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展望“十二五”社会发展_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2011年5月号)

展望“十二五”社会发展_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2011年5月号)

2011-05-19 10:13:27

4月7-8日,2011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十一五”以来社会事业发展改革情况,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研究部署“十二五”开局之年社会发展工作主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回顾“十一五”,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亮点,就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未来5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为此,朱之鑫在讲话中强调:“‘十二五’时期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着力点,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社会领域服务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十一五”

社会发展步上新台阶

《中国投资》:“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朱之鑫:“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使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和亮点,就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增长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总规模控制在13.41亿,为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全民医保新格局初步形成,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8.35亿农村居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60%左右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城乡广大居民提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初步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实现乡镇文化站全面覆盖、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近1500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

五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

《中国投资》:回顾过去5年,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主要作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朱之鑫:“十一五”取得的成就表明,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已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党中央果断实施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使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并形成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

其中十分重要的至少包括3条:一是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与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结合起来,形成扩大内需的动力和手段;二是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结合起来,以民生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三是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保民生。

5年来,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大力推动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增加社会事业投资,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新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贯彻突出结构调整、突出改善民生的中央投资安排原则,对社会事业给予重点支持。在投资规模上,5年累计安排社会事业中央投资1300多亿元,约为“十五”期间的2.6倍,并超过之前3个5年计划总和,占整个中央投资规模的比例明显提高。在投资方向上,注重雪中送炭,重点向农村、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积极配合重大改革和社会政策实施。在投资管理上,注重提高效率和效益,积极改进中央投资计划下达方式,将点多面广投资小的项目交由地方和部门安排,同时,加强投资管理各项相关制度建设,认真管好用好中央投资。社会事业中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基层群众上学、就医、文化生活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引导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和公共资源合理有序配置。始终把规划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在完善规划理念、健全规划体系、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加强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除积极参与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外,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的各项建设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编制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30多个专项建设规划。

三是着力推进重点改革,完善社会事业相关制度安排。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整体推进,在一些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了突破;牵头组织起草并出台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近3年实施方案;参与制定和实施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发挥资源配置手段,积极推进与教改配套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专题研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建设任务。

四是大力加强政策研究和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增强的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新形势下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政策研究。在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研究提出“十二五”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的总体思路,开展社会发展宏观调控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完善社会形势分析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发布评价报告。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在重大区域性政策制定中牵头组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专题调研并提出政策建议。在促进社会领域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牵头研究制定并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推动文化、体育、养老、家庭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下一步社会发展工作

面临机遇与挑战

《中国投资》:目前看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事业发展主要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朱之鑫:在肯定此前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事业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矛盾和城乡、区域、人群之间保障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社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事业改革较为滞后,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布局、结构和配置方式亟待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文化素质亟待加强。

此外,就社会发展工作本身来说,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把握全局观念、掌握规律的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增强。

《中国投资》:您在讲话中指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有挑战,请您具体谈一谈。

朱之鑫:“十二五”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呈现3个主要特征: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或将进入一个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制度创新、竞争加剧多重特征并存的时期。二是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时代,可能引发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变革,抢占战略制高点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国际治理结构出现新调整,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与博弈强化,牵动国际关系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较量更加复杂。

从国内看,需要把握好5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一是随着经济实力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将会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二是传统“大进大出”、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难度明显加大。三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充满更高期待,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四是改革攻坚涉及深层次矛盾,进入增量与存量改革并重的阶段,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五是对外开放面临新的考验,对国际环境的依赖度、敏感度日益加深,国内发展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支撑将更加有力,财力支撑将更加厚实,体制支撑将更加完善,科技支撑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布局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长期性问题仍很突出的同时,还将面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提高质量水平等4个方面的紧迫要求。

推动“十二五”

社会发展工作良好开局

《中国投资》:具体来说,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十二五”社会发展工作?

朱之鑫:“十二五”规划《纲要》已对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任务作出了部署,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任务,全力推进,落实到位。

第一,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一是健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以农村为重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解决流动人口、留守儿童为重点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重点加强高校对高素质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县(市)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坚决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责任,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第二,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体制改革。一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坚持预防为主,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专业服务网络。二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县、乡、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布局,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三要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全面推行电子病历,提高居民健康档案普及率,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及边缘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统一高效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四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其他医疗机构和社会零售药店全部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第三,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二要合理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三要繁荣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四要进一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五要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竞技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共建共享。

第四,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掘自然的、文化的以及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一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二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适应社会不同人群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大众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各类旅游产品融合发展。三要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合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稳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强对重点旅游区的规划指导。

第五,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优生优惠政策体系,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计划生育工作。二要着力化解人口结构潜在风险。切实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力度。三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高龄老人生活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第六,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服务基层、贴近民生、助民解困,全面做好基础性社会服务。一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措施。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强城乡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再就业政策和扶贫等政策的衔接。二要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和完善殡葬服务网络。三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完善社区服务提供方式,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扩大居民有效参与,积极引入社会力量。

《中国投资》:为更好地在新形势下完成上述任务,您认为在社会发展工作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朱之鑫: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和健全工作机制。一要加强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整体建设,增强科学规划能力,选准中央投资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向,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健全投资管理制度体系。二要深入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创新供给模式,增强公共服务需求导向研究,优化社会领域服务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三要增强社会政策研究能力,增强政策制定的主动性,提高政策制定质量,保障社会政策实施效果。四要推动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着力加强源头治理,切实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发展形势动态监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