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张传红:中企在莫农业投资策略

张传红:中企在莫农业投资策略

中国企业在莫桑比克农业投资领域主要为种植业,涵盖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和经济作物(棉花)。投资模式包括大规模租地种植、公司+农户合同种植及合作经营等

文I 张传红  中国农业大学   图片提供I 于曦

● 莫桑比克吸引农业投资政策

● 中国对莫农业投资现状

● 中国企业对莫农业投资策略

莫桑比克是典型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农业对国家GDP的贡献率大约为34%。土地资源丰富,且属于国有,共有3600万公顷农业可耕地面积,目前只有390万公顷得到耕种,而这些被耕种的土地中,只有11.8万公顷有灌溉设施。目前莫桑比克仍然处于严重缺粮状态,年缺粮300万吨左右,严重依赖进口。

为解决粮食危机,实现粮食安全,莫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与合作,积极吸引外资,根据非盟确认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及莫经济发展规划,莫桑比克将农业与农村发展确定为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最优先领域。


莫桑比克吸引农业投资政策

莫桑比克把发展农业确定为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重点。1993年修订了新的《外国投资法》,颁布了投资法条例和投资收益法,鼓励外资来莫,规定农业领域的投资可以享受税收和用地方面的优惠。鼓励外资以货币和机器、设备以及经营外资项目所需进口的物资进行投资,也可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最低投资额5万美元,允许外商开办独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材料,销售本企业产品。

除了基本税收优惠,投资农业的外商还可享受以下额外税收优惠:1)大豆出口不征关税,2)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5年内免征所得税,3)农业项目的所得税为10%。投资企业在收回投资期间(10年内),享受所得税50%~80%的减免;4)农业投资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公顷0.25~1美元,使用期限50年,到期可续延;5)以法律保障外国投资;6)雇佣当地员工超过500人的企业,可申请自由工业园区政策,享有更多优惠。

目前莫大多农业项目主要靠国外投资经营,政府以土地出让作为参股。如莫4大糖厂,由南非及毛里求斯的制糖企业投资3亿多美元恢复生产,配套大面积甘蔗种植园。土地国有政策为莫吸引外国投资提供了便利。莫自1975年获得独立以来就确立了土地的国有政策。1995年,国家批准了一项新的国家土地政策(NLP),该政策在1997年成为土地法,其目的是明确土地权利,鼓励私人投资本国农业领域。

目前,莫桑比克唯一被法律承认的土地所有权是由国家批准的土地使用权证(DUAT)。DUAT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对土地的长期占有,包括传统占有和实际占有两种形式,传统占有是指个人或集体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长期占有土地,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可以一直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实际占有是指个人对土地的使用至少要达到10年或以上。2)通过土地转让许可制度获得对土地的租赁使用权,个人或公司法人可通过申请获得土地使用许可证。租赁期限可达50年,50年后还可以根据情况续租。

为了促进农业的减贫效果,2006年莫政府成立农业促进中心(CEPAGRI),专门为农业商业投资提供便利。自2007年以来,莫桑比克是非洲吸引工业种植园项目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前4位资金来源国为南非、葡萄牙、津巴布韦和英国。最近两年,因莫上届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合作伙伴隐瞒了超过11亿美元的政府担保债务,致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多个援助国都切断了对莫政府的直接预算援助支持,导致莫公共债务状况恶化,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这也使莫对吸引外资的渴望更加热烈。


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黄发旺向当地农户传授玉米栽培技术


中国对莫农业投资现状

中国自1975年莫独立以来一直就与其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于当年开始向莫派遣农业专家,1987年开始提供机会让莫方农业技术人员到中国进行培训,2009开始向莫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等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效果。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跟莫桑比克的农业合作开始扩展到投资、贸易和金融支持领域。并向莫提供了债务减免、优惠贷款及直接的项目援助帮助莫发展农业及其他基础设施。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国在莫启动了第一个援助非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目前,该中心成为中莫农业合作,引导中国企业到莫桑比克投资农业的重要平台。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中国将莫桑比克看作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非洲的自然延伸;并把莫确定为中非产能合作重点国别,将农业、矿产、能源、通信和房地产确定为中国对莫投资的重点领域。

与莫桑比克相比,中国农业技术先进,农业基础设施及管理机制完善,拥有5000多年的农耕文明和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但中国农业资源匮乏,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面临承载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因此中国与莫桑比克在农业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最早在莫桑比克进行农业投资的是前中国鞍山粮油进出口公司,2000年投资50万美元在马普托建立20公顷的蔬菜农场,拉开了中国投资莫桑比克的序幕(该企业2004年后停止经营,原因不明),2000~2011年间到莫桑比克投资的中国公司包括:2003年投资100万美元、从事木材行业的Uniao dos Trabalhadoes de Africa 公司,2005年投资600万美元的中国粮油集团公司,2006年分别投资20万美元的Xin Jian Compamhia 和Biworld  国际花卉公司,2007年投资120万美元的湖北联丰公司,2010年投资20万美元的Luambala Jatropha 公司,2010年投资50万美元的SUNWEI公司主要加工花生、芝麻以及2011年投资75万美元的ChanMei 农业公司,总投资1006万美元。2011年以后投资的主要公司有预计投资9500万美元的湖北万宝粮油,投资5000万美元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CCM公司和投资2000万美元的中非棉业,还有计划投资棉花种植的湖北禾丰公司。

中国在莫的实际农业投资规模并没有国外媒体宣称得那么大,据莫CPI统计,截至2013年,登记在册的中国在莫农业投资项目只有13个,而目前还在经营运作的数目要少于这一数据。投资领域主要为种植业,涵盖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为主)和经济作物(棉花)。投资模式包括大规模租地种植、公司+农户合同种植及合作经营等。

中国企业对莫农业投资策略

中莫实质性的农业合作,需要一个不断摸索探索的过程,一个好的投资策略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选好项目地点及合适农业产业。莫灌溉设施落后,目前农业几乎还是以雨养农业为主。莫国家地域狭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为此,根据不同地区独特的农业优势,莫划分了10个农业生态区域。每个生态区在降雨量、雨季时间长短、土壤状况上有一定差异,且每个区域具有适合的优势作物。莫桑农业受自然及政治环境影响严重,区域差别很大,在决定援助或投资之前,一定要对当地自然地理、法律法规、耕种习惯及风土人情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也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可能存在的国内及国际竞争对手,避免扎堆投资。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对莫农业投资模式的研究发现,“公司+农户”的合同种植模式并不适合外国独资农业企业,主要在于对当地农户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成本太高,与当地的农民协会合作或找当地公司进行合作管理应该是很好的替代模式。与其他非洲国家相比,莫国有的土地政策为大规模租地种植模式提供了便利,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国有农场具有一定的灌溉等基础设施,同时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管理相对简单,但有些国有农场因长期闲置,被当地农户耕种,对土地形成实际占有权,如何处理劳资关系、与当地社区及失地农户的关系,是采取该种投资模式的企业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将对当地人的能力建设及当地社区发展纳入投资成本范畴。有些中国公司在到莫投资种植业时,愿意使用中国的农业技术和品种。如何能够动员当地农户的广泛参与,向他们传授和推广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能够使用的技术应该是我国农业援助和投资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理解的是,技术传递是一个双向过程,对在当地经过长期实践和成熟的本土农业知识,投资者也要随时准备积累和学习。同时,在公司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提供就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促进与当地社区的融合和社区发展。

考虑好是立足本土市场还是出口的问题。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莫粮食作物的价格如大米要高于中国及国际粮食价格,投资粮食作物的企业应先以满足莫当地及莫所在区域的需求为主,立足于帮助当地解决粮食危机。而对棉花、木薯、甘蔗、腰果等其他特色经济作物,则可以考虑出口导向型经营模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对外投资企业都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与其他国家相比,获得莫工作签证的价格要低一些,对一些农业企业,莫政府还会给予一定数量的免费工作许可,中国企业要确保中国劳工在莫的合法工作权利。同时,与很多中国在外投资企业一样,在莫投资企业也面临处理好与当地劳工关系的问题。遵守当地劳动法规定的员工合法权益,尊重文化风俗,承认受教育水平、语言及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异,是每个中国在莫投资企业都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