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深入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构建“4大板块”+“3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与东部优先发展战略一起构筑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总体区域差距继续呈现缩小态势。区域发展的进一步均衡,充分发挥了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了社会生产要素在空间要素的合理流动,推进区域间的合作和良性互通,加强了区域经济的协调。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科学有序推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是《中共重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三五”期间优化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发挥区域发展潜能、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以优化区域空间发展结构、推进转型升级、增强承载潜力为重点,实现区域空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现状
“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总体战略更加完善。在“4大板块”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3个支撑带”战略,形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大战略。
其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突破式发展,生态脆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从经济领域来看,经济水平趋势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资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动力已经逐步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东北振兴取得了重大进展。东北地区依托自身重工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技术更新换代,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过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部地区加速崛起。通过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东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中下游产业建设,高附加值集聚优势开始逐步显现,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城镇化和环境保护逐步推进。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进入新阶段。随着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等4个自贸区的相继建成以及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在东部地区的继续扩大,东部地区将进一步在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引领全国发展。
从统计指标来看,“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总体高于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将在未来进一步缩小。其中,部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例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由于大基数效应及其他诸多原因,近年来增长率明显落后中西部地区。这一格局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一方面,20世纪末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策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战略,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发展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区域间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得到优化。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寻求经济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加速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成熟。特别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3大战略的基本成型,与4大经济板块共同构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格局的重点任务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重点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实现发展重点的差别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推进区域经济格局的优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在现有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深入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构建“4大板块”+“3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一是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形成均衡化、网络化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议》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区域发展空间的总体布局。
二是培育发展重点城市群,打造人口和产业承载新空间。《建议》提出“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明确了今后5年的发展重点。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重点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功能,推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优化城市群内部分工合作,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彰显的新型城市群。
三是要打造一批中心城市和重点经济区,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节点。《建议》提出,“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职能;推进重点地区一体发展,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新的中心城市,培育形成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同时加强城镇之间的要素流动和功能联系,促进产业协作、功能互补,形成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区。
四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拓展农村发展空间。《建议》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明确了拓展农村发展空间的路径。“十三五”期间,我国进一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政策措施。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增强农村地区发展能力。
我国主要区域经济格局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为完成区域经济格局的4大任务,我国主要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清晰,重点将进一步突出。从4大板块来看,我国“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格局将进一步演变,形成横贯东西、连通南北、覆盖全国、辐射世界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完善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完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自生能力和竞争力。培育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完善西部地区内部亚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序开发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水平和投入效率,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4类地区”的开发区和扶持政策,促进“4类地区”的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针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实行地区互助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扶贫开发政策。
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着力保护好生态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继续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能力,巩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经济带,落实长江经济带的规划,以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联动。
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积极发挥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潜能和制度创新的示范功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方面走到全国前列。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升级,着力培育东部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着力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建设好上海自贸区,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成功经验。着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土地、海域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作者单位: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