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封面故事 > 非洲高等教育需求巨大

非洲高等教育需求巨大

非洲拥有庞大高等教育需求,特别是在教师培训、女子教育和科技工程教育领域

文I 万秀兰  李佳宇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近年非洲经济总体上发展迅速,但非洲高等教育严重供不应求,办学设施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生的学科结构和性别结构严重不协调。不过私立高等教育办学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这样,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资本和企业投资非洲高等教育有庞大市场,特别是教师培训、女子教育和科技工程教育领域。中国不同的投资主体,可以以不同方式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投资获得自己理想的回报。

 

本土高等教育投资不足

近些年非洲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非洲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2013年,非洲GDP总额23224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人均GDP为2094美元,全球最低;50多个非洲国家工业总产值只占全球的0.5%;外债存量共计4430亿美元,占全球各大洲之首;黑非洲极度贫困率高达41%。这组数据充分反应非洲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致无法尽快提高教育投资和质量。例如:非洲高等教育科研的平均财政支出约为非洲GDP的0.3%,而其他工业化国家则为1.8%左右。在非洲,高等教育预算只有40〜50亿美元,这对于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陆来说,实在太少。所有非洲国家高等教育都面临严重的财政紧缺,直接造成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质量低,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非洲国家、高校和民众热切期待外资投资其高等教育。

 

增长迅速但入学需求仍十分旺盛

撒哈拉以南非洲广大地区的高等教育虽正在迅速发展, 2000-2010年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由234万增长到523万,但毛入学率(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标志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仅为7%。其中毛入学率较高的南非也只有18%,而肯尼亚仅4%,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0%)。且据世界人口调查,201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8〜23岁人口约1亿,预估到2030年再增长50%以上,并保持着增长势态。

过去的四十年间,尽管非洲高等教育系统学生入学率增长水平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仍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适龄入学人口的需求。一方面,近些年非洲获得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等非能源领域的投资明显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已有26个国家达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各国在减贫扶贫、培育内部市场和消费群体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中产阶级家庭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劳动力市场不仅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还进一步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应用技术类专业缺口巨大

非洲的高等教育招生一直以来是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为主,仅有不到25%的学生选择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就读。这种学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恰恰与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需求大相径庭。以采矿业为例,几乎所有的技能职位(工程师、地质学者、拓扑学者等)都由外籍人士担任,类似问题还普遍存在于工业、制造业等发展基础十分薄弱的领域。高等教育学生却多分布于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应用技术与工程等学科普遍稀少,一方面毕业生无法补充劳动力紧缺学科的市场,另一方面已有毕业生资源也多不具备市场需求的优良技能。同时,在医疗事业、农业、水资源、环境与气候治理、交通、社会服务、畜牧等领域对具备专业知识,掌握熟练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非洲高等教育急需工业、农业、牧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应用技术类专业的快速发展。

 

女性优势专业潜力大

女大学生比例低在非洲所有的大学和大多数学科中几乎普遍存在。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女大学生占全体大学生的比例仅为7%,北非也只有37%,与世界至少50%的女生比例相差甚远。许多非洲国家虽然纷纷采取降低录取平均分、颁布肯定性选拔政策、为女性提供优惠待遇、额外加分等措施提高女性入学率,但高等教育中男女比例仍难以均衡。另外,除女性比例过低外,非洲女大学生在学科分布上也极其不均衡。在具有竞争性的院系和硬科学领域,女性比例相当低,例如,在肯尼亚工程学和以技术为基础的专业学科领域,女性仅占10%。女性在自然科学学科中比男性少,这在整个非洲高等教育中很普遍,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一些具备相对优势的专业中还是占据了一定比例,比如护理学、医学、人文科学和教育学。这类具有女性优势的专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匮乏且师资水平不足

非洲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另一显著问题便是教师匮乏且师资水平不足。撒哈拉以南非洲广大地区的高校师生比仍远远高于1:50,且教师培养能力远远低于高等教育的扩张速度。与此同时,虽然开普敦大学、斯坦陵布什大学、夸祖鲁-纳塔尔大学、金山大学等少数南非大学成功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高学历教师的比例较高,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的资格水平不足,教师仍以本科层次为主。如2011年,即使是在开普敦大学等8所非洲旗舰大学,其终身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只有43%,蒙德拉内大学仅17%;而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比例,只有开普敦大学达到了40%,毛里求斯大学和内罗毕大学也只有24%,其他5所大学的都在20%以下,蒙德拉内大学仅有6%。即使是普通大学教师,在非洲许多国家也很欠缺,大学课堂坐着500甚至800名学生是很普遍的。因此非洲有着巨大的高校教师教育和培训空间,与各种各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一样,非洲高校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市场迫切需要开发。

 

私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实际上,非洲私立高等院校早已从数量上超过了公立院校,由2003年的63所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950所。在埃塞俄比亚由上世纪90年代没有私立高校,很快到2005年就有了64所。这些高校一部分由国外大学或企业投资,一部分由本国私营部门投资,大多位于生源充足、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主要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学科主要分布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会计和管理、金融、财政等市场需求驱动型领域。私立高等教育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多由国家政府以立法的形式鼓励和支持成立,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以肯尼亚为例,私立高等教育在外部管理上,有严格的法律框架,需通过政府指定机构的学校认证、课程审批和绩效评估方可成立;在内部管理上,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主办者或出资者掌握大学所有权和管理权,在组织、财务、教学、课程、人事、招生就业、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享有独立决策权。另外,私立高校在管理中融入了市场的机制,多注重成本效益、管理绩效和市场竞争力。这些非洲私立高校录取了约25%的非洲大学生,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和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在非洲举办私立高等学校或培训机构。我国的私人资本也可以投资非洲高等教育。

当然,中国对非洲高等教育市场投资获得回报的方式,将视不同投资者和不同投资方式而不同。比如:私立院校和培训机构从市场本身获得利润;合作院校国际化能力获得提升,国际声誉获得提高;中资在非企业员工素质获得提升,企业生产力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中国在非企业和中国人民在非洲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界上得到更大的提升。(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