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中粮集团一方面将打造陆路和海路两大粮食物流通道,另一方面将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粮食采购基地、高端进口食品采购基地、进口非转基因农产品国内加工基地、国内农产品加工产能转移基地等四大基地
文|本刊记者 周洋 图片提供|中粮集团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同月,由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外交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加强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1.5亿吨的年经营量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拥有全球仓储能力3100万吨,年加工能力8950万吨,港口中转能力5400万吨,业务涉及140多个国家。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区域国家与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本刊记者就“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愿景与行动框架下中粮集团发展愿景采访了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双连先生。
《中国投资》:五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对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的出台,您如何看待?
赵双连:《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下称《愿景和行动》)的出台,从合作原则到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行动与未来,为企业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顶层设计,有利于企业更好开展农业合作。全球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农业互补性强,农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可以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合作。《愿景和行动》提出的构建农业政策对话平台、强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优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农业投资合作、强化能力建设与民间交流五大重点合作领域,为企业开展农业合作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构建农业政策对话平台为农业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是企业开展农业合作的三大重点方向,强化能力建设与民间交流为农业合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粮集团在乌克兰DSSC码头
《中国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农业的需求旺盛而迫切,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中粮集团将采取何种产业策略,找准合作共赢的切入点?
赵双连:中粮集团国际经营战略是将国际粮源与中国需求相结合的特有商业模式,致力于打造粮油行业投资平台、粮油行业资源整合平台和海外农粮行业投资平台,持续优化资产布局,不断加强全球粮油领域供给保障能力、综合加工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有效提升粮、油、糖、棉市场份额。
规模经营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中粮集团旨在打造国际化大粮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在世界粮食主产区和消费市场进行战略布点,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区域国家与拥有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形成了一张覆盖全球的高效运营网络。目前,中粮集团农产品年经营量达1.5 亿吨,跻身国际粮商前列,营收50% 以上来自于海外业务,已经成为一家布局全球、在国际粮油及农产品市场中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的国际粮商。
该模式下,中粮集团依托中国和亚洲稳定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将全球供应链系统及粮源掌控能力与国内物流、加工、分销网络有机对接。
《中国投资》:“走出去”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也伴随着更大的挑战。中粮集团如何应对挑战?
赵双连:企业海外业务发展和国际经营主要面临的是地缘政治风险和国际化人才短缺的挑战:
“一带一路”上不少国家存在政治动荡不稳定因素,如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或发生国家间的政治冲突等,这会对我国在该地区开展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人才短缺问题将会凸显出来,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缺乏,既精通业务、熟悉国外政策法规,又具有实际运作经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
为了提高管理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中粮集团主导了海外企业的管理团队重建工作,并根据海外公司发展情况以及中粮集团海外发展战略进行相关调整。2015年起,通过全球遴选,中粮集团陆续聘请来自(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的一批行业翘楚运营海外业务。新任管理团队认可并支持中粮集团后续重组整合,有利于中粮集团进一步开展国内外一体化工作和梳理业务和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投资》:作为践行“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中粮集团在扎根海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哪些贡献?为当地民众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赵双连:“十二五”期间,中粮集团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大米、玉米、棕榈油、食糖、小麦、木薯等品类总量达916万吨,总金额39亿美元。其中2015年进口总量和金额分别比2013年增长139%和105%,占中粮集团上述农产品当年全部进口量一半以上;中粮集团向“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麦芽、淀粉、柠檬酸、茶叶等总量达94万吨,总金额5.5亿美元。其中2015年出口总量和金额分别比2013年增长27%和20%。
2016年5月,中粮集团在乌克兰投资7500万美元建设的DSSC码头正式投产。DSSC码头投入运营进一步优化了乌克兰及周边国家从河流到出海口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大大提高了该区域粮食出口量。该项目为拉动当地就业和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自然会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与欢迎。
截至2017,中粮集团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优质大米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以大米贸易为纽带,中粮集团与相关国家稻米产业有关各方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助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起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了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共赢之路。大米是柬埔寨、泰国、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农产品,中粮集团通过大米进口,推动了相关国家稻米产业的升级和进步,促进其稻谷总产、单产的提高,推动了行业加工产能的增加,带动了烘干、仓储、物流设施系统的建设,丰富了大米品种,提升了大米质量。为了保证中粮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粮在上述国家新粮上市期间入市采购,既提高了进口大米的质量、纯度和新鲜度,也解决了相关国家水稻主产区农民卖粮难、储粮难等燃眉之急,得到了有关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出口商、加工厂等的高度赞扬。此前,柬埔寨绿色贸易公司就向中粮集团发来感谢信,衷心感谢中粮集团在进口柬埔寨大米合同执行中对于柬埔寨农户、加工厂、出口商的支持,使得柬埔寨稻米行业各环节和整体实力均得到显著增强,给柬埔寨稻米行业从业者带来了福祉。
中粮旗下蒙牛乳业,为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的指示精神,抓住当前这个历史机遇,增强核心竞争力,在过去几年里,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力度非常大。比如说,蒙牛在新西兰奥克兰建立了一家达到先进水平的工厂,在新西兰为中国消费者生产奶粉;在澳大利亚,蒙牛投资了几家牧场,并在当地生产乳制品。同时,蒙牛联合丹麦ArlaFoods(阿拉福兹)、法国Danone(达能)、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等国际伙伴,从奶源、创新研发、质量管控等全产业链上,全面对接国际标准,产品已经进入香港、澳门、蒙古、新加坡和缅甸等市场。
今年,蒙牛又与加拿大、印尼达成了合作意向。出口产品涵盖常、低、冰三大业态,包括纯牛奶、特仑苏、优益C、纯甄、蒂兰圣雪等,受到当地消费者青睐,海外销售实现了连续三年年均增长突破30%。在国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地域文化与区位优势成为生产清真食品的理想之地。蒙牛抓准“一带一路”将给清真产业带来的新机遇,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签署合作协议,投建清真乳品生产基地,生产“壹清”牌清真食品,不但将带动周边多个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更将服务于庞大的国内市场与17亿穆斯林的海外市场。
中粮泰国生化工厂位于泰国中部罗勇(RAYONG)府洛加纳(ROJANA)工业园区,从并购改造开始,即坚持瞄准高端食品市场,实施多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生产现场环境改造,总占地面积约160亩,现有员工约340人,其中中国外派员工约50人,在泰招聘员工约220人,外包泰国及周边国家的劳务工70人。
⬆2017年6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中粮集团展位一角
《中国投资》:未来,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愿景的落实,中粮集团将会如何布局?有哪些具体举措?
赵双连:中粮集团制定了《中粮集团“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1315”目标,即到2020年,中粮集团在“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粮食经营量3000万吨,掌控一手粮源1000万吨,食品进口额和服务贸易收入各50亿元人民币;“十三五”期间,中粮集团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两通道四基地”。
2016-2018年,中粮集团一方面将打造陆路和海路两大粮食物流通道,另一方面将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粮食采购基地、高端进口食品采购基地、进口非转基因农产品国内加工基地、国内农产品加工产能转移基地等四大基地。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布局重点项目。
中粮集团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其中:远东及黑海地区以仓储物流设施为主,重点关注俄罗斯的非转基因大豆和矿泉水,乌克兰的小麦、玉米和葵花籽,白俄罗斯的乳业和肉食,罗马尼亚的玉米、小麦和葵花籽等品类;中亚地区以仓储物流设施为主,重点关注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等品类;东南亚地区以农产品加工设施为主,重点关注泰国的大米和木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等品类。在项目推进方面,以贸易先行拉动,在条件成熟的区域,通过投资新建、股权并购或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仓储物流和农产品加工设施,逐步打造海外粮源和加工基地,掌控一手粮源。(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