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咨询业的“十三五”

咨询业的“十三五”

文/ 刘洁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时候过时的规范会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

没有创新就没有咨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咨询行业作为典型的智力型产业,创新更是其本质要求。咨询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思维,要善于打破固有观点的束缚,了解并把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应当是一条基本要求。以我国的工程咨询来说,项目评估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业务内容,评估当然要以技术规范作为依托,但规范往往是若干年前制定的,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有时候过时的规范会成为技术创新的障碍。

前几年有一个海上浮动平台项目,这个项目打破了传统海上平台的设计,采取桁架式结构,以300米为标准,可以拼接到600、900甚至3000米长,达到起降飞机的标准。但在评估时,有专家提出我国的船坞标准只有300米长,像这种超过300米的大家伙是无法在船坞生产的,建成后下水就成了问题。结果当时这个项目似乎没有顺利通过,大概也没有拿到国家的项目补助。然后时隔不久,我就看到这样一段视频:浙江的一个小渔村,一艘货轮在岸上建造完毕,巨大的船体下面塞进若干圆柱形气囊,气囊充气之后,货船就像走在滚木上,徐徐入水,鸣笛而去。老实说,这真是颠覆三观,让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什么叫做“智慧在民间”。话归正题,据媒体报道,当年被专家置疑的桁架式浮动平台已经开始兴建了。

讲这个例子不是要贬低专家的水平,而是想说明搞咨询这一行,思想解放和思维创新有多么重要。如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了,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更不要说所有新技术的出现本来就是要突破旧有规范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新”。看不到这一点,只拿设计标准来套,那就不叫评估,更不能叫咨询,只能叫审查。

 

凭本事吃饭也不容易

中国工程咨询行业的兴起与壮大,得益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先评估,后决策”,将咨询作为国家决策的必要环节和必走程序,实际上以行政手段保证了咨询业的大发展。世易时移,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咨询业,走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咨询业,又遭遇简政放权的冲击。“黄鹤知何去”,咨询将何往,成为业内人士的困惑。

如果简单梳理我国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历程,其实不难看出,它走过的恰是一条从行政性垄断到市场化竞争的发展之路。以中咨公司为例,1985年国家计委明确要求凡是大中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一律先经过中咨公司的评估,然后再确定是否列入国家计划。20年后,2004年国家启动投资体制改革,咨询评估引入竞争机构,39家咨询机构引入国家发改委委托评估的短名单,现在又增至43家。一方面能分蛋糕的越来越多,一方面可分的蛋糕越来越小,估计到“十三五”,工程咨询业将迎来充分竞争的历史时期,这将是福是祸尚不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大势不可逆转。

既然大势不可逆转,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

审批程序的简化和审批权限的下放,客观上为咨询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地方政府在获得更大审批自主权的同时,也担负了前所未有的审批责任。过去省一级的发展改革部门更多是充当“二传手”角色,把省里的项目收集上来,然后转报到国家层面上去,接下来就是分项目资金,搞省内平衡。风险国家担着,责任国家负着。今后就不行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办,责任要自己扛。这时候,作为第三方的咨询机构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应该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成长,我国的工程咨询机构已经练就了一些本事,找饭吃并不难,难就难在找来的饭怎么吃。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一些地方领导“长官意志”甚为强烈,行政干预咨询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领导知道咨询是不可缺少的程序,不敢不走;同时又要把自己的政绩观强加于咨询机构,甚至以一己之言擅自改变经过论证的咨询意见。

比如,某省一知识城的建设,经过了数年的咨询论证,原来的规划里没有开挖人工湖的内容,但某人当了市委书记后生生要求在核心地段引水进来,开挖一个人工大湖,还要堪比西湖。幸好工程刚刚启动,这位书记就被“双规”了,挖湖壮举自然停止,但这种“书记独断”的现象恐怕不是个例。

遇到这种情况,咨询机构就面临两难境地了。一方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收了东家的钱,就得替东家办事,人家书记市长要求多谋划一些项目,咨询机构不能不听;另一方面,若这些项目不适合当地实际,或者不符合国家政策,作为一家公正的咨询机构又不能听之任之。听或不听,都是个问题。

 

独立公正才能科学可靠

“独立、公正、科学、可靠”,是咨询行业的价值观,基本的一条是独立。这种独立,绝不是简单理解为经济上的独立。诚然,经济能独立,政治上才可能有地位,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但实际上咨询机构是不能自己印钞票的,必须要有财源,或者拿国家的钱,或者拿企业的钱,或者拿地方政府的钱,总之都是挣别人的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一种原则,一种价值观,而人格与精神的独立,就是“道”。我虽然合法地拿了你的钱,但并不依附于你,我可以帮助你做事,但你不能左右我的判断。这一点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实难。

有过这样的例子,一家咨询机构为一个处于国家生态保护区的某市编写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地方领导强烈要求安排一些矿产资源开发加工项目,还美其名曰“绿色矿产”。为了体现业主的要求,编制单位就照单办理。结果可想而知,到了国家评审时被专家一顿狠批,不仅方案没通过,连咨询机构也跟着吃了“挂落儿”。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所谓咨询价值的问题。什么叫有价值的咨询?就是人家没想到的,你替人家想到;人家想不出办法的,你替人家想出办法;人家想对了的,你替人家完善;人家想错了的,你替人家纠正。这才叫有价值的咨询,体现的是咨询的价值。为国家负责,为业主负责,这是咨询机构所谓诚信的内涵。如果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办,那还找你咨询干啥?也许有人说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听业主的话,就挣不到钱呢。可是,一个没有独立精神的咨询机构,谁会甘心把钱给你呢?一锤子买卖做不好,有些钱也是挣不得。

佛教讲慈悲。眼前有坑,我劝你不要走,这是慈;你非要往里跳,我只能把眼闭上,这是悲。搞咨询不能是传佛教,不能把眼闭上,而要把你从坑边拉回来。因为佛是出世的,咨询是入世的。

从逻辑上讲,只有人格与精神独立,才能够客观公正;只有公正,才有科学;做到科学,结论才能可靠。所以,“独立、公正、科学、可靠”,这8个字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缺一不可。这也是咨询行业三十多年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不能说中国的咨询市场是完善的,但应该看到它还是逐步向善的。实际上,咨询机构自身的诚信建设,又何尝不是为这个市场注入正能量呢?

马上进入“十三五”了,新常态下会出现很多新问题,更会出现很多新领域、新业态、新市场、新空间,咨询业必将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但这些都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属于“术”的层面,而真正影响咨询业可持续发展的,是理念和价值观的问题,愿和同行们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