈,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管道与纽带。建立多层次协商机制,确保各行政主体之间能够相互配合;落实责任主体,建立都市圈规划与建设的协调机制,推进都市圈深度合作。
(三)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经济带要加强同中亚和西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可以从推进次区域合作着手,即一个国家的地区和相邻国家的相邻地区进行合作,例如和蒙古的交界地区展开合作,和哈萨克斯坦靠近东部的地区展开合作。范围可大可小,层次可高可低。次区域合作是相对于国际区域合作而言的,大范围合作比较困难,小范围合作就比较容易。渤蒙新经济带拥有对外贸易的区位优势,如新疆的克拉玛依、巴彦淖尔、塔城等,通过国家和地区的鼎力支持,使这些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促进渤蒙新经济带沿边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保障国土安全和边疆稳定的战略性支点。基于经济带城市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和其他相邻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或者合作架构,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外交部批准后实施。另一方面推进边疆地区与相邻国家的相邻地区展开合作,从经贸合作入手,推进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升级,创造条件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要求,在基础设施上,一方面加强经济带与内陆沿海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渤海湾海空港口的优势,推进通道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沟通联系,实现中国与中亚、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东欧、中国与西亚物流通道尤其是铁路通道的互联互通构建连接欧亚的通道大枢纽;在生产贸易上,争取国家支持,构建中欧、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和生产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及全球最优秀的采购网络、分销网络、结算体系云集经济带,着力发展经济带本地生产贸易、经济带以外地区的离岸贸易、电子商务等在线贸易等多种模式,积极与相关国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共同扩大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及周边国家间双向贸易的规模。在政策沟通上,发挥地缘优势,实现与上述地区相关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物流通道、铁路通行、口岸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对接,率先扫除我国与相关国家间通关制度不配套、通过不规范及海关、检验检疫部等部门协作不力等造成的通关不畅问题,并探索基于安全监管下的跨境通道合作新模式。在货币流通上,积极与中亚地区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推动双方间贸易融资、投资等方面的发展;在民心沟通上,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积极拓展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扩大人员来往规模,在交流互动中推动双方间的民心互通。
(四)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交通网络系统使其更便捷、发达,推进对外和对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一是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提升通道内公路、铁路技术等级,推动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机衔接,畅通通道瓶颈,提升通道能力,逐步形成内畅外联、高效可靠的综合运输通道。二是建设开放型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面向全球、联动周边、辐射内陆的交通网;加强同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在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铁路联运、跨境寄递等方面的衔接,推动启动跨境桥梁、通道建设;依托呼和浩特、包头等国际航空口岸,积极开辟国际航线,形成辐射世界发达经济体、国际旅游热点城市的航空网络,打造区域性门户航空枢纽,有序推进运输机场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依托国际运输双边多边协商机制,促进渤海湾港等重点口岸运输金融、运输保险、运输信息咨询、运输科技等高端运输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