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传帮带”示范成果

“传帮带”示范成果

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利用自身特色与技术优势,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途径,在坦桑尼亚传播中国农业技术

文|陈华林  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    图片提供|陈华林

中国商务部、农业部和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经代处的领导关心下,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与坦方分享中国农业发展经验,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在促进坦桑尼亚农业发展、改善民生、农业国际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状——示范培训结硕果

试验示范作支撑。中心常年驻有11名中国农业专家。通过技术合作,从中国引入先进的农业种养殖技术和一批水稻、玉米与蔬菜品种,经过三年试验示范,从综合试验结果来看,水稻、玉米、蔬菜、香蕉组培和蛋鸡养殖等表现良好,当地官员与专家、国际交流专家等都给予好评。在水稻试验示范中,采用中国品种与技术,单产为8〜10吨/公顷,最高可达13吨/公顷,而当地品种单产一般为2〜4.5吨/公顷。 在规模种植水平,2016年通过对示范中心一块面积为4.8亩的水稻示范田里的实测产量,单产达660公斤/亩,或10吨/公顷。在玉米试验示范中,所有中国品种单产都在6~7吨/公顷,而坦桑尼亚当地对照品种单产为5.00吨/公顷。同时,与坦桑尼亚农业牧渔业部下属研究机构、农业大学在水稻、玉米和蔬菜等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研究,通过引入中国创新手段与试验方法,提升了当地实用农业技术的研究水平,并将先进的中国农业技术在当地实现了本土化与实用化。

技术培训授人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示范中心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田间示范、技术咨询等活动,以举办观摩会和学习会等形式,展示了中国杂交水稻、玉米、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化蛋鸡养殖技术的培训。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余次,集中培训技术人员与当地农民1800人次,技术下村入户零星培训与指导当地农民2800余人次,培训指导来中心实习的当地大学生12个批次70人次,先后招收8名当地大学毕业生在中心工作与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水平,增产增收。莫罗戈罗省达卡瓦灌溉区的农户克罗特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为3公顷水稻田,过去每公顷水稻单产只有3~4吨,全年收入不到1万元人民币,生活过得不宽裕。自从在示范中心参加培训、学习中国水稻种植技术后,在自家稻田采用,使每公顷产量增加到了7~8吨。产量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使其有能力盖上新房、新办小型养鸡场并推大养猪养牛的规模。

进村入户搞推广。为了推动和扩大示范中心的影响力,示范中心开展了定点定村在当地农户中进行示范推广等科技进村服务工作。主要涉及水稻、玉米与蔬菜等作物。采取以业主为主,中心为辅的方针,关键时节,做好现场示范,搞好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栽培技术问题。定点指导农户人数达600人,惠及多个农业主产区。例如,中心专家在2015年通过对海岸省鲁菲吉河域地区当地业主米图罗进行技术指导,他们种植的20英亩水稻全部采用中国技术,规模单产达9.3吨/公顷,引来滨海省与鲁菲吉地区当地农户的蜂拥参观。另外,中心专家通过实地指导、接待来访、电话交流、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咨询累计达4000多人次。另外,在中国驻坦大使馆、经商处领导下,中心开展了中国农业技术惠坦行动,涉及穆屋梅罗地区水稻、玉米、蔬菜和养殖农户,并启动了达卡瓦乡发展示范村项目,为5个村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赠送了包括抽水机、水管、背负式喷药器、农用摩托车、农用自行车、锄头、镰刀等农业用具,在5个自然村建立中国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点,推广示范中心在水稻、玉米、蔬菜、蛋鸡养殖试验示范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了当地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通过技术指导与推广,让众多接受中国技术的村民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感受到了实惠。示范户农民增产增收的实惠,让更多的农民愿意采用中国农业技术。

国际交流促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是国际展示与交流平台。示范中心通过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从而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与改善民生的成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先后接洽各类交流、考察和合作等超过50余次,包括:美国、日本等多国大使;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美国国际援助暑、日本国际援助暑专家、美国盖兹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专家;国际著名大学教授与师生等。提升了示范中心的形象,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基地。

成果显著获认可。农业示范中心在中心建设和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坦桑尼亚认可并引起国际关注。坦桑尼亚总统、政府总理、农业部长和莫罗戈罗省长等高官访问视察了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给予高度评价。时任总统基奎特表示: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东非国家农业发展的另一个提升,是对坦桑尼亚“农业第一”战略的雪中送炭。坦农业部长称该示范中心是中国与坦桑尼亚两国间在农业领域中长期良好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之一。中心示范的中国技术与品种,广泛地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在中心每年举办的农民日现场展示活动中,当地农民对水稻、玉米、蔬菜和蛋鸡养殖示范,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都愿意学习中国技术与试种中国品种。中心开展技术进村入户技术推广与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活动,让当地农民与种植大户受到实惠,深受他们欢迎。近期在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苏可因、鲁享朵两个村举行的中国农业技术示范现场会上,非常多的农民表示很欣赏中国的农业技术,认为其可大大地增加水稻田的产量,愿意以后在自己的农田里采用中国技术。一位种植玉米的妇女说,他们现在学习中国技术,可以获得高产,从而帮助当地农民减少贫困,改善家庭生计,保障粮食安全。

⬆坦桑尼亚农户在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教室里接受技术培训

 

挑战——技术传播遇困难

随着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宣传推广,当地农业种植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但从坦桑尼亚农业发展的整体形势来看,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地文化差异,影响了技术推广进度。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种植户对于初次在自己田地上使用新技术是非常抵触的,有些农户甚至参加培训5年后,终于开始使用中国技术,品尝到增产增收的甜头后,从此不再回到传统种植方式。这种保守思想的转变周期,为技术推广提高了难度,使推广普及速度受到限制。因此,中国农业技术在非洲的传播与推广,需要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信心和毅力。在技术推广的同时,要对当地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理念的灌输,让他们从观念上接受新技术和新生产力。

非洲经济落后,增加了技术传递成本。当地经济落后,对农业投入品的购买力差,尚不能快速推动“良种良法”的广泛运用,导致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成本高,专家队伍的人力分配和财力支撑受到很大考验,因此,高产示范工程的建设和持续性至关重要。同时,农业自身回报率低,培育造血功能周期较长。援外项目不能使企业形成固定资产,全靠政策性放大融资,才能助推“走出去”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全产业链的开发来培育自我造血功能。

配套经费短缺,加重了中心发展的负担。坦方在联合试验的经常性费用上配套不到位,并转嫁到中心支付,公共性服务条件不配套,税务、工商、安全、通关、临时用工等方面的成本高,均加重了中心发展的负担。因此,希望两国政府及早签订示范中心后续发展的谅解备忘录,针对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中外分工、合作模式、期限,投资保护、税收、农产品贸易、专家安全保护、签证便利化、劳务配额、工作证许可、招商引资优惠等,中外双方明确配套支持政策和完成时限。

 

愿景——保障公益促产业

展望未来,中心将继续发挥公益性职能,促进坦尼亚农业发展。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进行示范中心平台建设,保障公益服务功能。继续引入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新材料,培育出适宜当地高产优质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并经过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坦桑尼亚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开展水稻、玉米和蔬菜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以及香蕉组培、蛋鸡养殖等示范推广,通过精确定位坦桑尼亚农业产业主导领域,将成熟技术及推广体系,向坦桑尼亚乃至非洲产业化延伸。利用中国农业在新品种应用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措施上的突出优势,帮助坦桑尼亚培养大量掌握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的骨干队伍,使新型农业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得到快速应用推广。

在体现上述项目的公益性功能的同时,充分开发利其产业化功能,通过融资配套投入,引进国内农业企业,实现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用市场化运作获取收入,部分补贴中心日常运转、培训等费用支出,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永续经营。在保持示范中心现有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坦桑尼亚水稻、玉米、蔬菜、香蕉、蛋鸡的市场前景,结合坦桑尼亚粮食种子的政策环境和中国农业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保持和延伸示范中心既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两国资源和市场,陆续进行产业化开发。

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利用自身特色与技术优势,开展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途径,在坦桑尼亚传播中国农业技术,突出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当地重项目,促进农业发展,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惠及民生,让非洲人民受益。该示范中心在援助非洲和农业国际合作领域里,正在实质性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编辑:张梅)

相关链接

2006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我国政府提出援非八项举措并将在非洲国家建立十四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为其中之一,坦桑尼亚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坦两国政府于2007年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及2008年签订的议定书而设立的中国政府对坦桑尼亚的农业援助项目,并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属下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承担援建任务。中心于2007年经商务部审批立项,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11月完成建设任务,2011年4月正式移交,2012年3月进入技术合作期,2015年5月完成技术合作后进入可持续发展期。

中心位于坦桑尼亚莫罗戈罗(Morogoro)省姆沃美罗(Mvomero)地区达卡瓦(Dakawa)镇,距达累斯萨拉姆225公里,交通方便。莫罗戈罗及周围省份为坦桑农业主产省,该中心的区域位置优势有利于其发挥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中心面积62公顷,其中核心试验示范区12公顷,生产展示区50公顷。核心试验示范区包括大田作物试验示范、人员培训、组培实验、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试验示范和农机展示等功能板块。在技术合作期,中心常年驻有11名中国农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