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丝路金融的创新挑战

丝路金融的创新挑战

中国金融国际化薄弱和滞后的现状需要改变,传统的金融体制与工具也需要适应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复杂环境进行创新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一带一路”给中国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投资,将中国的金融业务带到了全球范围,中国传统的金融体制与工具,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投资环境。

 

一带一路金融需要模式创新

近日,在金融四十人论坛举办的“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单纯的援助不能保障一带一路大规模长期投资的需要,纯商业性和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也不能适应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互利共赢。”

过去,中国在与一些国家的合作中,尝试过以当地资源为担保品予以授信的做法,一方面让当地发展获得了必须的资金,另一方面也较大程度降低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

例如,2007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加纳财政部签署贷款协议,为布维电站项目提供了出口信贷,以加纳最大的出口物资可可豆作为担保。

而国家开发银行运作的中俄石油合作融资项目则建立了“管道运输、原油贸易和贷款一揽子合作”的运作模式。2008年中俄启动能源战略合作,明确未来20年俄每年向中国出口原油1500万吨,俄方建设远东原油管道中国支线,中国向俄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

这被称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能源资源合作的创新模式,此后,国开行陆续成功运作了中巴石油、中土天然气、中缅油气管线、中国秘鲁产能合作、中巴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的融资。

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委内瑞拉期间,与总统马杜罗共同见证双方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农业、高技术等领域。其中,中国将向委内瑞拉新提供4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报道称委内瑞拉政府官员表示委内瑞拉将向中国每日出口约1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来偿还贷款。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这一模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青睐,既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传统的农业国和制造业相对较发达的新兴国家。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算,2010-2020年亚洲各个经济体(包括亚行成员国中所有4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需要投资达26万亿美元,这一巨额融资量不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身难以负担,以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都难以满足,且这些融资需求很多处于风险较高、商业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这就需要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是这些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持者。根据已经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1200余个,贷款余额超过6200亿元人民币。

5月14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及未来中国对“一带一路”的规划时,习近平表示,中国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合计约3800亿元),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金融基础服务待加强

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今年5月在接受《中国金融》采访时,谈及丝路基金所面临的投资创新挑战,“传统上中国金融机构境外业务以贷款为主,从事股权投资时间不长,可借鉴的经验比较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不足,监管规则相对滞后,相应的会计、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经验不足。”

因此,“目前丝路基金在境外投资所使用的专业服务中,还是比较多地依赖于外资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金琦说。

一带一路金融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是信用问题,如受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部分资源类国家的外汇储备缩水、货币贬值带来的偿付风险;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影响实体经济,造成海外买方偿付能力下降;部分中国企业,辨别和防范风险能力不足,风险化解手段还有待提升等。

因此,利用担保、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或国际商业险等手段缓释风险,成为必要的举措。这对于提供保险和增信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根据公开数据,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17年6月份,中国信保对沿线国家的承保金额累计超过4800亿美元,向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7.3亿美元,尽管如此,中国信保董事长王毅在接受《瞭望》采访时仍表示“与实际需求相比,我们的服务惠及面还应进一步扩大。”因为中国信保主要支持中国出口、中国制造,受制于政策限制和缺乏境外机构,对境外中资企业的销售、出口和投资无法直接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所以他们希望能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地区设立境外机构。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的金融服务,包括代理行、资金结算和清算等,无论是促进贸易畅通还是更好服务对外投资,都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进行布局。

根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

这些机构大多布局在俄罗斯、东南亚和西亚等国家,仍有许多一带一路国家没有覆盖到。这对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一方面是中国金融国际化相对薄弱和滞后的现状需要改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金融模式也需要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政治、法律、文化和社会环境,国内可行的操作模式在这些国家则未必可行。”中非发展基金赞比亚代表处首席代表纪军表示,“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开发性金融遇到的困难,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纪军说。

 中非发展基金是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8项举措之一,目的是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是最早在海外耕耘的股权基金。在非洲投资的项目主要有莱基工业园、苏伊士工业园、加纳电厂等。其较成功的项目大多是在埃塞俄比亚,该国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强势的政府和对基础设施的重视。而在一些民主制国家里,频繁的政府更迭难以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融资都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国内开发性金融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有一个权威性和执行力强大的政府,而这种强势政府在国际上是不多见的。”纪军表示,“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发挥作用,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及两者间关系还需要重构,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