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做在的位置: 中国投资 > 宏观政策 > 以系统思维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蓝图

以系统思维谋划“十四五”水利发展蓝图



导 读

用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建设幸福河湖,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和智慧水利建设

70年水利成就

新时期治水思想

高质量推进水利工作建议


70年水利成就

建国70年来,水利事业迅猛发展,初步建成了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科学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实现了从工程水利向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

1973年以前,我国已建成江河堤防长度为11.3万公里,其中主要堤防4.9万公里,一般堤防6.4万公里。全国建成水库72131座(7.2万座),总库容365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83座,库容276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833座,库容436亿立方米。建成水闸16942座,其中大型水闸160座,中型水闸1088座。

截至2018年,全国已建成5级及以上堤防31.2万公里,达标堤防21.8万公里。建成水库98822座,总库容8953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736座,库容711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3954座,库容1126亿立方米。长江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等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超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46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新时期治水思想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水安全问题作出重要讲话,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新时期,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高质量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让水资源支撑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节水优先,这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总结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关键选择,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空间均衡,这是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审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关系,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路径,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系统治理,这是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方法。两手发力,这是从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提高水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必须始终把握的基本要求。


高质量推进水利工作建议

根据新时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治水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入手,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建设幸福河湖,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增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从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强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和智慧水利建设的等方面,提前谋划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

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需要抓好防洪保障能力、供水保障能力、生态保障能力、信息服务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等能力的全面提升。研究国家重大战略的水安全保障措施,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河北雄安新区等防洪、供水、生态等方面的保障研究,支撑国家战略的实施。巩固农村引水安全工程,加强城市后备水源建设,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统筹城乡供水体系,使城市与乡村享有相同质量的供水水源。

通过强化节水、实行禁采限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利用当地水和外调水置换地下水开采等措施,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深入挖掘已建工程的供水潜力,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等的调水能力,做好生态补水的研究和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南北调配。深入研究制约超采地下水治理的短板,通过节水、引水和水价改革等多项措施落实治理任务,为京津冀协调发展提供水生态保障。

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需按照节水优先的理念做好节水工作,严把节水审查关,做好节水标准制定,节水工程施工,节水观念提升,节水教育普及、节水技术研发等工作,符合节水的工程和项目不能上马。在做好节水的同时,深入挖潜现存水利工程在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中的潜力,加强工程调度与管理,提升工程的利用效率。利于互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手段,实现已建工程对水资源跨流域、跨区域的调度,在更广的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配置。

经过多年的建设,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信息化管理日益强化、规划与技术体系渐趋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化等,有力的支撑了水利业务工作。当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水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标智慧水利的目标尚存在信息传输能力不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感知范围和要素不全、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足等的短板。

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以长江、黄河等重点江河湖泊为重点,谋划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尽快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规,助力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提升生态产品的质量,建设幸福江河,使河湖支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健康发展。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水利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需增强乡村振兴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在防范抵御洪涝灾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升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主要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微咸水、矿坑水等。要把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的中水量,实行分质用水。把非常规水源利用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重点考核当年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较上年增加或占当年用水总量比例情况。坚持“节水优先”的理念,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充分利于本地水源后才能考虑外调水,利于价格杠杆推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围绕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水利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破解重大水利科技问题,增强水利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水利标准化,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及5G技术加强工程精细化管理,实现智慧水利网的建设目标;加强流域内大型骨干工程的调度研究,依靠精准的预测预报,研究水库水位的动态调整,探索实现流域内外水资源的统筹调配;实施水利新基建项目统筹规划,开展已建水利工程智能提升工程,建设智能水利工程、现代化灌区等,推广智能设计、远程培训、网络会议等,全面谋划建设新型水利基础设施。创新水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研究制约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颈瓶,加强水科学基础研究,为实现国家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水利模型、传感器、VR技术等新兴技术,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提升水产品数量和质量,延伸水利服务范围。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