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企业应围绕着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架自身产业的空间布局,从而带动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向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中高端迈进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国家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针对未来铁路发展蓝图做出的一次重要调整和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将为我国工程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提出“完善广覆盖的全国铁路网、建成现代的高速铁路网、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城市间的可达性,拓展经济纵深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促进空间布局优化,弥补发展短板,实现铁路发展的普惠性;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提升我国的物流效力、商品流通的便捷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和新业态的发展会带动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向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中高端迈进;有利于推动铁路与经济联动融合发展,打造以通道和枢纽为核心的经济带、产业区,培育壮大高铁经济,对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
《规划》为铁路工程企业迎来新一轮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将大规模带动工程企业加快发展,铁路规划、设计、建设、装备制造等方面将迈上新台阶;将推动设计咨询企业向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一体化方向转变,推动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将推进企业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有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资金实力,保障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规划》将促进我国高铁产业技术进步,打出中国高铁的品牌,有利于提高工程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对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的、丰富的、革命性的机遇
市场拓展机遇
根据预测,《规划》中仅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将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同时,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布局来看,未来铁路投资也将持续保持高位。可以预见,新一轮铁路开工潮及大规模相关设备招标即将展开,工程企业作为铁路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即将迎来长期、高速的业务发展期,企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大好。
工程企业宜加速全面进军铁路工程设计、施工、铁路大型建设装备、铁路工业产品制造等多领域市场,拓展企业的业务范畴及市场竞争力。此外,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需求也为钢铁冶金、建筑材料、运输、信息电子设备等铁路上下游行业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实现多产业的协同发展。
技术进步机遇
社会经济对铁路运输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铁路系统技术的升级换代,技术创新带来的产能提升也将促进铁路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推进以高铁关键技术创新为重点的装备自主化及产业高端化集群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化水平”。以革新技术为依托的各类新技术和产品,将大大提高铁路企业及相关产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因此,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给行业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地缘广阔,地形多变,铁路的技术标准众多,运行密度及网络复杂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一大批新建铁路项目即将开工,为保障铁路系统的快速、舒适、安全和便捷,铁路工程及装备企业在线路站场、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控系统、防灾安全、运行指挥等领域将迎来技术进步与革新的新机遇。
转型升级机遇
2013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陆续发文,深化铁路行业投融资体制及价格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通过规范公私合作操作流程、制定PPP相关法规政策鼓励和引导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等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规划》中提到“用改革精神破解铁路投融资等难题,创新市场化融资方式,放宽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工程企业应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用现代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努力从工程承包商的角色转变为集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商。
青藏铺架
多方面的挑战
竞争加剧的挑战
由于铁路工程领域进入壁垒相对较高,目前来看,国内铁路工程市场仍然处于寡头垄断形式,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央企之间,专业化企业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铁路工程市场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求不相适应。但随着铁路建设及运营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铁路项目审批、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加之《规划》实施后充分释放了铁路建设需求,将促使外资及国内社会资本发力争夺铁路工程建设市场,并推动中小型专业化企业加速成长。可以预见,未来的铁路建设市场必将呈现百家争鸣、僧多粥少的竞争趋势。唯有开拓出更有质量、更有内涵、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之路,走出统筹平衡资产和资本、规模与效率、速度与质量、收益与风险、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集约化发展路径,方可扩大业务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地位,获得核心的、长远的竞争优势。
但需警惕的是,过度的行业竞争会影响企业的议价能力,并最终影响整体盈利水平,企业在承揽工程时应坚持审慎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能力,避免陷入恶性商业竞争。
公众与政府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之间及城市群内部的客运及物流需求急剧扩张,对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公众对铁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运输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铁路工程企业严格把控工程质量,不断改革创新。
另一方面,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不平衡,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很艰巨。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希望铁路建设能够有效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把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与全球经济形势相同,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总体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的困境,政府对铁路产业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消化过剩库存及产能也报以极高的期待。铁路工程企业如何适应国家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然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创新动力与能力要求更高的挑战
受长久以来的体制机制影响,目前我国铁路工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与通过科技进步推动铁路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随着《规划》的实施,大量铁路项目将集中上马。为了实现铁路更好更快的建设,满足旅客和货流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铁路工程企业必须尽快认识到铁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铁路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在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建立适应铁路体制机制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完善支撑铁路科学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引进并消化国外铁路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并优化中国核心技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国家利益、铁路经济利益及投资人财务利益最大化。
综合实力要求更高的挑战
《规划》的实施将继续吸引外资及民营企业涌入市场,这将使得未来铁路工程企业间的竞争优势不再绝对和明显,这对工程企业的经营模式、竞争手段都带来了全新的考验。为寻找长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铁路工程企业必须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针对大型国有铁路工程企业,应借助技术力量雄厚、施工业绩骄人、资金保障有力、业界口碑优良等传统优势,坚持“综合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目标。立足国内铁路建设市场,开拓境外铁路业务,发展国内外路外产业,在加强建设技术实力之外,也需组建专业的商务、融资和法律团队,通过寻找投资机会、经营开发项目,实现工程项目和业务领域的拓展。
另外,基于综合交通概念,铁路应与公路、水路、航空配套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种配套和协同能力的提升将对于提升我国的物流效力、商品流通的便捷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铁路工程企业应围绕着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架自身产业的空间布局,从而带动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向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中高端迈进。
资金不足、投资风险高的挑战
纵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增长,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需求由谁来买单,融资将成为铁路推进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难题。绝大部分铁路项目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自身盈利能力较弱,企业投资铁路项目承担的风险非常高。
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制度的收紧,地方存量债务负担较重、还本付息压力大。PPP因为可以疏解地方财政困境,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对政府的信用缺乏信任、政策法律配套跟不上,再加上大部分工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融资困难,项目投资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力推的PPP项目艰难前行,雷声大,雨点少。
工程企业的应对策略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转型
重视企业自身管理,健全管理制度,确立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改变粗放经营状况,精确测算成本,推行精益管理,避免在争取项目时亏损竞争,亏损经营。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提升施工效率,确保高质量、准工期地完成项目建设。
重视技术创新,充分运用既有铁路项目建设经验,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环境,解决设计、施工、系统集成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开展,保障关键技术的优化提升施工流程。企业必须在坚定不移地推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把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借鉴世界铁路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技术。
结合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不要顾此失彼,为转型而转型。要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和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资本市场、建筑产品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从单纯的工程承包向设计引领、技术带动、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输出转变。工程企业必须从传统体制机制特征突出的企业转型成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化的企业,从单一从事铁路施工企业转型成为“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综合型建筑企业,从综合实力不强的企业转型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
此外,政府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行PPP模式,工程企业融资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随着产业整合的开始,资金能力强的企业将会有更多的并购机会,进行低成本快速扩张。随着互联网金融、众筹的兴起,企业的融资已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企业的外部整合
伴随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各类铁路项目的审批及推进正全面加速,企业在铁路项目中的话语权也逐步提升,工程企业应把握改革机遇,紧扣《规划》,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依托工程建设主营业务,结合铁路装备、建筑材料、信息系统、运输调度发展需求,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企业品牌。
同时,企业应联合银行、财团、基金等资本,建立银企联盟,推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在金融资本支持下采取BT、BOT、PPP等模式支持工程总承包业务,抢占高端市场,实现企业业务深度和广度发展。
合福高铁
政策建议
建议进一步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简政放权,调动全社会投资铁路的积极性。政府要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积极参与到铁路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引入资本,也是引入企业先进、完善的管理、治理机制和技术。
建议进一步推进“以地养路”整体开发,增强铁路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地方政府部门应对铁路沿线土地进行超前规划,鼓励铁路企业积极创新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盈利模式。
建议进一步落实财税和政府补贴政策,保持国家扶持铁路运输政策的连续性,从城际铁路经营特点出发,给予铁路工程企业优惠政策。
建议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在项目中的监督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平衡铁路项目的公益性和营利性,处理好项目参与各方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对参与各方进行有效约束,最大程度地保障各方权益,降低项目总体风险。
建议政府放松运输市场价格管制。一方面可以缓解铁路运价长期偏低、铁路企业亏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信号,加速推动社会资本投入铁路领域,增加运力供给,拉动投资需求回升。
建议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和吸引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或科技创新平台。设立技术改造投资资金或自主创新发展资金,提高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引导企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文|周孟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图片提供|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