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稀土产业:自身做强才是根本-2009年10月号

稀土产业:自身做强才是根本-2009年10月号

2009-10-23 15:35:35 文/ 朱娅琼

自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透露《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下统称《规划》)已征求各方意见、预计年内出台后,我国稀土产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于中国即将进行的稀土产业政策调整,包括减少初级稀土矿产品出口与稀土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等,国际社会有许多不同声音,甚至也有抵触与抱怨。

对此,主管稀土产业多年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中国在近1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得到全世界所有人的掌声。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很正常,立足于我国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没有必要进行炒作,上升到国际贸易战的程度”。

“稀土的确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并没有出现像石油那样的短缺情况,就当前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而言,探明稀土储量足够世界使用300年以上”,熊必琳强调,“而且,中国虽然是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有不少的稀土矿,并不存在中国独家拥有稀土而对其他国家‘卡脖子’的情况。中国没有针对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贸易限制,而是为了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使产业做大做强。中国稀土产业走集约发展道路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些资源,也是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亟待打破发展瓶颈

《中国投资》:为什么说稀土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其战略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熊必琳:稀土是我国重要的优势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用稀土不仅对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产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在计算机、电动汽车、核磁共振、移动电话、汽车尾气净化、液晶显示、超导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稀土在激光制导、雷达、侦察卫星、战地智能汽车和自动指挥系统等国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说稀土已成为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国投资》: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

熊必琳:早在1989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国稀土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探明资源量、生产量、出口量和应用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根据矿产品类型和生产力布局,已形成南北两大生产体系。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内蒙古、四川、甘肃、山东为主,形成以白云鄂博矿、氟碳铈矿为主要原料的轻稀土生产基地;南方稀土生产体系以江西、江苏、广东、福建等省为主,形成以南方离子型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其中,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为我国所独有。

“十五”以来,稀土产业坚持“开拓市场,推广应用;保护资源,合理开采;控制总量,结构调整;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球战略,集约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稀土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第一是稀土生产稳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方向转变,深加工产品能力不断扩大,功能材料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以永磁、发光、储氢、液晶抛光等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第二是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应用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我国稀土消费量约7.0万吨,比2000年相比,增加了5.1万吨,年均增幅为17.5%。其中,国内永磁、储氢、发光、催化和抛光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稀土的消费量为3.8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3.3万吨,年均增幅达到28.9%,稀土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应用正逐渐成为我国稀土应用的重点。另外,稀土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等传统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是稀土工业冶炼分离、新材料、深加工和应用领域科技进步加快,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稀土矿开采和冶炼分离生产,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技术、非皂化萃取分离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还原法制备高纯氧化铕设备、2.5万安熔盐电解装备、吨级稀土金属蒸馏炉等大型专用设备开发成功,高纯稀土金属及特种合金产业示范工程建设成功,大大提高了稀土冶炼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

第四是稀土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稀土盐和氧化物等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逐年减少,金属、合金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逐年增加,钕铁硼永磁材料、三基色荧光粉,稀土储氢材料和器件、催化材料和器件等稀土新材料和应用类产品出口比例大幅增长。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熊必琳:虽然我国稀土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当前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冶炼分离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自主创新不足、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等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稀土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主体过多、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行业准入把关不严,无证开采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矿山开发和生产环节中,生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三废排放超标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此外,一些含有放射性的尾矿和废渣也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三是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我国稀土应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稀土新材料器件及终端应用技术更加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新技术、新成果较少,稀土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滞后,行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四是出口秩序混乱,监管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稀土产品已占据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我国上百种稀土出口产品,仅有40多个税号,部分产品与税号脱节,既无法满足监管需求,又导致我国资源流失和走私现象时有发生,产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总之,稀土产业虽然是我国重要的优势战略资源,但是由于种种瓶颈制约,其资源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留下了很多环境的“欠账”。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开发,保护资源,根据各省情况进行适度开发或封存起来进行资源储备。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打破多种瓶颈,才能使稀土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探因稀土贱卖现象

《中国投资》:您提到,我国稀土产品已占据全球8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稀土的定价权却并不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多年来“黄金卖了个土豆价”。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所致?

熊必琳:在市场经济中,国际贸易的定价权并不是说市场份额大就能拥有定价权,任何一种产品供大于求时,当然卖不出好价钱。简单说定价权不掌握在中国手里,也不准确。应该说,中国这些年大量、廉价地向发达国家出口了稀土矿产。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稀土产业自身存在无序竞争,各地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稀土产品供大于求,而且企业之间竞相压价,互挖墙脚,导致大量稀土廉价出口,甚至存在大量走私贱卖的情况。

而且,中国是稀土的生产大国,但不是应用强国。出口的低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极少,所以利润很低。另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信誉度、售后服务能力、持续供应能力等,都是无形的筹码。比如法国罗地亚供应的稀土就比中国价钱要高。

说到底,中国稀土卖了“土豆价”的关键原因在自身,由于产量长期高于国际需求、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势必会导致稀土贱卖。要掌握定价权,产业做大做强是关键。

《中国投资》:如您所言,目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掣肘了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政府应该做好哪些引导和支持工作?

熊必琳: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稀土产业。目前,我国的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有将近100家,多为小型企业,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不强。对于企业联合重组,政府不能搞“拉郎配”,要吸取以前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的教训。国家将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资产、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和重组等方式组建若干大型稀土企业集团,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大型稀土企业集团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做强做大稀土产业。争取到2015年,企业数量将由目前近100家减少到20家左右。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稀土行业准入管理工作,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减少无序竞争。国家发改委要对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实行核准制,并对稀土冶炼分离生产实施指令性计划管理。2015年前,原则上不新增稀土冶炼分离生产能力,未经核准不得新建或扩建稀土冶炼分离项目。

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在投资管理、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环保审批、信贷融资等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开展工作。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新、改、扩建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贷款和授信支持。对现有生产能力也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进行调整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优化出口结构

《中国投资》:在新的稀土产业规划和政策中,中国稀土出口政策具体将进行哪些调整?

熊必琳:我国《稀土出口产品目录》将稀土出口产品分为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允许稀土新材料、稀土合金以及属于终端产品范围的稀土化合物出口;限制各类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单一稀土盐类及其他不属于禁止类和允许类产品范围的稀土产品出口;严格禁止各类稀土矿产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各类混合稀土盐类出口。

去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为3.4万吨,其中占稀土产业企业总数20%左右的合资企业,拿到了出口配额的 60%以上。同时,还有不少没有配额的企业以各种途径进行稀土走私。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稀土产业做大做强,健康发展。

下一步,国家要严格控制稀土出口配额总量,研究制定科学的出口配额分配方法,坚持内、外资企业按统一标准发放,做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同时,要加强稀土出口企业的资质审查,对未经国家核准、越权审批的项目及企业,不予发放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

另外,还要逐步完善稀土产品出口税号,禁止地质储量少、价值高、对高新技术起关键作用的战略资源出口。海关要加强监管,防止高价值战略资源流失,同时要禁止进口具有放射性、高耗能、污染严重的独居石等稀土矿产品及未经处理的回收物。

《中国投资》:对于西方世界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抱怨和抵触,您怎么看待?

熊必琳:这是很正常的,中国在近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得到全世界所有人的掌声。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很正常,立足于我国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没有必要进行炒作,上升到国际贸易战的程度。

如前所述,中国多年的稀土产量大于国际需求,供大于求时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正如欧佩克在油价低廉时要进行减产一样,中国稀土供应也要考虑到市场供求关系而进行调整,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行为。另外,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对稀土应用机理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不仅提炼工艺污染较大,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资源,因此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走集约发展道路,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些资源,同时也是为世界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而且,稀土虽然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但是目前并没有出现像石油那样的短缺情况,就当前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而言,探明稀土储量足够世界使用300年以上。尤其要说明的是,稀土的丰度并不少,除了中国以外,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有不少稀土矿,并不存在中国独家拥有稀土而对其他国家‘卡脖子’的情况。中国没有针对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贸易限制,而是为了解决自身稀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我国稀土开发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这也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选择的理性做法。

               

鼓励深加工与应用开发

《中国投资》:外资进入中国稀土行业的现状如何?今后该如何加强管理,对产业上下游有区别地进行鼓励、限制或禁止?

熊必琳:目前,外资进入中国稀土产业的不是很多,基本都是地方政府批准的合资项目。如前所述,占稀土企业总数20%左右的合资公司取得了60%的出口配额,这不利于稀土产业的规范发展。

国家对外资进入中国稀土行业有严格规定,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允许外商投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限于合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项目。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的稀土项目,凡涉及矿山的资产及业务不能进入合资范围。

而且,稀土矿产开发、冶炼分离和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稀土深加工项目由国家相关部门核准,其余稀土深加工项目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不得下放核准权。各地要严格控制外资进入稀土矿开采领域,鼓励精深加工和应用领域的投资。

《中国投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另一大软肋。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国家将怎样支持和鼓励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产业发展,进行清洁技术的自主创新?

熊必琳:长期以来,我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稀土应用技术含量低,跟踪仿制多,独立创新少,开发应用滞后。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彻底改变,而发达国家则会继续利用其在稀土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通过知识产权、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遏制我国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稀土工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此,政府要加大稀土产业投入,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国家将设立稀土科技研究和攻关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稀土开发应用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加强稀土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关键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加强基础理论和原创性技术的开发,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引导稀土产业逐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总之,要提高稀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说到底,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要发展循环经济,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保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下阶段政府要大力支持开发清洁生产,组织好环保节能、低消耗、无污染冶炼工艺技术研究和推广。

五大高速增长领域

《中国投资》:您认为从现在到2015年,中国稀土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领域将是投资热点?

熊必琳: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稀土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国内外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电子、信息和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对各类稀土新材料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都为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8年世界稀土消费量月13万吨,其中国内消费7万吨。预计到2015年世界稀土需求量约21万吨,国内需求量约13.8万吨。

具体而言,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等领域国内稀土的需求量将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国内在这些领域的稀土消费量为3.2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6万吨,年均增幅为5.3%。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持续转变,在永磁、发光、储氢、抛光、催化等稀土新材料领域,稀土的消费量将会高速增长。2008年,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稀土消费量约为3.8万吨,占稀土总消费量的54.6%,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9.2万吨,占稀土总消费量的67%。

预计我国在2009-2015年期间,将把国内矿产品年生产量控制在13-17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控制在12-15万吨。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国家还将支持和鼓励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培育一批新型产业。争取到2015年,稀土永磁、发光、储氢和催化等稀土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70%。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虽然是稀土生产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在深加工与应用开发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稀土产业的根本之道,就是立足自身的做大做强。只有大量掌握高新技术,占据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才能真正得到世界同行的尊重。

相关链接

我国稀土分布状况

稀土是一种稀有金属,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性质相近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总称。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根据2006年8月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5年,全国稀土探明基础储量8731万吨(REO,以稀土氧化物计,下同),资源量6780万吨,约占世界55%。

包头白云鄂博矿是世界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共生矿山,以轻稀土为主,其稀土资源基础储量占全国的87.2%,超过世界总储量的40%。尤其是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的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独有的中重稀土资源。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将离子型稀土矿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另外,四川和山东两地也有丰富的氟碳铈矿轻稀土资源,云南、贵州、湖北等省近年来也相继发现稀土资源。

相关链接

各国稀土战略选摘

美国:美国里根政府制定的《国家物资和矿物方案》规定:“必须执行物资和矿物政策计划,以确保一旦爆发战争和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美国有能力派出和支持战斗部队,也不会因为缺乏关键原料而受影响。”1982年,美国“战略矿物原料特别工作组”以总统的名义,向国会提交一份长达33页的报告指出,必须采取行动,加强储备,还要着力开拓全球资源。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美国的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美国从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资源。

日本:从1983年起开始建立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和基地,储备制度同样采取官民合作。日本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海外进口,并且供给渠道存在较大风险。国家储备量的目标是42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70%;民间储备量的目标是18天的国内基本消费量,占储备总量的30%。

韩国:2008年7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增加稀有金属储备,将采取官方和民间企业合作的方式,不断提高稀有金属储备规模,到2012年将稀有金属储备种类由2008年的12种,增加到22种,规模由2008年的满足国内19日使用量,增加到满足国内60日使用量。(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