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高端材料是有色行业主攻方向 ——专访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

高端材料是有色行业主攻方向 ——专访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

“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新兴国家低成本优势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造成的‘双重挤压’”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表示,但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只是高端制造业回归;而新兴国家低成本优势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王华俊说,针对国内急迫需求的“高新有色金属材料和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应争取尽快取得突破,并加强行业在资源矿山保障、定价话语权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基础能力。

“中间大、两头小”

《中国投资》:您是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

王华俊: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处于由低端向高端、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由有色金属大国向强国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企业抗风险力日趋增强,有色金属大国的地位正越来越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
2018年中国铜、铝、铅、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8%、57%、44%和43%;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8%、57%、42%和50%。
2018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长12.9%,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位。铜材年均增长14.2%;铝材年均增长20.1%。
2019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 8家有色金属企业入榜。2018年有色金属企业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45家,其中1000亿元以上企业达12家。但是,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仍处于“中间大、两头小”。即,冶炼产能过剩或饱和,矿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短缺。
高新技术领域需要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仍要依靠进口,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信息产业、新型能源所需部分高新材料等。总体上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结构不合理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技术装备看,到20世纪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阶段,并取得一些重大科研成果。早在2005年,我国电解铝就率先淘汰了自焙电解槽生产技术,随后又淘汰了160千安以下预焙阳极电解槽。在320KA大型预焙槽技术基础上,相继研发和应用了400KA、500KA及600KA超大型预焙槽技术,使原铝综合电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8年我国原铝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3577千瓦时/吨,与1983年相比,每吨原铝电耗下降3983千瓦时,比世界(不含中国)同期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低1300千瓦时/吨左右。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有色金融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怎样?

王华俊:截至2018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7年居世界第一,消费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但从国际有色金属产业链分工看,中国仍处于生产基本金属(中低端)环节,在高新材料(高端)环节,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传统消费领域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产品需求基本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高端新材料仍需高价进口。譬如,高档铝材仍需进口,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2倍多。又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和多晶硅生产国,但12英寸(200mm)硅片生产几乎还是空白。总体上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
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有色金属工业由低端向高端、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已成为必然选择,并已开始迈向中高端。譬如,一批航空、汽车用铝板带项目建成投产,支持了大飞机、铝结构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手机用1.7mm厚TC4冷轧钛合金带卷的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又譬如,光伏、动力电池的发展,为多晶硅、动力电池材料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再譬如,铝-空气电池、纳米陶瓷铝合金等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材料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并展现出发展应用的广阔前景。
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新兴国家低成本优势对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造成的“双重挤压”。美欧倡导实业回归,新兴经济体发展,将与我国形成同质化竞争,国际上将面临更多贸易摩擦。但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只是高端顶级制造业回归,对我们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而新兴国家低成本优势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此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也没有必要惧怕。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两种挤压,关键是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中铝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00KA大型预焙槽铝电解生产线


应对当前危机

《中国投资》:中美贸易摩擦对整个有色行业的影响如何?

王华俊: 1980年美国的铝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40%,但到2016年下降到了3%,相反中国铝产量所占比例则从1.5%增长到2017年的50%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实力在上升是客观的。
中美贸易摩擦中对有色金属产业影响,从宏观方面的表现看,一是会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给具有金融属性的有色金属价格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对出口贸易占比较大的企业影响较大;三是消费有色金属的下游企业出口减少,有色金属需求下降;四是企业投资和生产决策难度加大。
分金属品种看:对铜产业影响主要涉及下游铜制品。如电源线、电子线、电动机、发电机、空调等产品出口带来有一定影响。
对铝产业影响主要影响是“双反”涉案以外的产品。另外,影响最大的是铝制品(例如,门窗、易拉罐、轮毂等)。但这类产品美国用户可选择的供应渠道有限,同时考虑到国内企业近年来开拓了美国以外的市场,对国内电解铝的消费影响有限。
对锌产业影响体现在下游锌金属制品的出口上,如家电、汽车等锌金属制品的应用,这部分产品出口如有受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锌的消费。
对铅产业影响主要是对铅酸蓄电池的出口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国内的精铅消费。
《中国投资》:有色金属产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剧,那么是不是危机中也有机遇?您对未来产业机遇有何看法?
王华俊:一方面,美国过多抬高出口到我国有色金属高新材料价格,甚至控制向我国出口国内急需的一些高新有色金属材料,反而促使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尽快研发生产进口替代产品、推进有色新材料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等,并为发展出口导向有色金属新材料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美国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有色金属产品及其制品进行“双反”加征过高关税,促使我国有色金属产品退出美国市场,在其他国家开辟新的市场等。
目前,国内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或常用加工产品产能过剩或饱和,可促使有色金属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促使有色金属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等。尤其是促使有色金属产业走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同时与资源供给国家形成互惠互利的战略分工。

产业基础能力亟需提升

《中国投资》: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尚有哪些基础能力需要加强?

王华俊: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不足,产品还存在质量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国内一些 “卡脖子”有色金属材料和技术急需科技攻关。如,电子级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部分大直径超高纯金属靶材、高性能钛合金棒丝材及部分高端铜铝板带箔材等仍依赖高价进口。针对以上有色金属材料和技术,要聚集科研、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高端人才,潜心攻关,争取尽快取得突破。同时,要搞好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矿山资源保障尚需提升。目前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矿山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优势稀有金属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等。2018年,国内铜、铝、镍等重要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6.6%、44.9%和87.7%。钨、钼、锡、锑、稀土等传统优势矿种,总体看国内资源基本可满足供应,但近年来有些矿种也出现进口。钴、锂、锆等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矿产资源需大量进口等。受资源出口国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进口资源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三是有色金属企业定价话语权需提升。目前,有期货交易的有色金属品种,以期货交易价格为参考,相关矿产品价格与交易产品价格挂钩,如铜、铝、镍、锡等。近年来,上海期铜逐步摆脱从属地位与伦敦铜形成“互为引导,交叉影响”的态势,但其他多数期货品种定价仍主要参考伦敦交易价格。没有期货交易的有色金属品种,虽然稀土、钨、锡、锑、铟等优势品种的话语权有所显现,但主体上仍是以MB(英国金属导报)报价作为主要参考。大宗有色金属产品定价权,仍较大地掌握在国际矿业巨头手上。我国尽管是有色金属生产、消费、贸易大国,但在价格话语权上仍缺失,即使具有资源优势的钨、锡、稀土等品种,定价话语权也还没有掌握在我们手上。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有待加强。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有色金属企业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尾矿和赤泥累积堆存量大,问题突出,矿山尾矿治理以及生态修复任务繁重。部分大型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随着城市发展已处于城市核心区,安全、环境压力隐患加大,与城市长远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等。


⬆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川公司镍闪速熔炼系统


保障高新有色材料

《中国投资》:从产业升级、质量提升角度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什么?

王华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有色金属工业也要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譬如,一批民用飞机、汽车用铝板带项目建成投产。又譬如,光伏、动力电池的发展,为多晶硅、动力电池材料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但是针对国内急迫需求的高新有色金属材料和技术,有色金属产业要聚集科研、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高端人才,潜心攻关,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未来,有色产业要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急需的高新有色材料。这7个新兴产业与有色金属新材密切相关,有色金属产业要围绕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研发高强合金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等并实现产业化。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等。(编辑:杨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