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处西太平洋主航道,是我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久远,经贸关系稳固
文|叶飞文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
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充分发挥历史、区位、港口、文化等综合优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
“海丝”核心区的主要优势
福建位于太平洋沿岸,地处西太平洋主航道,作为我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与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久远,经贸关系稳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独特优势。
历史渊源久远。福建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福州的甘棠港、长乐太平港、泉州的后诸港、漳州的月港等,都曾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重要角色。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得天独厚。福建海岸线总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弯曲度居全国第一位,拥有众多优良港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长210.9公里,居全国首位,在临港工业、航运物流等领域对外合作具有明显优势。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福建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具有开放包容、拼搏冒险等显著海洋特色的福建精神,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等在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据考古发现太平洋南岛语系国家的先民极有可能源自福建沿海。
闽台东盟合作载体独特。台湾同胞有80%以上祖籍福建,东南亚华侨华人祖籍福建有1254万人,闽台两地与东南亚地区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闽台特殊关系是福建与东盟交往的一个有效载体。东盟是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更进一步促进了福建、东盟、台湾三地间的物资和资金流动。
国际产能和经贸合作前景广阔。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鞋帽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东盟不仅是福建资源型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地,而且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品市场。目前东盟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未来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开展经贸往来的同时,也成为多元文化的交融舞台,宋元时期兴盛的泉州就是汇聚多元文化的典型。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580万人,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80%集中在东南亚。这些东南亚华侨华人移居历史悠久,在当地颇具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闽籍侨胞具有推动与促成“一带一路”的意愿。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人,阿拉伯国家对泉州有一种亲缘感般的认同,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
“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效清单
组织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加强了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组织协调工作,落实细化2017年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工作任务及重点。初步建立“海丝”核心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按季跟踪。建立政策会商制度,召开“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例会,研究季度“海丝”核心区建设情况及部署下阶段工作,协调解决“海丝”核心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福建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指导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海丝”智库及智库联盟建设,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研究院。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大力推进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承载能力。沿海一批重点港区加快建设,全省沿海港口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福建沿海港口已开通至东南亚海上航线50多条。新开辟福州江阴港-印度、福州江阴港-巴基斯坦港口航线和厦门-越南、厦门-菲律宾2条邮轮航线。厦门港、福州港分别与马来西亚巴生港结为姐妹港。宁德华海船业投资建设印尼“海上高速路”,承接印尼船舶订单并合资经营客运航线。福厦高铁已动工建设,厦门新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强化各个交通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培育多式联运、冷链运输等新兴业态。拓展港口腹地,海南省在江西吉安合作建设的陆地港、引进江西投资建设的湄洲湾港秀屿港区8#泊位建成。厦门至中欧、福州(平潭)至欧洲国际货运班列运行,开始承揽台湾地区货源,实现“海丝”与“陆丝”的有效对接,海陆联运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泛珠四省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与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互换。率先在全国推行“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指导企业通过“经认证经营者”(AEO),降低出口产品查验率,提高通关效率。
对外经贸产业合作迈向纵深。指导企业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政策,2016年福建省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共计2697.5亿元,其中出口1822.9亿元;2017年1-2月“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433.4亿元,同比增长11.6%。海南省稳步推进企业“走出去”,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融资、保险等全方位支持。中国武夷、紫金矿业、旗滨集团等企业对外投资加速,中肯(尼亚)东非经贸合作区、旗滨集团马来西亚工业园、紫金矿业刚果(金)铜矿等一批境外投资园区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投资集团与印尼、马来西亚有关部门和企业达成了投资合作共识。2016年海南省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备案项目96个,对外投资额22.3亿美元,比增61.6%。成功举办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暨“海丝”博览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展会,不断拓宽投资贸易信息渠道,营造支持企业对外合作的良好氛围。
海洋合作成效明显。远洋渔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福建在海外建立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数量与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印尼、缅甸、马来西亚建立渔业养殖基地,养殖面积超10万亩,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全国第一。
加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功能,不断创新交易模式,首创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软件系统。截止2016年底,已发展渔企会员358家(其中东盟国家会员6家,香港、澳门和台湾会员各1家),交易商2187个, 2016年实现现货交收16234吨,成交额7.66亿元。海产品交易所马来西亚、柬埔寨和缅甸分中心的筹建工作稳步推进。
加快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争取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3500万元。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和海岛研究中心,与东盟国家和斯里兰卡联合开展海岸带侵蚀防护研究。厦门大学3000吨海洋科考船“嘉庚号”于2016年5月下水。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的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3个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项目。
人文交流融合纵深推进。国家文物局已确定由泉州市牵头,联合福州、广州、漳州、莆田等城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共有22处重要“海丝”史迹列入。举办了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世界妈祖文化论坛、陈靖姑文化节等活动。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及海丝侨缘馆福州馆、厦门馆的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华侨大学与泰国东盟普吉泰华学校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持续实施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项目,吸引东盟十国等海外青年学生来闽接受教育和开展研学旅行。福建网龙网络公司启动了“一带一路”开放教育资源交流合作项目。“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在厦门成立,并且成功举办了“2016海峡两岸中医药论坛”。积极推进“海丝”旅游,海南省“海丝之旅”被国家旅游局列入2016年首批推出的中国十大国际旅游品牌,中蒙俄国际旅游品牌“万里茶道”列入《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项目清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第十八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国际海岛论坛等活动。
厦门大学3000吨海洋科考船“嘉庚号”于2016年5月顺利下水
四方面着力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
加快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提升港口运营能力,推进重点港区码头泊位建设,完善进港航道、集疏运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沿海港口与“海丝”沿线港口缔结友好港口,鼓励港口、航运企业合作建设,运营港口、航线和物流园区,加快构筑海上国际运输大通道。推进航空枢纽建设,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新开和增开福建始发的国际航线。加快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构筑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达东盟、亚欧大陆的陆路国际运输大通道。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支持以厦门、平潭、福州等港口为始发点或中转点的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发展。
深化经贸产业合作。加快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订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协议,持续开辟国际产能合作平台,重点拓展与东盟的交流合作,积极开拓南亚、西亚、非洲、南美等市场。争取与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签署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企业“走出去”。研究制定支持福建省船舶、工程机械等优势行业企业“走出去”的
“一业一策”方案,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业合作,扩大境外投资,加快园区化发展。拓展双向贸易。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国外设备租赁、全球维修等新型贸易业态,鼓励海南省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投资设立展销中心、营运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探索易货补偿贸易,扩大进口规模。继续提升经贸合作平台。办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亚洲合作论坛(ACD)工商大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升福建品牌和产品知名度。
加强海洋合作。推进远洋渔业项目建设,支持福建省远洋渔业企业实施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并向非洲等区域转场,加快建设一批远洋渔业产业园区和海外综合开发基地。加快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进程,推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尽快挂牌运作,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科技、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测和预报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布局建设海外分中心。
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发挥侨台优势,继续办好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闽商大会等海外联谊活动,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办好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南洋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海丝情·桑梓梦等人文交流活动,支持“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在沿线国家建立汉学分中心。深化公共服务合作,继续支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境外办学项目,鼓励网龙网络公司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支持中医药技术、药物、服务“走出去”。进一步加大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城市、友好港口结好力度,扩大海外朋友圈。加强旅游业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海丝”沿线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运营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