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中国陕西自贸区:引领追赶超越

中国陕西自贸区:引领追赶超越

高起点建设自贸区,复制推广自贸区建设经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机制改革,用足用好国外优惠贷款

 

文|方玮峰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

 

新的一年,陕西面临中国陕西自贸区加快创建的重大历史机遇,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对做好发展改革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按照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陕西工作实际,我们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把追赶超越作为总遵循,把“五个扎实”作为总路径,把全面创新作为总驱动,着力在遵循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在经济新方位上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新作为,在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新突破。

 

释放内需潜力,多举措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项目促投资。继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集中用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实施“米”字型高铁、关中城际、引汉济渭及输配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咸阳8.6代液晶面板、中兴微电子设计基地、华为全球维护中心、三星2期等项目建设,推进华润、中建、中电、恒大、万达等大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抓工业保运行。鼓励和督促煤电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范成品油市场,实现国Ⅴ汽柴油全覆盖。继续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规模,努力增加向河北南网以及河南、四川等省份的送电量。发挥榆林煤、兰炭、延长汽柴油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华北、华中地区市场份额。加快制定省内配套企业产品目录,推进汽车与新材料、汽车与电池等行业的协同发展。抓消费促活力。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推动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交通出行、房屋住宿、金融、生活服务、知识技能、生产能力等领域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着力提高消费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扩大终端产品消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医养结合等消费业态,鼓励发展便民利民社区商业,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抓调节保运行。继续加强对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判,制定完善应急政策预案。强化煤电油气运保障,签订煤电运3方互保协议与电煤供应合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开展电力网上平台直接交易。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功能,充分运用现代金融手段筹资融资。用好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完善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

 

激发内在活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指标的同时,推动企业稳定转型和发展壮大。针对税费、用工等关键环节,切实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民营促进、服务升级等10大战略,努力补齐制约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短板。狠抓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推进预决算公开,深入实施营改增。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健全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实施盐业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天然气、医疗服务、农业用水等价格改革,再放开、下放一批政府定价项目。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落实“一带一路”陕西行动计划,推进5大中心建设。深入推动西安经中亚至欧洲的陆路物流大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健康运营和海外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海外陕西”建设步伐,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高起点建设自贸区,复制推广自贸区建设经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机制改革,用足用好国外优惠贷款。

 

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能源工业高端化发展。建成榆林、延安、富平热电项目,做好榆林煤制气、延长榆神煤炭清洁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推动建材、食品、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突破发展,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物流“春蕾行动”,全力打造“中国孟菲斯”现代物流枢纽,支持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和“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尽快挂牌运营,培育壮大网络娱乐、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综合示范园区,推进园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强化农业扶持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及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布局,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优质粮油、奶畜品牌培育,做强苹果、猕猴桃等特色果品,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2016年3月25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新集镇油菜花海与村舍(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大力发展众包、众筹、众创、众扶,加快西咸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力争在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2〜3条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围绕中国制造2025陕西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组建运营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新材料、军民融合等5只产业基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等14个重点领域项目。编制完成10大产业集群规划,每个产业成立一个工作组,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

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强化财政、金融、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工业集中区、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等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强县赋权政策落实力度,激发县域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有力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全面落实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水电燃气、供热供暖、管网建设等领域向民营企业推介一批盈利空间可控、回报预期显著的PPP项目,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保障民营资本收益。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以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股权转化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增资扩股及经营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性担保,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吸引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陕开展业务,鼓励地方金融机构通过上市、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措施壮大资产规模。着力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引导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增长极

深入落实3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积极推广“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做好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实施黄河沿岸、渭河北岸、渭北台塬等5大区域板块发展规划。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转化,深化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大小城市培育试点范围,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理念,运用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建设金丝峡等特色小镇。继续配合开展央企进陕、丝博会、农高会、陕粤港澳等招商引资活动,保证项目签约落地。瞄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以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的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常态化的项目推介和洽谈。推行重点投资企业定期回访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等良性机制。全面落实苏陕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战略协议,加快编制并衔接《津陕对口协作“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强化川陕、鄂陕、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协作开发机制。

 

补短兜底,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按照“6个精准”总体要求,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做好易地搬迁补助政策衔接,统筹推进安置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管理服务跟进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继续推进煤炭、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职工安置工作。大力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行动。加强教育和卫生事业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卫生计生等4大类28个专项建设,围绕“四个一流”要求,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以健康陕西建设为引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吸引社会力量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

 

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工业、建筑、交通和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建筑、农林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强力推进治污降霾。继续抓好关中地区燃煤削减,全面推进陕北、陕南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工业余热暖民工程和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改造及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陕北大绿化、关中园林化、陕南森林化”建设,编制完成秦岭、黄河、桥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启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支持延安、西咸新区、浐灞生态区、神木县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推广节能、低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