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十三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回顾
●“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起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和理性引导有色金属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回顾
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三五”以来发展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一)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产量增幅明显回落。2016-2019年期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年均增幅3.3%,较“十二五”增幅回落近7.2个百分点。其中:精铜产量年均增幅5.3%,较“十二五”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原铝产量年均增幅2.7%,较“十二五”期间增幅回落11.5个百分点。
冶炼产能扩张势头得到遏制。“十三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投资下滑尤其明显。多年未解决的电解铝产能盲目扩张基本得到遏制,产能置换已经成为自觉行动。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从产业布局看,电解铝生产开始向水电等清洁能源比较丰富的云南、四川地区转移,依赖燃煤发电的局面发生改变。从产品结构看,航空铝料、汽车铝材开发和应用取得突破,吉利—中铝联合体的全铝乘用车已经推向市场。从产业组织结构看,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五大铝企业的氧化铝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电解铝产量占55%以上,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拓展应用为发展提供新动能。建筑领域的“以铝节木”、交通领域的“以铝代钢”、包装领域的“以铝代塑”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建筑铝模板的推广使用,成绩斐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市场占有率从几乎空白,发展到25%以上,累计增加铝消费量500万吨,成为拉动铝消费增长的最重要领域。
(二)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短缺矿产资源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开工建设;黑龙江多宝山铜矿、西藏甲玛铜矿扩建基本完成。江西锂云母、青海盐湖提锂取得突破,国内原料碳酸锂产量从1万吨左右,猛增到6.5万吨以上,国内战略性矿产的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绿色发展跨上新高度
绿色制造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圈、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圈、长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圈内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碳素制造企业等已经执行最低限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循环经济迈上新台阶。2019年,我国再生铜产量达到330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7.6%;再生铝产量725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26%;再生铅产量237万吨,比2015年增长了58%。
重金属污染防治取得进步。国家组织制订了涉重金属污染的铜冶炼、铅锌冶炼、锡锑冶炼等八个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大力推广应用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四)“走出去”发展取得成果
境外资源基地建设结出硕果,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钴资源基地、几内亚铝土矿基地、印尼镍资源基地、秘鲁铜资源基地、澳大利亚锂资源基地等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且基本获得了预期投资效益。2019年,我国企业控制的境外铜矿产量已经达到170万吨(铜金属)以上,超过了国内产量;铝土矿产量超过4000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二分之一。
(五)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动力
企业科技投入增长显著。2018年规模以上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比2015年提升了0.21个百分点,一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
智能制造稳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已经渗透到有色金属行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建设不断推进。
新材料开发和应用成果显著。自主开发的高纯金属、8英寸硅片、引线框架材料等集成电路材料得到使用单位认证,实现了批量供货,为打破国外“卡脖子”和技术封锁提供了可靠支撑。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由经济动能转换、国际格局演变、治理体系重塑导致的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势不可挡。一方面,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持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增材制造、生物工程、新能源领域的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对经济影响愈加明显,经济发展存在众多机遇,也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由持续增长期转入“微增长”的平台期,“十三五”期间,国内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明显回落。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回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出口空间将被严重挤压。在此背景下,产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一)消费增速明显回落
2015年到2019年期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从985万吨,增加到1208万吨,净增223万吨,年均增长率5.2%,远低于2000年到2015年期间年均12%的增长速度;电解铝消费量从3164万吨,增加到3590万吨,净增426万吨,年均增长率3.2%,远低于2000年到2015年期间年均15%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期间我国主要有色金属消费变化表明,国内有色金属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
(二)冶炼产能已超需求峰值
随着消费增速的下降,我国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平台期,并出现消费峰值。根据有关机构分析,预期我国精炼铜年需求量峰值在1400万吨左右,电解铝年需求量峰值在4000万吨左右。国内已形成电解铝产能4400万吨/年,已经超过峰值需要。
(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尽管国内主要有色金属需求开始进入“微增长”的平台期,但铜、铝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随着部分生产基地矿产资源的枯竭,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形势愈发严重。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2019年进口量1亿吨,超过当年国内产量。由于国内已经没有可供利用的待开发大型铝土矿,在原有矿山基地资源逐渐枯竭的背景下,预计未来我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会持续上升。
(四)扩大出口遭遇屏障
除钨、钼、稀土等少数金属外,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普遍不佳。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净进口国。但是,由于国内电解铝产能远超过需求,中国又成为世界最大的铝材出口国,2019年出口量达到515万吨,大约占国内电解铝消费量的15%。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铝门窗、铝轮毂、铝散热器等制品出口。但是,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铝材、铝制品出口不管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新兴经济体,都不断受到打压,扩大出口越来越困难。
“十四五”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任务
根据对未来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判断,“十四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成四大任务。
(一)确保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自主可控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多数有色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不能靠国内满足需要,在当前日趋严峻的国际环境下,确保铜、铝、镍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需要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建设国内资源基地的同时,要通过国际合作,加快建设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基地,全面增强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
(二)突破技术瓶颈,发展关键材料,维护国家安全
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等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卡脖子”材料和技术开展技术攻关,争取全面突破,是“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任务。重点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开发,以及研究开发下一代战略材料和颠覆性技术,争取占据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三)适应消费升级需要,着力扩大有色金属应用
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国内消费升级,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道路。着力扩大有色金属应用,就是有色行业促进国内消费升级的一个重大举措。过去几年,我国建筑铝模板、铝结构汽车、铝家居产品等开发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这仅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领域需要开拓。只要坚持不懈地拓展国内应用,任凭国际风云变换,产业也可以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产能规模非理性扩张
针对冶炼存量产能已经超过需求峰值这一转折性变化,“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要继续坚持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政策的调整完善入手,区别情况,采取措施,加强引导,抑制非理性投资,控制相关领域扩规扩能,优化布局,避免产能严重过剩。要着力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智能、低碳发展。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