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军民融合引领参军企业创新

军民融合引领参军企业创新

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国防科技建设,为其提供创新性技术和产品,是军民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也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与行业地位、加深技术储备厚度、加大发展潜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文|周添 赵治亚 刘若鹏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图片提供|深圳光启集团

● 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多行业全面展开

● 军民融合引导参军企业提升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2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新机构的统筹领导下,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民间资本参与军工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将更多,畅通信息、技术、人才等融合渠道。

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作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正不断汇集全军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军工企事业单位及优势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信息。在北京、上海、沈阳、西安、重庆、深圳等地开设涉密信息查询点,目前累计发布采购信息5000余条,招标项目1300余项,军地需求对接15000余次。预研领域推行项目指南网上发布、审查结果网上公示的管理模式,发布第一批1550余条项目指南,共收到建议书12700余份,受理单位30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参加比例达到15%。

 

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多行业全面展开

20世纪中后叶以来,以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对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产生根本性和颠覆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新一代颠覆性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领域的开拓,军用卫星技术、洲际导弹技术、军用航天运载技术、C3I系统和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超材料隐身技术等军事高技术快速发展,精确打击武器、激光武器、隐身飞机、无人装备等信息化武器装备陆续走进战场,战场空间正由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战争形态已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技术、高性能计算和新概念计算技术、机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等的重大突破,将对现有技术体系产生颠覆性和换代性影响。

根据《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随着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卫星应用、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网络完全和信息化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随着国家对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的需求越来越广,产业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立了100个大项目,其中约40个项目与军民融合有关,例如: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国家网络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飞机研制、工业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去年12月颁布的《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环保等6大领域,将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发展。

深圳光启集团研制的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2号新疆载动物试飞场景

 

军民融合引导参军企业提升发展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工作顺利开展;军地加紧制定规划措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各地持续升温,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在多行业全面展开,为参军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与此同时,更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是对企业站位和认识高度提出了要求。参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是爱国强军的根本指引,是社会责任的升华进步,需要企业经营或管理者深刻理解军品科研生产的特殊性与重大意义,自觉增强现身国防的大局意识,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和高度出发,具有长期、坚定的参军决心。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需求不同于民企平时接触的指标体系和系统要求,需要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原有产品、技术基础之上,定制化开发出满足作战任务和作战需求的全新解决方案,并且能够经受严格质量检验、具备高度的可靠性。

装备建设具有系统的规划计划体系,上层有发展战略,中层有长期规划,年度有预研和研制计划、采购维修计划。要求企业深入了解军品研制流程,熟悉相应军品研制标准,对企业装备承制资格、质量体系认证、保密资格认证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都有具体要求。同时军品研制周期长、研发投入多、竞争不足等因素,都对企业经营能力和风险把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军民融合发展中对民企提出的种种要求,既是挑战,也是企业自身锤炼、提升的机遇。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国防科技建设,为其提供创新性技术和产品,是军民协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也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与行业地位、加深技术储备厚度、加大发展潜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深圳光启集团就是在军民融合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颠覆式创新企业。几年来,光启集团(以下简称“光启”)秉承“源头创新、颠覆创新、协同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前沿技术源头创新与产业应用相结合。旗下设立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启尖端”),所研制的军工产品均着眼于解决我国国防装备升级所面临的最迫切、最困难的技术瓶颈问题。

光启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的道路中不断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以提升装备战斗力为核心 引领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创新成果上,还要尽快实现创新成果的突破性运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这些年,正是在军委机关的指导下,光启尖端与空军、海军等主机所组成集成产品开发小组,既确保军民融合过程中军事需求清晰明确,又实现智力资源高度融合。

光启尖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高度交叉融合、复杂数学统计模型与先进超算平台运用,严格控制质量标准,高效率、高质量的一次次在军民融合大潮中参与竞争采购,和有着几十年研究生产经验的科研院所同台竞技,共同加速我国武器装备与国防技术转型升级。在研制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装备机关都组织专家对光启尖端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系统、严格的论证、评审,使光启从一开始就步入了装备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正确轨道。目前产品已实现装机使用,在提升装备隐身能力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展现出战略新兴技术创新型企业参与军品研制带来的巨大活力。光启尖端军工业务已和我军探索、预研、型研和批产多阶段、深层次全面对接,超材料技术已进入我国和我军“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指南。

深圳光启集团超材料卫通站在通讯展会中展示

 把握源头创新主攻方向 保持超材料领域优势

光启是由超材料创始团队核心人员发起的全球性创新型集团。我们认识到,尖端装备制造是军事战略博弈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军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物质保证,唯有追求不断的源头创新,确定正确的技术突破策略,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形成绝对优势,才能始终处于超材料领域的领跑位置。因此,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紧盯超材料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坚持创新“三结合”:

坚持源头创新和基础创新结合。源头创新和基础创新的载体是人才,光启实施国际化人才策略。光启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跨学科、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核心研发人员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IBM研发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鲁昂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的中国公民。光启近年多次赴美国、新加坡、香港等进行全球人才招聘,鼓励并支持有志回国的高层次人才回国效力。

除全球化招聘,光启十分注重内部的人才培养。光启于2011年底设立全国首个专注于超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并独立招收,为超材料技术源头创新和产业化进展提供人才支撑,经过几年发展,科研领域已涉及航空航天、通信、智能结构等领域。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归国及国内博士后100余名。

在知识产权方面,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100件,授权专利超过2300件,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其中,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具有压倒性优势,占全球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

在标准制订方面,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全球率先开展超材料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由光启领衔,检测监管机构、十余家科研院所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共同起草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电磁超材料术语》,打破了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

坚持发明创新与应用创新结合。光启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新兴前沿技术为研发方向,面向创新结果,打通创新链条,实现创新与产业化无缝连接的体系,解决经济、科技衔接不畅的问题。

光启形成了“研究院+企业+其他创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在源头创新的科研和产业化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研究院致力于国际新兴尖端交叉科技的研发,一系列产业化公司致力于市场开拓,并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在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智力资源。

坚持科技创新与发展模式创新结合。在发展模式创新方面,光启以资本、股权和联盟关系为纽带,进行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利用基金的股权投资,共同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在超材料产业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光启发起并创立了超材料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向初创期超材料相关领域企业投资,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在此基础之上成立了超材料产业联盟,密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化和拓宽应用领域。通过金融和科技的结合发挥其支撑和引领作用,光启在2012年合作成立了总规模为20亿的第一支技术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促进超材料产业的转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今,光启结合资本市场,助力对创新的持续投入,旗下有三家上市平台,包括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光启科学、在澳交所主板上市的马丁飞行器公司以及A股上市公司龙生股份公司。

光启以超材料技术为先,以报效国防事业为己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光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更是给更多像光启一样的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新兴技术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提升发展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