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十二五”社会发展工作稳中求进——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2012年四月号)

“十二五”社会发展工作稳中求进——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2012年四月号)

2012-09-12 14:07:40 文/ 刘斯斯

2012年2月23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社会发展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宏观形势以及部署2012年相关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会上充分肯定了2011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成绩,并指出,当前社会事业的发展质量和总体水平,与其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的重要位置还不相称,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朱之鑫对本刊记者表示:今后,在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的要求下,关键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社会发展工作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中国投资》:从宏观角度,请您谈一谈2011年我国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的成就。

朱之鑫:总地来看,我们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一年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研究编制专项规划为龙头,统筹事业发展全局。注重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坚持用规划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实施路径和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事业发展质量。牵头组织16个成员单位,编制完成了我国首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1-2015年)》,在理论和政策上实现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与中宣部共同组织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并以国办名义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编制完成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电、旅游、民政、体育等领域的21个专项建设规划。

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全年安排430.77亿元,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投资重点的把握上,继续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城乡基层等薄弱环节倾斜,继续向社会领域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实施倾斜。中央投资带动地方及其他投资320多亿元,增强了各地责任意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以全面推进体制改革为抓手,促进事业创新发展。要解决制约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必须依靠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了医改2009-2011年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工作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切实加大了完善全民医保格局、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的统筹协调力度。全面参与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推动落实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参与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文件的修订工作。参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参与起草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推进民办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文件,研究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结构,确保重大教育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以强化政策研究制定为基础,完善事业制度保障。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增强政策制定实施能力是根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认真参与中央综治委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3个专项组和“两新”组织(新型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专项组下设的社会组织工作小组工作,协调推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工作。继续加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和社会发展形势动态监测工作,《2005-2009年全国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在各地引起热烈反响。在完善社会领域服务产业发展环境上,全面启动全国高尔夫球场的综合清理整治,组织开展规范主题公园建设相关工作,以发展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残疾人综合服务等业态为突破,统筹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在重大问题研究上,深入研究我国艾滋病患者面临困难和意见诉求,牵头研究建立校车制度的相关重大问题,积极探索与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的有效形式。

社会事业要加快发展

《中国投资》:您在会上提到了社会发展工作要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其核心思想是怎样的?

朱之鑫: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所谓“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所谓“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我理解,“稳”并不是说要止步不前,“进”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干快上。稳中求进,既要“稳”,也要“进”。“稳”是基础,不“稳”无法“进”,“进”是保障,不“进”难以“稳”。两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中求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进不进”,而是“怎样进”。把握好稳中求进,就是要把握好“稳”的基本要求,把握好“进”的核心内涵,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中国投资》: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请您具体谈一谈下一步社会发展工作应如何推进。

朱之鑫:国内外实践表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越多,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一年,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占领”风潮频发,西亚、北非部分国家政局持续动荡,表面上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民族、宗教、政治等矛盾叠加导致,实际上触发这一系列乱局变局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积累的民生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建议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但是民生领域的任务目标不降反升,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的重视和决心,也反映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稳中求进既是基调,也是任务。社会事业只有加快发展,才能适应形势要求,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第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稳”的内在要求。“稳”的核心在于避免经济波动和社会动荡,这些都离不开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事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筑牢民生保障的底线,可以有效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坚定发展信念,增强社会信心,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从根本上保证社会大局的稳定。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消费与投资的有机结合,在改善消费预期、夯实人力资本的同时,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第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进”的重要内容。首先,社会事业是重要的实体经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推进,有利于服务业拓展空间,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多个维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次,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从不只限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落后于经济领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改革开放的相对滞后。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是激发社会活力、释放创新动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关键环节。再次,社会事业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的工作平台。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物力、财力、人力投入到社会事业上,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建设,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

社会发展系统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更要牢固树立做好今年社会发展工作的坚定信心,在“求进”上科学谋划,着眼大发展,研究大思路,出台大举措,综合平衡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4方面要求:

一是要把健全体系和增加供给作为“求进”的主要任务,正确区分基本与非基本,突出社会事业的整体建设。正确区分社会事业中“基本”与“非基本”的部分,切实履行好政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硬职责”,以基层为重点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注重“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改善薄弱环节。加快转变社会事业建设发展模式,逐步由单纯设施建设向设施建设、人才建设与机制建设综合推进转变。认真做好社会事业内部的统筹协调,兼顾好非重点任务的发展和建设,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结合比较紧密的领域。

二是要把充分发挥扩大内需作用作为“求进”的重要方向,努力找到保障民生与扩大内需的平衡点和结合部,全面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过程。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最大的产业支撑在于服务业。要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服务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的覆盖,促进优质资源在城乡间的流动、延伸和共享,使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逐步稳定下来、有序融入城市生活,真正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要大力发展社会领域服务产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鼓励业态间的融合发展,推进行业内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合理顺应和正确引导社会需求,积极培育潜在市场,落实和完善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扶持政策。

三是要把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为“求进”的基本要求,切实提高社会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不断提高社会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运用市场的激励作用,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激发服务机构活力与动力,改善群众服务体验,增进群众满意程度;充分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开放更多领域,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拓宽服务范围内容,促进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

四是要把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求进”的根本动力,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要把改革和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围绕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做好文章,力求用系统化的制度方案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破”与“立”并举、“顶层设计”与“底层保障”并进、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重,增强改革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加强改革实施过程的统筹协调、跟踪分析和配套政策研究,尊重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利益和首创精神,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更深程度上取得新突破。

全面推进社会领域改革攻坚

《中国投资》:李克强总理在近期举办的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再次提到了深化各领域改革的问题,对于社会发展领域的改革,您有哪些想法?

朱之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包括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瓶颈仍是体制机制障碍。当前,社会领域的许多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牵涉触及方面更多,综合协调难度更大,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加自觉和积极的态度加以深化。发展改革委既是发展委,也是改革委,要在改革上投入更多精力,出思路,出措施,出经验,做好协调推进工作。

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一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加快壮大文化产业。抓紧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修订相关优惠细则。在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加快文化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或境外投资投向项目的审批进度,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做好文化领域投资的监测和分析,合理引导,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做好整顿规范文化产业园区和规范发展大型主题公园的相关工作。

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改革难度还在不断加大,需要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要制定和实施医改“十二五”规划暨实施方案,继续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和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一是继续完善全民医保格局,在稳定提高参保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改革支付方式。二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继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增加投入,提高服务能力,扩大基层医改成效。三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实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和监管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引进海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要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深化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围绕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加快出台民办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和专项规划。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着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合理疏导适龄人口的教育需求,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优化,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公民个人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