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海上风电规划拉开帷幕-2009年3月号

海上风电规划拉开帷幕-2009年3月号

2009-10-23 14:38:37 文/ 杨海霞

2009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对海上风电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部署。目前,该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世界海上风电技术日趋成熟,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近海风资源。有数据显示,我国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1亿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4.9亿千瓦。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紧缺,开发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将有效改善能源供应情况。因此,开发海上风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年3月,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将完成3台样机的组装。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并列为示范项目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于2008年动工建设,总投资23.6亿元。该项目拉开了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帷幕。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国家能源局还将新规划2-3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选取几家积极性高、实力强的企业进行开发,这些项目将与上海项目一起,承担为国家进行海上风电政策建设提供实践依据的任务。

事实上,我国尚缺乏海上风电建设经验,海上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以及海上风电机组国产化刚刚起步,海上风电建设技术规范体系也亟需建立。随着此次海上风电规划的推动,海上风电的开发将迈入示范阶段,相关管理规范也将逐步建立。

对此,史立山表示,此次规划的制定,仍然是海上风电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阶段,并不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海上风电时代,由于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大规模进行海上风电开发还不现实。

意在摸索经验

《中国投资》:请问国家此时开始制定海上风电规划和建设部署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和现实因素?

史立山:海上项目和陆地项目比较,在风力资源、土地、生态等方面有很大优势。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海上风电在未来大有发展前途。国际上尤其是欧洲,海上风电已经得到了非常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欧洲国家未来发展风电的主要方向。

根据有关部门评估,我国近海海域风电装机容量可达1亿至2亿千瓦,东部沿海特别是江苏等沿海滩涂及近海具有开发风电非常好的条件。而且,这么丰富的资源正好处于我国电力负荷主要区域,这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紧缺,海上风电是当地重要的资源优势,进行海上风电规划和开发部署,对于推动我国风电发展,缓解沿海地区用电紧张局面,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国家积极部署和规划,想通过这样一个规划,起到动员的作用,给予一些有积极性的、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一个开发的机会,让他们率先实践海上风电开发,从而摸索出我国海上风电的技术、经验,总结出一整套规范。

《中国投资》:海上风电规划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规划和部署?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史立山: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制定一个管理办法。从上海东海大桥的示范项目来看,当前急需协调各个部门,完善管理程序。

我国陆上风电的管理程序已经比较完善和规范了,而海上风电则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为这个领域是全新的。从现在的情况看,海上项目涉及到不同于陆上风电项目的管理部门,不能照搬现有程序,在项目核准的过程中,各部门的权限和行政许可不够明确。我们就是要制定一个管理办法先解决程序问题,协调各个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方便企业投资海上风电。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做一个区域规划。因为我国的海岸线很长,有些地区适合发展港口,有些地区适合发展交通,有些地区则适合发展海上风电,不能所有的地区都去发展风电,而规划就是要在建设之前,进行合理的分工,找出沿海可以发展海上风电的区域,提出原则性要求。

第三个方面,海上风电当前的技术难度很大。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运行环境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施工难度更大。从示范项目来看,目前主要难点在施工,对于风机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抗腐蚀抗盐雾以及海上输配电。这些技术上的困难只能在实践中解决。

所以我们希望安排2-3家企业,每个安排一个从陆地到海上20、30公里的条带区域,作为各自的开发区域,对施工技术、设备技术、联网技术,集中力量搞科研。

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也可以发现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发展大规模风电乃国情所需

《中国投资》:有专家表示,大规模的风电对电网的冲击会更大。海上风电的特点就是风量大,在国外如丹麦,很多风电项目包括海上风电都是分布式能源的形式,而我国大多是规模化的,这是为什么?

史立山:风能的自身特性导致风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规则性,采取分布式风电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矛盾。不过,各个国家在选择发展方式时大多是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的,比如丹麦,它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到处都是均匀的市场,因此可以分散地建设项目,这是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中国必须要搞大规模的风电项目。因为我们的市场和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市场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或者省会城市,而资源都在与负荷中心相距至少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如果都是小规模地开发风电,当地电力系统能容纳的部分,只能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而我们的资源很丰富,再想发展,就要连接到大电网上。

此外,建设电网还有一个经济性的问题,必须成规模以后才能建设电网。当然成规模后,就有一个博弈,规模大了对电网的影响大,这是客观的,但是负荷大了,适应和补偿能力也强了。选择大规模发展风电,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规模输出的问题。

不过,我们当前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规模比较小,只有几万千瓦,不像陆上风电都是几十、几百万千瓦,这也是因为大规模开发的技术不成熟,如果以后要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还要进行经验总结以后才可以实施。

投资不可盲目跟风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怎样了?有哪些重点项目?

史立山:当前海上风电试点还是先从滩涂开始,主要在江苏省,因为江苏开发海上风电的自然条件非常好。

上海东海大桥正在建设海上风场,已经探索了两年,目前,大连华锐的3兆瓦设备已经生产出来了,施工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方案,但是设备用起来是不是够好,这个工程是不是以后能成为一个让大家效仿的工程,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任何东西都是这样。

海上风电目前还处在研究和论证阶段,不是马上就可以做的。当然有些企业已经在做前期工作,当前重点是做好示范项目工作,如已经有很多企业在测风,现在是谁有条件谁去测,政府还没有投入资金去做这件事情,主要是发挥市场的作用。

《中国投资》:此次海上风电部署,引起不少开发企业的兴趣,会不会有一些政策来保证投资企业的投资利益?

史立山:现在没有明确,主要搞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也比较小,价格还没出来,会存在一些特事特办的情况。

这个部署主要还是动员性质的,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告诉大家,如果要开发海上风电,就要有一些基本的工作程序,包括环境评价,土地利用等。国家对海上风电资源的规模和分布会形成一个报告,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储备。

要强调的是,不是要求大家都来搞,不是说中国就要进入海上风电时代,不要炒作海上风电。

《中国投资》:目前,已经有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涉足海上风电开发投资,那么,对于保证海上风电的有序发展,您有何建议?

史立山:当前还是说得多,做得少。因为技术难度还是很大,首先设备得过关,还要防腐,施工也需要专门的技术。可能将来会有一家做得比较成功,它的施工方法可能会形成未来的施工规范、规程。

只有通过实践总结,才能找到政府应该怎么去管理、怎么保障安全的一些规范,现在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